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业基础合⼒推进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
夯实⼯业基础合⼒推进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
■本刊记者张莹莹
2017年12⽉12⽇,由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第⼀汽车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艺与材料》杂志编辑部、汽车振动噪声与安全控制综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7《汽车⼯艺与材料》技术论坛—⼯业强基”在长春·⼀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以“⾯向中国制造2025,关注汽车产业“四基”发展战略,助⼒中国⼀汽“四基”快速发展”为主题,邀请中国⼀汽集团领导、⾼级专家,吉林⼤学、哈尔滨⼯业⼤学、东北⼤学等国内重点⾼校学者,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代表、国家和地⽅模具⼯业协会代表共300余⼈与会,共同探讨汽车产业⼯业强基⼯程重点技术领域发展,旨在增强材料、⼯艺与设计的合⼒,有效推动中国⼀汽“四基”快速发展,提升⾃主技术创新的核⼼竞争⼒。
玛驰汽车⼀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薛耀董事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薛耀董事长肯定了以《汽车⼯艺与材料》杂志为载体搭建⾏业技术交流平台的重要作⽤,并强调了本次⼯业强基论坛是对国家做强制造业号召的积极响应。⾯对制造业发展浪潮,⾯向“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任务就是通过技术创新
、⼯艺变⾰实现“中国创造”,⼀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也正在与产学研各个模块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汽车⼯业发展、推动⼈才培育,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升级。
原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党委书记平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平华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祝贺,新形势下,基础技术的快速积累,研发能⼒的快速提升,产品系列的快速覆盖,红旗
品牌的快速崛起是中国⼀汽的重中之重。研发总院将以开发有市场竞争⼒的整车产品为⽬标,持续夯实基础研究、优化项⽬管理、提升专业能⼒、强化团队协同,传承红旗精神、紧跟时代发展,将全⼒达成红旗轿车“⾼端⾃主第⼀品牌,第⼀销量”的⽬标。
汽车论坛本次论坛分为⾼层访谈和专题报告两个环节。⾼层访谈
⾼层访谈环节由中国⼀汽研发总院李红建副院长主持,⼀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薛耀董事长、中国⼀汽发展制造部陆波副部长、《汽车⼯艺与材料》编委会吴涛主任、长春⼯业⼤学张明耀副校长、长春汽车⼯业⾼等专科学校李春明校长、吉林⼤学机械科学与⼯程学院周晓勤副院长作为访谈嘉宾参加⾼层访谈。
李红建:⼀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汽模具”)⼀直以来在国内模具⾏业都是龙头企业,引领模具⾏业技术发展,现阶段⽩车⾝⼯装⾏业发展更新⾮常迅速,针对⾏业发展的新形势,请薛耀董事长谈谈⼀汽模具公司未来的发展路线、企业愿景是怎么样的?
薛耀:⼀汽模具和⼀汽集团共同成长,历经多年的发展,⼀汽模具形成了先进的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汽模具⼀直重视技术发展,坚持“技术⾄上”,在集团“中国第⼀、世界⼀流”的汽车制造企业总战略⽬标指引下,在未来8-10年,⼀汽模具在模具产业、焊装产业销量⾄少翻⼀番;技术板块⽅⾯,已经与东风模具、长安模具形成三⽅战略合作的良好局⾯。致⼒于未来发展,⾏业
世界上最好的越野车1
汽车⼯艺与材料AT&Mmkb
2017年第12期
变⾰、技术发展给⼀汽模具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汽模具将乘势⽽上,全⾯打造“中国第⼀、世界⼀流”的⽩车⾝模夹⼀体化制造基地。
李红建:在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刻变⾰的关键时刻,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业基础能⼒的要求以及规划,请陆波副部长结合汽车产业的⼯业基础能⼒发展现状,谈谈中国⼀汽在整个制造技术,⼯业强基⽅⾯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陆波:国家推进“⼯业强基”⼯程,计划到2020年,我国⼯业基础领域创新能⼒明显增强,⼯业基础能⼒跃上新台阶。这对汽车产业四基建设提出了更⾼的要求,⽬前中国⼀汽发展制造部机构设置、⼈员
配置、职能职责已经发⽣改变,要做好全集团制造技术管控,同时负责和红旗⼯⼚共同完成红旗制造技术运营。过去20年来,整个制造⾏业发⽣巨⼤变化,我们的制造技术⽔平与⾏业领先企业还存在差距,但要使中国成为最⼤汽车制造国,必须了解学习和吸收⾏业领先的制造技术,集世界前沿技术为中国⼀汽所⽤。展望未来,激情满怀,中国汽车制造⼀定能不辜负国⼈期望,赶超⾏业领先企业。
glc200价格
李红建:《汽车⼯艺与材料》杂志作为⾏业专业报道先进制造⼯艺与材料应⽤技术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创刊31年来,坚持为中国报道汽车制造,为汽车引领⼯艺材料,为推动⾏业知识传播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吴涛主任谈谈《汽车⼯艺与材料》作为⾏业媒体和学术交流载体,在⼯业强基中能发挥哪些作⽤?
