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级城市经济圈规律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定位是“中国第四极”,中国其他三⼤城市都在东部沿海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可谓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第⼀增长极”。⽽随着中国西部在全国的开放格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标世界级城市的建设标准、建设规律来加强⾃⾝建设,将有利于塑造宏⼤的城市和经济圈⽓象,成为中国⾯向世界的⼀张耀眼名⽚。
⼀、世界级城市建设有何规律?
⼈类的城市来源于聚落,尽管城市的发展史已经有⼏千年了,但是城市作为⼀个区域的政治、经济、产业、⽂化、交通、⼈⼝的中⼼,还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业⾰命开始以后的事。此前英国只有伦敦1个城市⼈⼝超过5万⼈,⽽据统计到1850年英国的第⼀次⼯业⾰命完成之时,这样的城市有31个,英伦城市是第⼀个世界级的城市,它由世界纺织⼯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城市,以及星罗棋布的众多⼩城镇构成。
1850年英国的城市化率超过50%,英国成为⼈类历史上第⼀个⼯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举办让⼤英帝国迎来了“⾼光时刻”。从英国发轫的⼯业⾰命在⼤半个世纪后点燃了欧洲⼤陆的⼯业⾰命和城市化⽕种,⼤巴黎地区、荷兰、⽐利时、普鲁⼠莱茵、西⾥西亚、北意⼤利等地成⽚的城市开始出现。此后是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城市、俄罗斯中央区、⽇本东京湾等区域开始崛起。改⾰开
放后我国的粤港澳、长三⾓、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也发展很快。
中国三⼤顶级城市分布图
⽬前可以称之为世界级城市的,主要有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城市、北美五⼤湖城市、⽇本太
平洋沿岸城市、英伦城市、欧洲西北部城市、长江三⾓洲城市、美国西海岸城市、粤港澳城市、京津冀城市、德国鲁尔⼯业区城市这10⼤城市,各⼤城市发展有何规律?
1. 历次⼯业⾰命是世界级城市发展的“⽓运”。能不能抓住⼯业⾰命的机遇加速发展,是⼀个区域城市化、城市发展的核⼼变量。正如美国学者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分流》⼀书中所反映的,19世纪欧洲⼯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个在全球占⽀配地位的西欧中⼼才开始出现,西欧的各⼤城市、各⼤城市成为世界的中⼼。
⼯业⾰命阶段
时间
典型领域
主要受益区域
新崛起的城市
新崛起的城市
备注
1.0
英伦汽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纺织、采煤
英国
英伦城市
蒸汽时代
2.0
19世纪下半叶——⼆战
钢铁、铁路、电⽓设备、汽车、化⼯业
西欧、美国东北部、俄国、⼈
欧洲西北部城市、德国鲁尔⼯业区城市、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城市、北美五⼤湖城市新款丰田rav4报价>外观件
电⽓化时代
3.0
⼆战后——20世纪90年代
原⼦能、电⼦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物⼯程
美国西部、东亚四⼩龙
北京吉普角斗士美国西海岸城市、⽇本太平洋沿岸城市
信息化时代
4.0
20世纪90年代⾄今
⽯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双环小贵族改装
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
中国粤港澳城市、中国长三⾓城市、中国京津冀城市等
智能化时代
2. 世界级城市有其基本“门槛”。世界级城市⾃然是指世界上最⼤的数个城市。法国地理学家⼽特曼(Jean Gottmann)认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应具备以下的条件:(1) 区域内城市密集。(2) 拥有⼀个或⼏个国际性城市,如⽇
Gottmann)认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应具备以下的条件:(1) 区域内城市密集。(2) 拥有⼀个或⼏个国际性城市,如⽇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的东京、名古屋和⼤阪等。
