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指的是1919现代怎么样年五四运动后直至现在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通常所说的现代汉语专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不包括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另外一个含义是指现代汉语科学,内容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本文更多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普通话。对运用到实际中的普通话语音进行分析,出错读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学习和运用,从而维护现代汉语的规范性。
 
一、现代汉语自身语音特点的影响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能产生一些独特的形式和规则。现代汉语的语音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也就是说音节界限分明、声调高低变化、语调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其中,声母多少、韵母多少,这些声韵调按照怎样的规律、规则拼合成多少个可以表达意义的音节等等,都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律,从而体现现代汉语的规范性和系
统性。语音的这种系统一旦形成不但约束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发音表达,而且也严格辖制着它所属的语言系统中两极最基本的单位语素和词的表达。现代汉语的这种规律十分复杂,就汉字的读音来说,有古音、今音、共同语音、方言音,还有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再加上汉字没有音标、没有读音的依托,所以,现代汉语语音自身特点是造成错读的主要因素。
    1、声韵调的错读。现代汉语的字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也就是说念错任何一个部分都会造成意义上的变化。声韵调的错读大都和方言有关。安徽六安地区的人很难分清楚鼻音n和边音l,上海人爱把zhchsh念成zcs。“这里有一棵树。”上海人会发成zèlǐ yǒu yìkēsù。普通话里没有尖音,但有些人把zc北京奇瑞4s店siu或以iu开头的韵母相拼就形成了尖音。韵母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不能分辨前鼻尾韵母和后鼻尾韵母,这些混同多数表现为in\ingen\engan\ang。安徽黄山地区的人对anang就不分。“船上有一张床。”他们会念成chuángshàn yǒu y-ìzhān chuán。方言区的人们可以根据辨音字表或是对照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分清自己的声母、韵母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以矫正错误。
    声调的问题要复杂一些。普通话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分别对应着553521451四个调值。最近几年安徽省普通话语音测试中调值的问题主要出现在缺陷和增加。比如,214变成21335变成351。调值缺陷和增加只是声调问题的一个部分,下面从几个比较明显的和有争议的地方谈谈声调的错读。
    a、说到调值,不能不说说入声的干扰。在我国南朝齐梁年间,就有人把古汉语分为四类声调,即平、上、去、入。后来语音发生了变化,又按声母的清浊分为阴调和阳调两类,清声母归阴调、浊声母归阳调。普通话的阴平声大致和古清声母的平声字相当。普通话的阳平,也大致和古浊声母的平声字相当。“古代入声调类在普通话里已消失,古阴入字在普通话里读阴阳上去四个声调,阳入字在普通话里读去声和阴平。”新款捷达价位[1]古入声现在虽然已分派到普通话四声中去了,但一些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入声,安徽当涂县沿江一带就是一个例子。据粗略计算,六百个左右的常用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读去声的约占百分之四十,读阴平的约占百分之三十一,读阳平的约占百分之二十一,读上声的只有百分之七八。入声字的读音一般比较短促、音节念不长,改正的方法是去掉短促的念法(去掉塞音音尾)。
    b、变调不变引发错读。在语流中,有些音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调值不同,这
多数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造成的。比如,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为34,有点象阳平:“想你”、“ 美好”,“想”和“美”就变得象阳平了。两个以上的上声相连的时候,则要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进行变调:“很美好”中“很”的调值由214变成21,“美”的调值由214变成34;与之不同,“展览馆”里“展览”二字可全念阳平,后一个“馆”字念原声,这样比较清晰自然。单个字调值的确定性与单个字在词语和句子中调值的不确定性是一个矛盾,处理不好这个矛盾,就会错读。再看这样两句话:
    “他一向是第一个出场。”
    “你不来,我就不去。”
    第一句里,第一个“一”在去声“向”前改变了原声调念阳平,而第二个“一”表示的是序数,仍念原声。第二句里,第一个“不”在阳平“来”前念去声,第二个“不”在去声“去”前念阳平。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都有一整套的规律可循,在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醒的是,受到后面字音的影响而发生的调值变化,是为了普通话语音行进的自然流畅,如果该变调时不变的话,语音面貌粗糙晦涩不说,更会影响人们之间的表达和交流。调值的变化的确给方言区的人们和初学者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有人建议,象取消“七、八”变调一样取消“一、不”变调。
这是避免错读的好方法,但需要更多的人的认同和有关部门的认可,语音的变化和语言中的其它成分一样不是少数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关键一点是要“约定俗成”,即大家说了算。
