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比时应用18F-FDG PET-CT的临床价值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比时应用18F-FDG PET-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30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以及CT图像。金标准为术后病理,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时不同影像方法的价值。结果:经乳腺癌腋窝阳性与腋窝阴性患者对比,其淋巴结大小与SUVmax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不同标准结果如下:PET-CT总体诊断准确率最高,且其余病理吻合度Kappa值最高。A标准灵敏度最高,B标准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最高,相对而言,C标准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差,并无优势项。PET-CT图像与半定量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诊断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诊断,在90%以上;相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其也高兴单独CT检测;相比阴性组,阳性组的SUVmax值也较高,二者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对乳腺癌患者诊断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时,不同诊断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评估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时,与CT诊断相比,18F-FDG PET-CT诊断效果更佳,其属于一种更为直观且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方式。
【关键词】乳腺肿瘤;CT;18F-FDG PET-CT;腋窝淋巴结;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6文献标识码:A
就当前研究资料可知,目前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便是乳腺癌,且其近年表现出年轻化趋势,发病率在不断提高[1]。当前在对乳腺癌患者以及预防方案制定时,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是否转移对其具有直接影响[2]。当前在对乳腺癌淋巴结分期进行确定时的常见术式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但该术式属于有创性措施,且创伤性大,患者术后较易出现并发症,对ALN阴性患者实施该术式后,对局部控制率以及生存率并无正向影响。所以目前寻一种能够对乳腺癌患者精准评估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22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以及CT图像。淋巴结转移标准如下:CT图像上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及最长径≥10cm(C标准);PET-CT图像上腋窝淋巴结存在18F-FDG异常放射性浓聚(D标准),以及半定量分析法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1.0(E标准)。金标准为术后病理,分析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利用不同影像方法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象:单侧乳腺癌患者。时间:2022.02-2023.02;例数:30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为(43.26±1.35)岁;体重为49k~63kg,平均在(52.71±3.05)kg。患者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检查后6周,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进行手术,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1.2 PET-CT显像
检查前,应需禁食6h,并检测空腹血糖,保障其不高于6.5mmol/L。在保持安静、平和状态下休息15min,静脉注射氟脱氧葡萄糖,在患者病变乳房对侧的肘前静脉处注射,剂量为5.93MBq/kg。随后引导患者静卧60min,保持室内安静温暖,在排空尿液后,处仰卧位,上举上臂实施PET-C(美国GE公司Diseovery ST4PET-CT)显像。
开展螺旋CT扫描,层厚5mm,80mA,120kV;随后展开PET扫描,将图像与CT图像融合,获取融合图像。
1.3 手术及病理诊断
suv比较
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根据Berg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共包括以下几种:Level Ⅰ(低位),即腋窝淋巴结主要分布于患者背阔肌前缘,以及胸小肌外侧缘部分。Level Ⅱ(中位),指腋窝淋巴结在患者胸小肌外侧缘,直至其内侧缘分布。Level Ⅲ(高位,尖),即患者腋窝淋巴结于胸小肌内侧缘,直至静脉入口处分布。术中医师需记录淋巴结数量、大小与位置,并对其乳腺病灶进行记录,如果淋巴结存在融合,分离较为困难情况,将其记为1枚。病理科医师病理标本进行诊断,并依据结果,将检出的淋巴结分为转移阳性组与非转移阴性组。
1.4 图形分析r50x
