“两会”热议的⼗⼤能源关键词,你都懂了吗?
“两会”热议的⼗⼤能源关键词,你都懂了吗?
⽂/冯优
中国两会,世界瞩⽬。随着3⽉11⽇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会的结束,2021年全国两会正式落下帷幕。
与往届两会⼀样,政府⼯作报告字字珠玑,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报告的定调代表政府⼯作重⼼和⽅向。同⽇由全国⼈⼤表决通过的“⼗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更是为中国今后⼗五年的发展路径定下基调。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站在“⼗四五”开局之年,这⼀新的历史起点,能源领域以及各相关⾏业领域的代表委员扎实履职尽责,为能源发展贡献了真知灼见。
「能见」通过梳理舆情实时监测及微博热搜话题榜单发现,在过去⼀周内,多个攸关能源⾏业发展战略的问题不断被各个⾏业的两会代表和委员们提及,话题持续发酵,热度不断升温。
其中,“双碳”⽬标频登微博热搜,稳居两会能源领域“C位”话题榜⾸。乡村振兴、清洁取暖、降电价等也成功挤⼊两会热搜词排⾏榜。
以下我们通过总结能源⾏业⼗⼤关键词,与⼤家⼀起回顾“两会”期间那些被热议的能源话题。
“双碳”⽬标
2020年9⽉22⽇,中国在第七⼗五届联合国⼤会上郑重宣布将提⾼国家⾃主贡献⼒度,⼆氧化碳排放⼒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不仅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央经济⼯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任务之⼀,更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时间表。
今年两会上,“双碳”⽬标⾸次被写⼊政府⼯作报告,并稳居两会能源领域的“C位”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点评:全国⼈⼤代表、⽣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程院院⼠王⾦南提出,要以碳中和⽬标制定31省区市、重点⾏业和部门碳达峰⽬标,加快建⽴地⽅⼆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梯度”管理体系,分别进⾏全国、⾏业部门、地区达峰判断,全⾯建⽴⾃下⽽上的全国⼆氧化碳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他建议,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东、⼴东、青海等“⼗四五”维持达峰并尽可能减排,河北、吉林、辽宁、湖北、湖南、福建、陕西、内蒙古“⼗四五”实现达峰;国家⽣态⽂明试验区、美丽中国创建⽰范区以及京津冀、长三⾓、粤港澳⼤湾区等应该积极主动作为,率先提出“⼗四五”实现碳达峰。
汽车坐垫排行榜10强
能源基⾦会研究发现,中国80%的碳排放量已经或即将达峰,存在2025年全国碳达峰的可能性。提前达峰将使中国更早加速低碳转型,实现⾼质量发展,以更⼩代价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远景⽬标,并对全球应对⽓候变化做出更⼤贡献。能源基⾦会⾸席执⾏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中国尽早实现碳达峰,从容迈向碳中和,本质上是优化发展模式,以更清洁的能源、空⽓和更⾼端⾼效的产业布局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全国⼈⼤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光伏产业⾃⾝的良性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坚决落实,再加上良性的经济循环,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标有可能提前5到10年实现。
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规划纲要》对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部署,政府⼯作报告也提出要扎实推进农村改⾰和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点评: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认为,能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能源⾏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落实⽅案,将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村能源清洁低碳化发展、提升农村能源普遍服务⽔平三个⽅⾯重点发⼒,推动农村能源发展。
全国⼈⼤代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建议,把新能源建设作为振兴乡村的新动⼒,并通过创新模式使之成为乡村基层组织和经济实体可靠、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新能源开发建设本⾝就可以成为⼀种创新的经济收益模式,通过乡村绿⾊低碳能源贡献中国“碳达峰、碳中和”。
从今年两会涉及“三农”⼯作的议案提案看,全⾯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强乡村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是许多代表委员的共识。多位代表委员指出,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光伏扶贫充分利⽤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绿⾊发展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作⽤和社会⽰范效应。
汽车点评网清洁取暖
清洁取暖事关蓝天⽩云、百姓冷暖,是影响数亿⼈的民⽣、民⼼⼯程。在今年的政府⼯作报告中,“北⽅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被列⼊重点⼯作,清洁取暖改造有了更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
点评:这是继2017年和2019年之后,清洁取暖问题五年来第三次写⼊报告。多位代表委员⼀致表⽰,近年来,北⽅地区清洁取暖率逐年提升,运⾏更加平稳,为增强众获得感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70%’的⽬标基础扎实、信⼼⼗⾜。”
