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所蕴内涵之我见
作者:杨涛
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5年第17期
杨 涛
对“科教兴国”所蕴内涵的再认识
“科教兴国”一词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科学兴国、技术兴国、教育兴国。三个内容的关系是这样的:科学指导技术、技术振兴国家、教育振兴科技,这就表明科学和技术最终要依赖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对科技的方向性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它直接规定着唯技术论时代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科教兴国”强调了要以科技为主,同时表明教育要以“文”化“科技”,以“文”指导科技发展,文化是科技所秉承的基本内涵和实施边界。
国力现代化是“科教兴国”的最终表现形式。“现代化”是相对于古代农业化、近代工业化而提出来的,是农业、工业、军事等各个方面与现代机械、电子、智能技术互融的过程,是方方面面学习、赶超、引领现代的过程,也蕴含了人与机器、人文与科技的博弈过程;它指的是物和人两个方面的现代化,是一个
神行者2油耗多层面的进程。两者中,人的现代化更为关键,因而,现代化的教育以及教育的现代化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注重的是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的可持续的综合协调发展;“现代”是一个动态的生活方案和社会理想,在社会现实中更多的表现为交叉、层叠、递进的复杂复式形态,“化”是指把具有现代因素的科技吸收完成后变为自己所固有的东西,所以,“现代化”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研究“科教兴国”的内涵,要弄清楚三个基本问题:即“科教兴国”是什么(“科教实现国力现代化”是什么意思)、“科教”为什么能“兴国”(科教为什么能够使国力实现现代化)以及“科教”怎样“兴国”(科教怎样使国力现代化),意即科教兴国的含义、原因及途径。
“科教兴国”的三个基本问题
1、“科教兴国”是什么
电动车进电梯为什么会着火 “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所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即说明“科教兴国”的性质、属性、特征、表现形式等与本质内容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国家强盛的标志是什么、这些标志所形成的各种因素是什么、造成这些因素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科教兴国”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是我国建国以来关于如何强国的实践总
凯越质量结,先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转化为国家政策的治国经验的总结。对于“兴国”这个终极目的而言,科技的作用是直接的、显性因素,教育是间接的、隐性因素,而科技和教育之间不可或缺的承载体——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承担科技和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振兴国家的直接力量。因此,“科教兴国”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经由教育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创新水平的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丰富能源和不竭动力。“科教兴国”本质上是对“兴国”方法的一个定性,是对“兴国”路径的抉择;既然“科教兴国”的核心含义是人才,而人才的实现渠道又是教育,那么“科教兴国”的提法强调的是教育要侧重科技。
从历史上看,不同国家的“科教兴国”可分为三种形式:独立探索型、学习借鉴型、创新引领型。与此相应,“科教兴国”的实施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独立探索期、学习借鉴期、创新引领期。其中,独立探索期是一个国家强大意识的觉醒阶段,属于“科教兴国”的初级阶段;学习借鉴期是明确或科技或教育的这种国策的形成阶段,属于“科教兴国”的成长阶段;创新引领期是国力强大到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完全自主阶段,属于“科教兴国”的成熟阶段。近代以来,在世界发展范围内,曾经先后出现了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行国的现代化范例,我们总结其经验,有所借鉴,但从新中国发展历程上看,我国还远没有达到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创新、引领现代化进程的“科教兴国”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将处于借鉴先进、模仿学习的过程中,这是现实,也是我们“科教兴国”政策所要走的方向和将要实现的目标。
现代怎么样