(3)多个都市区连绵,相互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和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共同组成⼀个有机的整体,具备整体优势。(4)拥有⼀个或⼏个国际贸易中转⼤港、国际航空港及信息港作为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5) 总体规模⼤,城镇⼈⼝⾄少达到 2500万。(6) 是国家经济的核⼼区域。
⽬前,全球前10⼤城市基本情况如下:
北美
3个
1.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城市(⾯积约13.8万平⽅公⾥,⼈⼝约6500万,GDP约27万亿⼈民币,以纽约为中⼼)。
2.北美五⼤湖城市(⾯积约24万平⽅公⾥,⼈⼝约5900万,GDP约20万亿⼈民币,以芝加哥为中⼼)
3.美国西海岸城市(⾯积约3.2万平⽅公⾥,⼈⼝约2300万,GDP约11万亿⼈民币,以洛杉矶为中⼼)
东亚
4个
1.长三⾓城市(⾯积约10.1万平⽅公⾥,⼈⼝约9900万,GDP约21万亿⼈民币,以上海为中⼼。)
2.粤港澳城市(⾯积约5.6万平⽅公⾥,⼈⼝约7100万,GDP约11万亿⼈民币,以⾹港、深圳、⼴州为中⼼。)
3.京津冀城市(⾯积约22万平⽅公⾥,⼈⼝约1.01亿⼈,GDP约9万亿⼈民币,以北京、天津为中⼼)
4.⽇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积约3.5万平⽅公⾥,⼈⼝约7000万,GDP约18万亿⼈民币,以东京为中⼼)
西欧
3个
1.英伦城市(⾯积约4.5万平⽅公⾥,⼈⼝约3700万,GDP约23万亿⼈民币,以伦敦为中⼼)
2.欧洲西北部城市(⾯积约14.5万平⽅公⾥,⼈⼝约4600万,GDP约25万亿⼈民币,以巴黎为中⼼)
3.德国鲁尔⼯业区城市(⾯积约8500平⽅公⾥,⼈⼝约970万,GDP约8万亿⼈民币,以汉堡为中⼼)。
3.“经济圈”是“城市”发展的⼀种⾼级形态。⽬前我们说的“经济圈”是指⼀国内部的某⼀特定区域,在⼀国经济总量中占有很⼤⽐重,并对全球经济产⽣影响。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叫经济圈,它既要是⼀国经济的增长极,同时也要与全球供应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从MarineTraffic⽹站上公布的全球船舶运输的形势图上可以看出,上述的世界⼗⼤城市作为⽣
产⼒中⼼和消费⽬的地,起着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作⽤,⽽中央将成渝地区定义为“双城经济圈”,既是要求成都和重庆发挥增长极核的作⽤,也是要求成渝地区在全球供应链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2020年4⽉20⽇全球船舶运输实时图
⼆、对成渝地区发展的启⽰
⾸先是要把握第四次⼯业⾰命浪潮勇攀科技⾼峰,这是成渝地区发展的不竭动⼒。以重庆为例,重庆开埠以来⾄改⾰开放前,抓住了第⼆次⼯业⾰命的尾巴,钢铁、汽车、仪表、装备等产业迅速发展,有着重钢、长安汽车、⼭城⼿表等⼀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在改⾰开放后特别是直辖后,重庆抓住
了第三次⼯业⾰命中,东部沿海向西部优势地区转移笔电、打印机和液晶⾯板产业的机遇,发展了加⼯与原材料、零部件⽣产基地在同⼀地区的“垂直整合”模式,重庆可以说成为了“西部⼯⼚”。
最便宜的汽车4⽉3⽇总投资200亿元的光⼤⼈⼯智能产业基地在⾼新区开⼯
⽽第四次⼯业⾰命带来的智能化浪潮,则给成渝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智能⾰命带来的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物联⽹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更⾼效、更智能地解决很多⼯业难题,实际上有利于成渝地区在⼯业化的积累上进⼀步弯道超车追赶世界前沿。
另⼀⽅⾯,智能⾰命带来的新模式、新业态将创造出新就业、新动能、新城市,如果成渝地区的近1亿⼈⼝中有越来越多的⼈拥有了智能时代的知识储备和就业技能,将使得成渝地区成为引领全球智能⾰命的中⼼。
⽬前,新加坡宣布将与重庆合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重庆),这表明智博会已经从中国国家级的盛会升级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盛会。与此同时,中央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的重要⽬标就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的科技创新中⼼。
成渝地区可瞄准⼤数据智能化、航空航天、⽣物⼯程等领域联合攻坚,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在科创领域的携⼿合作,成渝以“⼀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这些都开了好头,但关键是怎样深⼊打造成渝地区各地在科技研发上的专长领域,这才能使成渝地区将来有可能成为“世界实验室”。