但同时,由于⼴⼤农村⽤户分散、点多⾯⼴,不同地区的能源禀赋、⽓候条件、经济实⼒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清洁取暖⽅式,并切实降低清洁取暖成本,保障众“⽤得上、⽤得起、⽤得好”。唯有如此,清洁取暖⼯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全国政协委员、⽣态环境部⼤⽓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认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更不能降低⽣态环保要求。他建议,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改变能源就地平衡模式,新增能源主要依靠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新增天然⽓主要⽤于替代煤炭,降低⾮电企业和取暖⽤煤,制定并实施北⽅地区清洁取暖规划。
绿⾊⾦融
2020年中央经济⼯作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作”。2021年政府⼯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国⽤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融⽀持绿⾊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碳减排⽀持⼯具。
点评:这既体现了中国以实际⾏动为全球应对⽓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也为我国绿⾊⾦融的发展提出了更⾼的要求。⽽如何以服务绿⾊低碳发展为宗旨,进⼀步完善绿⾊⾦融政策体系,顺势成为了今年两会上⼈⼤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银⾏副⾏长陈⾬露表⽰,⼈民银⾏通过深⼊研究,认为绿⾊⾦融可以在实现“双碳”⽬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截⾄2020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绿⾊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同时,我国绿⾊⾦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不良贷款率,绿⾊债券尚⽆违约案例。
虽然我国绿⾊⾦融发展迅速,但仍⾯临诸多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提案中表⽰,⽬前国内绿⾊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相关政策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保险资⾦投资范围⼴泛,除绿⾊债券外,适合保险资⾦属性的绿⾊指数化产品、绿⾊资产证券化产品、绿⾊股权类基⾦等创新绿⾊⾦融产品供给不⾜。
如何促进更多⾦融资源配置到绿⾊领域,推动绿⾊⾦融发展更进⼀步?多位代表委员⼀致建议,应当从以碳中和为约束,修订绿⾊⾦融界定标准、建⽴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碳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创新发展绿⾊⾦融产品等路径展开突破。
降电价
今年政府⼯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降电价,但关于降电价的部分表述发⽣变化,引起⼴泛关注。
点评:在过去三年的政府⼯作报告中,⼀般⼯商业电价的降幅分别是10%、10%、5%。⽽今年政府⼯作报告并未提出具体降幅,同时要求“⽤改⾰办法推动降低企业⽣产经营成本”、“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市场化交易,进⼀步清理⽤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般⼯商业电价”。
今年的降电价以改⾰促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和内⽣动⼒。可以预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将不断完善,公益
今年的降电价以改⾰促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和内⽣动⼒。可以预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将不断完善,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将逐渐由市场形成,越来越多的电⼒⽤户或售电主体可与发电企业通过市场化⽅式确定交易价格。
低碳交通
电动汽车试驾作为我国第三⼤温室⽓体排放源,交通运输业占⽐达28%,因此交通运输业的脱碳减排以及低碳交通也成为今年两会提案的⼀⼤关注点。
⼈⼯智能和联⽹服务等新技术催⽣出了新的低碳⾼效出⾏⽅式,如拼车平台、智能公交⽅案、共享汽车等,智能交通调度减少了拥堵和道路事故,这些都会在提升道路利⽤率的同时,有效减少出⾏碳排放。
此外,实现双碳⽬标,需要全社会各⾏业共同努⼒,必须着眼于优化⼤交通系统,包括⼤⼒发展公转铁/⽔、城际间轨道交通和机动车电动化等。
点评: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程院院⼠黄震表⽰,从全球温室⽓体排放看,交通运输是主要碳排放源之⼀。采⽤全⽣命周期评价汽车碳排放和汽车产业快速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共识。他建议,政府应加⼤对汽车碳减排、碳中和基础研究以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长期稳定⽀持⼒
度;尽快制定车⽤能源低碳和零碳标准,出台汽车碳排放法规;新能源汽车应采⽤⽬标导向,将其应定义为使⽤新能源、能达到零碳或净零碳排放的汽车。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沈南鹏认为,可以以做好道路交通低碳化的“加减乘除”为着⼒点,建议加⼤地⽅政府智能交通新基建的投⼊,减少道路交通单位运输量的碳排放,发挥乘数效应“车端”“路侧”交互共建低碳路⽹,破除交通基础数据的信息壁垒。
碳交易市场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作报告中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动⽅案,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点评:碳排放权作为⼀种特殊的、稀缺的有价经济资源,具有很强的⾦融属性,碳排放权交易紧密联结⾦融与绿⾊低碳经济,是绿⾊⾦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作时表⽰,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要倒排⼯期,全⾯开展对接测试,尽早实现系统运⾏,确保今年6 ⽉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实际上,国内现有的碳交易所区域差异较⼤。⾃2011 年,中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重庆、⼴东和深圳等7 个省市启动了地⽅碳交易试点⼯作。但整体碳交易总量不⾜、涉及⾏业不⼴,⽽且各地
碳配额价格差异较⼤。
因此,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建⽴全国统⼀的碳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体排放迫在眉睫。