除此之外,“科教兴国”一语还包合有“以教育治国”、“以科技兴国”之意,即“以文治国”、“以武卫国”之意,亦即“文足治、武足攻”之意,这蕴合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法则乃至发展的最高境界。
菱智价格 2、“科教”为什么能“兴国”
影响国家生存发展的因素很多,现仅以国家所设立的政府部门来罗列一下,就有工业、农业、军事、科技、教育、交通、商业等等,那么,对于文化产业是否也能兴国、农业教育是否也能兴国、商业教育是否能兴国、能源产业是否能兴国等等诸如此类的提法,我们说以单一要素、或者是以组合的不科学的要素为依托的战略只能做国家核心战略的附从,是不能上升到国家核心战略层面的。因为“兴国”或者说国家的现代化是一种综合国力的体现,“科教”这一提法是“兴国”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多少国家、多少时代的历史经验所凝结、所提炼的比较完美的高效组合,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过的真知灼见,最能表现其综合性。奔驰gl8
“科教”两个字讲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非随意搭配。这种结合的表现形式很多:高校内的学科设置、高校与各类企业的横向合作、政府下达的科研任务、多方资源的联合攻关等等,而这些科教结合措施最终要归结到掌握这些科技教育知识的“人”(毕业生)的身上,这些经过良好教育的。人”(毕业生)所参与的活动如果是以“科技”为中心的,那么,“科教兴国”这一国策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毕业生)一股会参与如下四种活动:就业、创业、出国留学、参军入伍,这些活动或
者说这种组织形式的落脚点却只有一个:服务社会,即以所受科技教育知识服务国家社会、以所具创业创新实力引领民族发展,因而,“科教”在这一层面上无疑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
也即是说,在“兴国”的诸多因素中,只有科技和教育是具有推动力和牵引功能的因素,其他因素都因科教,特别是因教育而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这是由其本质属性决定的。
3、“科教”怎么样才能“兴国”
探讨“科教”与“兴国”之间的关系,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层面上来分析,还要从科教理念、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以往人类社会科教建设和当代发达国家的科教建设经验及教训等方面来阐述,笔者将其归结为三个问题:观念意识、外在条件和内在统一。
“观念意识”主要是指为政者的重视程度和权力意志。国家强盛的前提条件是与时俱进式的改革开放;必要条件是发散思维式的创新教育;充要条件是独立自主式的引领现代化的进程。著名学者陈卫平教授认为,搞好科教兴国的关键就是深化体制改革。从历史上看,强国常因锐意改革而兴起,弱国常因消极封闭而败亡。只有认识到这种国家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有所触动,并形成具体的政策并施以行动,所以,为政者的观念意识是首要因素。
“外在条件”是指政策条件和落实程度。全球化、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象牙塔”虽然因捍卫精神家园而不
可或缺,但却培养不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强者,只有改革,将科技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入教育教学场所,以服务功能为中心来建设高等教育,才能在竞争中体会得到生存发展的残酷,才能将“兴国”意愿转化为现实。而创新是实力的表现形式,创新是要保证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改革是要保证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创新及科技才能保证持续进步的改革。“科教兴国”只有在能够独立自主的引领现代化才得以呈现其自由王国的状态,而此进程又是“科教兴国”政策实施的方向和终点。
“内在统一”是指改革、创新、科教三点在“科教兴国”这一政策上获得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经济为中心”的背后必然是以“科教”为核心,没有“科教”实力作支撑的经济是脆弱的经济,是一厢情愿的单向的发展规划,而只有以“科教”为中心,才能保证锐意创新和改革持续。一言蔽之,“科教”就是所谓的国家实力,教育是软实力、科技是硬实力,二者一文一武,相辅相成。
总之,一国强弱盛衰的关键主要在于执政者的强国意识和改革力度。强国意识反映出能否提出诸如科教兴国之类的方针,改革力度反映出能否落实诸如科教兴国之类的政策。落实“科教兴国”政策就是指在与时俱进式的改革开放和发散思维模式的创新教育前提下的独立自主阶段的现代进程,而这正是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当“科教”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心要素,当“科教兴国”成为民族精英的共识,进而成为国家政策,并始终坚持以“科教”为核心的原则,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状态,始终采取持续改革的措施,就可以保证“兴国”,从而实现国力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