其次,经济圈的发展取决于对全球供应链的掌控,成渝地区只有拥抱世界才能变得更强⼤。当前的全球化从全球在产业链上进⾏⽔平分⼯的模式,变为更加注重区域经济⼀体化,全球正形成东亚、北美、欧洲三⼤供应链中⼼。以各⼤区域所拥有的全球前10⼤城市、经济圈的数⽬来看,东亚供应链的实⼒最强,⽬前有中国长三⾓、中国粤港澳、中国京津冀、⽇本太平洋沿岸4⼤城市,⽽北美供应链有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北美五⼤湖、美国西海岸这3⼤城市,欧洲供应链有英伦、欧洲西北部、德国鲁尔⼯业区这3⼤城市。
如果将来成渝地区也能够跻⾝全球⼗⼤城市之列,将使得东亚供应链拥有5个世界级城市,在全球的⼯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中就成了⽆可争议的领军区域,东亚在西⽅⼤航海、⼯业⾰命的六百年后⼜将重回世界中⼼的位置。从世界级城市的位置来看,北美五⼤湖城市的芝加哥—底特律⼀带、欧洲西北部城市的⼤巴黎地区、德国鲁尔⼯业区均处于内陆,中国的三⼤城市均处于沿海,内陆城市发育不⾜,这⽆疑需要发展成渝地区这样的城市、经济圈来平衡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发展。
⽬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积约18.5万平⽅公⾥,常住⼈⼝约9500万,GDP超过6万亿,这已经具备了⼀个世界级城
⽬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积约18.5万平⽅公⾥,常住⼈⼝约9500万,GDP超过6万亿,这已经具备了⼀个世界级城市的雏形,在未来还需要在经济的规模和质量上加以提⾼,尽快达到GDP约8、9万亿⼈民币的体量。
2017年12⽉,中欧班列(重庆)实现两江新区果园港⾸发
这其实需要⼀个符合供应链“控链”需要的好思路。近年来,两江新区探索内陆改⾰开放新路径,整合全
球先进要素,推进⾼质量发展创造⾼品质⽣活,探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内陆地区的整合路径,建设“世界的中转站”,并携⼿天府新区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内陆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作为成渝地区的重要本地经验,两江新区的相关经验值得认真梳理和推⼴。
最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两⼤都市圈的崛起,也是中间地带的跃升。国家层⾯⾼度重视都市圈的发展,在2019年2⽉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都市圈是城市内部以超⼤特⼤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城市为中⼼、以1⼩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按这个标准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成都和重庆这两⼤都市圈,加上中间地带所构成的⼀个“⼤都市带”。
从全球各⼤城市、经济圈的发展规律来看,⾸先都是要“强核”的,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都是各⾃所在的经济圈、城市的“强核”,⽽中国的⼤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呈现双核乃⾄三核的现象,⽐如粤港澳⼤湾区有⾹港、深圳、⼴州三个“强核”,京津冀城市内有北京和天津两⼤“强核”,⽽长三⾓城市有上海这⼀中⼼城市加上杭州、南京、合肥这些副中⼼城市所构成的“⼀超多强”的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定名伊始,中央其实就明确发展“双核”的任务,双核发展好了才有外溢和带动作⽤。
那么⽐较其他有着双核乃⾄多核的城市、经济圈,成都和重庆的关系应该是“竞合”,通过合作保持发展协同性,但同时基于城市各⾃的优势实现错位竞争。这除了国家层⾯的统筹规划和成渝两地间加强
协调外,重庆和成都还要发展⾃⼰的“第⼀增长极”,同时培育新增长极,⽐如重庆的两江新区就是重庆已经成型的“第⼀增长极”,它以占全市1.46%的区域⾯积,创造的GDP占全市的⽐重超过了12%,可谓是发展相当成熟的增长极。
(京东⽅)重庆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项⽬施⼯现场
⽬前两江新区的汽车、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经过⼗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丰果期”,重庆要做的就是加强浇⽔、施肥等,保障两江新区能够顺利结出发展果实,为全市的经济规模、质量提供⽀撑,⽽两江协同创新区作为两江新区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