零碳新⼯业体系
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本世纪中实现碳中和的共识和⾏动,不仅推动了能源⾰命,更将开启⼀场⼯业⾰命。不仅能源⽣产彻底转向零碳的可再⽣能源,⽽且使⽤能源的交通、建筑、钢铁、化⼯等产业体系,将在技术路线和⽣产装备上发⽣重⼤的变⾰。
点评:全国⼈⼤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份有关建议加快构建零碳新⼯业体系的议案,并建议给2030年前碳达峰设定峰值,根据峰值测算出年度的碳排放总量。张雷表⽰,中国是全球最⼤的绿⾊经济和市场,也是全球绿⾊科技创新中⼼之⼀,加上绿⾊智慧的能源基础设施,将会牵引中国建⽴零碳新⼯业体系。如果中国充分发展可再⽣能源,并加快打造基于零碳能源的新⼯业体系,中国制造的产品将获得“绿⾊通⾏证”,绕开碳关税,⽽且还因去碳⽽成本更低,中国制造的优势将进⼀步凸显,将从“⼈⼝红利”转向“绿能红利”,成为全球零碳新⼯业的中⼼。auto是什么意思车上的
基于“双碳”⽬标,我国在联合国“2020⽓候雄⼼峰会”上进⼀步提出,到2030年,⾮化⽯能源占⼀次能源消费⽐重将达到25%左右的⽬标,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以上。
但随着新能源在电⼒系统中的占⽐越来越⼤,新能源出⼒⼤幅波动、功率平衡和运⾏控制难度极⼤、挤占常规电源空间、消纳与安全⽭盾等问题也愈加突出。
间、消纳与安全⽭盾等问题也愈加突出。
作为推动可再⽣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储能被业内公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案之⼀,并随着新⼀轮能源⾰命⽽成为今年两会热议话题。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表⽰,电化学储能⼤规模商业化应⽤,离不开储能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改善。但就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各⽅规划统筹协调性不⾜、市场机制不成熟,投资储能经济性差、缺乏准⼊门槛要求等问题。因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是加强顶层设计,将电化学储能作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纳⼊国家和地⽅“⼗四五”发展规划;⼆是建⽴市场机制。让储能既要“有效”,也要有利,为储能投资主体提供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机制;三是推进新能源发电+储能,在光伏资源、风⼒资源丰富地区,加快可再⽣能源发电建设,同步制定储能电站性能和安全标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四是建设储能云平台,探索储能在综合能源服务、绿电交易、需求响应、能源托管等更多领域的应⽤。
全国⼈⼤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同样提出,将储能产业纳⼊国家“⼗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他建议,推动储能应⽤和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加强先进储能技术研发,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着⼒加强对先进储能技术研发任务的部署,集中攻克制约储能技术应⽤与发展的规模、效率、成本、寿命、安全性等⽅⾯的瓶颈技术问题,形成系统、完整的技术布局,在重要的战略必争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并形成新的具有核⼼竞争⼒的产业链。
氢能
氢能作为⼆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再次被写⼊政府⼯作报告,并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作为能源领域的“新宠”,⼤⼒发展氢能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对全球⽓候变化意义重⼤,也成为近两年来两会的能源热点。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提出,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风、光、⽔、核)原则,依托氢能产业园和化⼯园区建设,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产业,引导绿氢制取、氢车应⽤、⽤能降碳、氢碳循环,超前加⼤⾼纯氢制备、加氢站、氢⽓储运设施、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有序推动煤、油、⽓等化⽯原料及燃料合理替代。
夏治冰全国⼈⼤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陈虹提出,从国家层⾯制定我国的氢能战略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标和分步实施的重点,统筹氢能战略落地实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范城市,对使⽤绿氢(可
再⽣能源产⽣的氢能)进⾏⼀定时期的专项补贴。
/ END /
版权声明
此内容为能见原创,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式加以使⽤,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镜像,能见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中央⾸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系统,意味着什么?
刘振亚:新时代的特⾼压使命
⾸家宣布碳中和时间表央企出炉:三峡集团计划204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汽配网
国家电投战略升级:正式进军绿电交通,颠覆清洁能源竞争格局
争夺清洁能源桂冠:⽔电霸主三峡集团新能源突围
国家电⽹董事长⾟保安⼈民⽇报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准备这样⼲
华能剧变:成⽴第⼀家央企碳中和研究所,清洁能源规划最为凶猛
美国⼤停电恰恰证明应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全球电⼒市场泰⽃Hogan教授也表态了
2030年风光装机可能超16亿千⽡!国家能源局征求未来⼗年各省可再⽣能源消纳意见碳中和⽬标下的配电⽹低碳化路径
五⼤发电集团清洁能源竞赛
新能源消纳⾯临⼤考:电⽹投资连降两年
提前7年实现碳达峰!第⼀个宣布碳达峰时间的央企出炉
再抛⼤计划!国家电投计划打造储能、氢能、分布式光伏平台独⾓兽
风电冲锋的号⾓已吹响|全⾯分析5000万千⽡⽬标背景和可⾏性
收藏
举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