在对CT以及MRI图像分析时,应选择具有丰富CT诊断经验的2名及以上医师,对其进行共同观察诊断。在对CT图像分析时,主要根据患者腋窝淋巴结得到相对区域,是否存在非正常的结构软组织。如果CT图像上,患者表现出存在异常软组织情况,医师应利用多层面容积重建技术,并且从多个切面对患者病灶处进行再次观察,从而保障诊断的呃呃准确度,同时应记录其最长与最短径线。在对PE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时,则需判断其是否存在不对称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计算淋巴结长泾>0.5cm,以及PET-CT图像上存在显著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患者,若淋巴结融合无法分离,将其记为1枚。选择病灶后,摄取18F-FDG最明显的层面,沿其边缘对兴趣区(region of inteerst,ROI)进行勾画,并检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在CT图像上对其大小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金标准未术后病理,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时不同影像方法的价值。数据利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病理结果分析
30例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清扫后,共清扫393枚腋窝淋巴结,至今在0.1—0.3cm左右,平均每例黄志华清扫13.1(2-29)枚。30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且为乳腺癌灶同侧腋窝淋巴结,共检出阳性淋巴结63枚(17.36%),剩余330枚(83.97%)为阴性。
其具体表现如下:Level Ⅰ共清扫淋巴结325枚(8.70%,325/393),阳性淋巴结45/325(13.85%),阴性280/325(86.15%);Level Ⅱ共清扫淋巴结24枚(6.11%,24/393),阳性5/24(20.83%),阴性19/24(79.17%);Level Ⅲ共清扫淋巴结44枚(11.20%,44/393),阳性13/44(29.55%),阴性31/44(70.45%)。腋窝淋巴结的T分布情况见表1。
腋窝淋巴结的T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2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T分布(例)
项目
Tis
T1
T2
保定交通违章查询T3
T4
总例数
腋窝淋巴结阳性
0
1
5
2
2
10
腋窝淋巴结阴性
3
11
5
1
0
20
2.2 图像分析结果
影响检出为符合A标准与D标准的情况:CT与PET-CT图像均检出100枚淋巴结,平均最长
径约(1.02±0.11)cm,最短径约(0.34±0.09)cm,93枚最短径>0.5cm,余7枚最短径≤0.5cm;1枚最长径≥1.0cm,其余6枚最长径>0.5cm。
100枚占病理检查总数的25.45%(100/393):Level Ⅰ检出淋巴结87枚(87.00%,87/100),占病理检查分析总数的22.14%(87/393);Level Ⅱ检出淋巴结5枚(5.00%,5/100),占病理检查分析总数的1.27%(5/393);Level Ⅲ淋巴结8枚(8.00%,8/100),占病理检查分析总数的2.04%(8/393)。
影像检出的96枚淋巴结与病理对比,真阳性率60.32%(38/63),真阴性率17.58%(58/330),两组淋巴结在最长径、最短径及SUVmax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2)。
表2 影像检出的96枚腋窝淋巴结大小及SUVmax情况(以病理诊断为标准)
澳通轮胎
项目
例数
最长径(cm)
最短径(cm)
哈飞小霸王报价
SUVmax
范围
±s
t值
P值
范围
±s
t值
P值
范围
±s
t值
P值
阳性
38
0.64-3.7
1.40±0.61
4.98
0.000
0.36-2.85
1.00±0.50
3.95
0.000
0.2-9.7
3.53±2.49
路虎极光油耗5.42
0.000
阴性
58
0.52-1.41
0.88±0.23
0.50-1.31
0.60±0.20
0.2-5.5
1.14±1.35
2.3 不同影像诊断标准诊断效能评价
在对乳腺癌患者诊断其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情况时,影像标准不同,其统计学也存在差异(P<0.05)。对比C标准与D标准、E标准,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其他指标,两两展开比对,差异显著(P<0.05)。对比不同的影像学诊断结果,D(E)诊断标准,其各项指标均有较佳结果,与其他几种标准比,效果明显更优。对比AB两种诊断标准,在灵敏度方面,A标准结果更高,但该标准特异度最低,因此较易造成误诊情况。而B标准其阳性预测值与特异度结果均较佳,但在阴性预测值与灵敏度方面,结果却较低,较易发生漏诊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影像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促进了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当前实施影像学诊断的优势如下:第一,全面、准确的信息: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观察和分析,影像学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疾病信息,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病情,指导决策。第二,无创性检查:影像学检查操作相对简便,通常是无创性的,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身体损伤或痛苦。
第三,重复性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进行重复性检查,有利于医生跟踪疾病的进展和效果的评估。第四,精确度高: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误差率相对较低,为临床医生制定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诊断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