吴涛:作为《汽车⼯艺与材料》编委会主任,⼯作⼏⼗年来⼀直从事制造领域⼯作,与期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汽车⼯艺与材
料》伴随着中国汽车⼯业的成长⽽成长,为促进汽车⾏业制造技术进步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是不可被替代的权威期刊。⼯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五⼤⼯程中的重中之重,⼯艺与材料是⼯业强基中的重中之重,⼯艺材料是制造强国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杂志,应该不忘初⼼,牢记使命,采⽤更丰富的形式更好地为⾏业服务,将期刊媒体平台作⽤发扬光⼤。
李红建:基于长春⼯业⼤学与⼀汽模具在先
进基础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合作,请张明耀副校长谈谈未来在校企合作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有哪些规划?
张明耀:新形势下,制造业⼯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带来颠覆性技术⾰命,在这种背景下,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传统,整合学校学科、⼈才、研究优势,围绕⼯业发展总体趋势进⾏规划,在汽车材料制备,成形加⼯,零部件设计加⼯智能化等领域与中国⼀汽合作,通过⼴泛技术合作,为⼀汽制造智能化提供技术⼒量。
李红建:周晓勤副院长在超精密加⼯技术,智能加⼯技术领域造诣颇深,这两⽅⾯也是智能制造技术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请介绍下您在这⽅⾯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向?
周晓勤:机械加⼯技术,从学科⾓度理解整体技术发展趋势即智能、绿⾊、极端、融合。中国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向,实现机械加⼯系统⾃主感知、⾃主学习、⾃主决策、⾃主执⾏、⾃主适应。机床状态、⼑具状态、加⼯过程监控、⼯件在位检测等属于智能加⼯范畴,⽬前正逐步开展与模具⾏业相关的采⽤机器⼈进⾏模具⾃主修正修护研究;极端制造不仅体现在制造精度、机床硬性条件、⽣产效率、⽣产条件,还包括⼯作环境,精度更⾼,⽣产效率更⾼;融合包括多个学科融合,多种加⼯⽅法融合,终极⽬标达到材料成形、去除、检测有机融合,打造⼀体化制造。
李红建:长春汽车⼯业⾼等专科学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服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区域经济
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请李春明校长谈谈未来在校企合作,校企融合⽅⾯,汽车专业技术⼈才培养培育的发展和规划是怎么样的?