    现代汉语语音里有这么一条规律,重叠形容词第二个字不论是哪一声调都要变成阴平。现在看来,这条规律存在不妥当的地方,过于简单和机械。举几个相反的例子:“淡淡的青烟”、“蓝蓝的天空”、“久久不肯离开”,重叠的“淡淡”、“蓝蓝”、“久久”就没有变,要是变调的话念出来肯定不对味。重叠形容词把一个词重叠起来一般的解释是加强,汉语中不论是什么音节和声调的词语,当高声喊出时,都会因语调的升扬而接近高平调,因此重叠形容词为了加强语感,第二个字变为阴平,第一个字为了使人们听懂保留了原声调。可有一些重叠形容词并不是起加强的作用,“方方的面孔”“弯弯的河流” ,这里的“方方”、“弯弯”更多的是表现细节与情感的刻画、语气与节奏的舒缓。所以,汉语中的重叠形容词有的要变调,有的则不应该变调。
    c、轻声错读。汉语的有些音节在一定场合失去了原声调,变成一种既短又轻的调子。如“头”在“头脑”“头发”这些词里读阳平,可是在“石头”“甜头”“看头”这些词里读起来轻得多、短得多,因为这儿的“头”变成了轻声。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人作了这样一个统计:在三
万个汉语词语中,有两百组借轻声区分词义。词汇经过二十多年的演变,这一比例估计还有增加。有的必须读轻声的,如果不读,会产生歧义。比如“大意”这个词,在“你真是太大意了,连这样的低级错误都犯”里应当读轻声,表示“疏忽、粗心”;而在“文章的大意大家都知道了”里就不能读轻声了,因为这里的“大意”表示的是“主要的意思”,要是读了轻声会给人理解成这篇文章写作上的失误和粗心。象这样的词语很多,“运气、大爷、言语、正当、对头”等等,不胜枚举。《安徽省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一书中收录了七百多个常用必读轻声词,而且明确必读轻声的发音规则:“轻声音节的音长不能等同前一个音节的音长或比前一个音节的音长长,而应该在原有音长长度的基础上缩短,音强也相应地削弱一些。”[2]知道了轻声词的发音规则发音方法只是第一步,关键一点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读轻声什么时候不读轻声。这时,明了词语在句中的实际意义是避免轻声错读的重要一环。       
    2、异读和多音多意字存在
    先看看异读字。“异读是语音共时平面上的一种现象,常常反映了语音发展中的新旧并存。活的语言一方面有继承,另一方面又不断发展,新的变异对原有的规范造成了冲击。”[3]异读的存在使字词的读音缺乏明确的标准。有关部门依据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则,以
便利广大人民众学习普通话为着眼点,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对异读字词的读音进行审定,对于规范现代汉语的语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审定后的字音缺乏约束力,致使未被确定的异读音仍长期存在。拿办公室的“室”字来说,很多人还是念shǐ。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了一部《办公室的故事》,里面的演员很少有人把“室”念shì的,倒是shǐ音占了大部分,这确实让人深思。
    文白异读是又一个让人头疼的现象。比如“血”,在复音词或成语当中念xu-è,“心血”、“贫血”、“血泪史”、“狗血喷头”;而单用在口语中则念xiě,如“流了一点儿血”。可以说两个音在字典中有确定的位置,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音被互换后,就连一些研究语言文字的人也难辨真伪。影视文艺作品中大多是“狗血(xiě)喷头”而非“狗血(xuè)喷头”,大家听惯了,自己用这个字的时候自然也是xiě音。1985奔驰汽车标志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公布施行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保留了一些词的文白异读。如“剥”bō/bāo“削”xuē/xiāo“嚼”jué/jiáo。曹先擢2001年在《语文建设》上撰文指出:文读与白读反映在韵母上,文读用单元音,白读用复元音;如果有介音,文读用二合元音,白读用三合元音。他的这一说法有不周全的地方,如果韵母相同的话(包括二合、三合元音),又该怎么选择呢?拿“嚼”来说,有ji-áo/jiào之分。“味同嚼蜡”里念菲亚特500报价jiáo,“倒嚼”
里念jiào,只是声调不同。可见,单从韵母上反映文白异读还是不够的。
    再看看多音多意字。当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每个读音又包含不同的意义时,意义的明晰性格外重要。多音多意字错读只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性词义区分不清。“处”有两个读音,作名词时念chù,作动词时念chǔ。词性分不清楚就会张冠李戴,把处境念成chùjing
    2)一个是常读,一个是次常读或罕读。“看”字,本来是观看的意思,看kàn是常读音,而派生义“看kān门”则是次常读了。
    3)文字假借的干扰,特别是译音字的干扰。英语dozen一万多的四轮电动车,为“一打”(十二个),从“打dǎ”(击打)中借过来念dá。还有“茄”,一般念qié(茄子,一种蔬菜),音译“雪茄”变成了jiā音。译音字的出现无疑增加了汉字的读音,给准确读准汉字增加了难度。
    3、现代汉语语音的特殊现象。
    现代汉语的语音元音占优势、没有复辅音、有四声的变化,这是一般规律。然而,研究
表明这个规律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汉语中存在纯辅音音节(nng),存在复辅音音节(hn ghm,这本是西欧语言的特点),存在四声之外的读音。其中四声之外的读音没有确定的标准,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叹词的超四声读音:例如ai,有表示惊讶的,有表示否定的,有表示懊恼的。如果对这些语音的调值进行标注的话,大多不符合阴阳上去的严格标准,但在实际运用当中人们依靠这些微妙的音调变化的确表达出了他们微妙的心理和情感。这些特殊现象对现代汉语已有的语音规律提出了异议,因此,明确它们的标准,减少错读、避免滥用是当务之急。
 
 
 
二、形声字声符的影响
 
    古人云:“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汉语的历史悠久,汉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自己的语音系统。继承和发展是汉语语音变革的总趋势。历经很长的一段时间,汉语语音从古至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是隋唐以后历代都有韵书(如唐有《唐韵》、隋有《隋韵》、宋有《广韵》、元有《中原音韵》、明有《洪武正韵》、清有《音韵阐微》),但这些音韵研究著述不可能作为过去的语音实录,因为这些韵书大都是当时官方考试作诗赋时用韵的标准,跟实际语音有很大差别,其准确性可想而知。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