李春明:学校紧密结合汽车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的⼈才需求,致⼒于培养⾼认知、⾼技能、⾼素养的“三⾼”职业化⼈才,共开设17个专业,形成了汽车运⽤技术专业,汽车⼯程专业,现代制造技术专业,⾃动控制技术专业,汽车服务与贸易专业等五⼤专业。⾯向未来,将围绕汽车研发领域架构、打造智能控制、现代制造技术、汽车运⽤技术、服
2
汽车⼯艺与材料AT&M2017年第12期
务贸易专业,职业教育最紧密的⼈才培育法宝就是校企合作,为⾃主汽车、制造强国贡献⼒量,加强合作,为⾃主汽车培养⼤国⼯匠,汽车产业⼯匠。
⾼层访谈环节针对汽年产业的⼯业基础能⼒现状及中国⼀汽⼯业强基发展规划、模具⾏业⽩车⾝⼯装发展趋势、超精密加⼯技术及智能加⼯技术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校企合作、汽车⾏业专业技术⼈才培养培育等系列问题进⾏了深⼊探讨。
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汽新能源研发院材料与轻量化研究所所长郑虹做了题为《中国⼀汽材料与轻量化现状及展望》的⼤会主旨报告,从政策背景分析、⽤户需求、轻量化效益、乘⽤车车内空⽓质量、战略思考、技术布局等⽅⾯对材料轻量化技术技术进⾏了详细解读。⼀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焊装开发⾸席设计师尚校对数字化焊装规划仿真平台、智慧⼯⼚关键技术、虚拟⽣产软件系统价值及产业化应⽤对虚拟制造技术进⾏了详细阐述。德国舒勒公司⼤客户经理Harald Luetz做了题为《伺服调试压机引领模具调试变⾰》的专题报告。中国⼀汽研发总院CAE研究所韩超主任做了题为《⾛进仿真驱动设计时代》的专题报告,并从CAE仿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CAE仿真驱动汽车结构设计、CAE 仿真驱动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CAE仿真的未来及挑战等⽅⾯进⾏了详细介绍。长春⼯业⼤学化学与⽣命科学学院院长敖⽟辉对碳纤维市场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应⽤、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及发展进⾏了详细介绍。中国⼀汽发展制造部⾼级主任姚远与参会嘉宾分享了激光焊接技术的开发应⽤和具体案例。⼀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制造⼯艺⾸席设计师邓燕从⾼轻度合⾦铸铁、合⾦铸钢的性能及⽤途、提升逐渐质量主要措施、以及模具材料的应⽤研究,模具表⾯热处理⼯艺研究等⼏⽅⾯介绍了模具铸造合⾦材料的产业化应⽤。东北⼤学副教授胡贤磊与参会代表分享了轧制差厚板的应⽤优势、⽣产⼯艺、以及差厚板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化应⽤。吉林⼤学副教授宋⾬来从激光表⾯淬⽕、激光熔凝、激光表⾯合⾦化、激光熔注、激光熔覆等⼏⽅⾯技术内容着⼿详细讲解了激光加⼯技术在模具强化中的应⽤。⼀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级⼯程师李新波介绍了信息系统管理、⾼速超精加⼯技术、CAM 编程⾃动化技术以及未来汽车外覆盖件模具智能制造技术。⼀汽-⼤众汽车有限
雅力士优惠公司规划部⼯程师陈恪毅详细介绍了汽车总装的智能规划系统的应⽤,实现由产品向⼯艺转化、由⼯艺指导实物配置、由实际执⾏效果反馈⼯艺优化、再由⼯艺优化影响产品设计的全流程闭环。
⼯业强基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五⼤⼯程之⼀,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核⼼任务,随着制造业整体正在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向转型升级,⼯业基础是⽀撑汽车⾏业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
新形势下,推动⼯艺、材料、制造领域⾰新将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产业化升级,提升“中国制造”能⼒。基础技术的快速积累,研发能⼒的快速提升,产品系列的快速覆盖,也将有效地⽀撑中国⼀汽“四基”快速发展。
“2017《汽车⼯艺与材料》技术论坛——⼯业强基”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获得了⾏业⼴泛认可,《汽车⼯艺与材料》杂志技术论坛也将以此为契机,坚持为中国报道汽车制造,为汽车引领⼯艺材料,借助《汽车⼯艺与材料》技术论坛的平台继续开展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交流,把握⾏业发展趋势,深耕基础技术研究,为推动⾏业技术交流和
中国⼀汽科技进步做出更⼤的贡献。3
汽车⼯艺与材料AT&M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