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11月/2日/第D04版
都市闲情・旅游文化
休闲旅游已经走进了中国人的休闲范畴
休闲旅游:不只是休闲和旅游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研究员杨荷卿言民
休闲游、自助游、探险游已成为继观光游之后迅速发展的旅游项目,被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所推崇,成为火爆的国内游中众多旅游产品的亮点。作为经济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的“休闲”大潮日渐涌起。专家预言,在未来数年,休闲业在中国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休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迈向大众化消费的时代。
高尔夫旅游版
休闲和旅游,是人类发展文明的一定体现。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卖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文化、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休闲游、自助游、探险游已成为继观光游之后迅速发展的旅游项目,被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所推崇,成为火爆的国内游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亮点。何为休闲旅游?简言之,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
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
本田思域1.6休闲旅游需求渐涨
最近几年,旅游休闲成为中国的新时尚,“吃喝玩乐”这个词已经摆脱“好逸恶劳”和“玩物丧志”等俗语传统的“恶意”,并且逐步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最生动直观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旅游休闲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表明了中国的进步,而进步的核心是中国人素质的提高。从“观光”走向“休闲”、从无序到有序、从幼稚到成熟……假日旅游已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假日旅游工作已经日益走向规范,走向成熟。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正在大行其道。
作为引导中国潮流的广东,“在家门口休闲、享受身边生活”更是成为广东人的新时尚,休闲旅游悄然风靡广东。随着休闲旅游的风潮逼近,很多人更愿意在农家院落或者自己中意的旅游景点里抛开一切休闲几天,广东人的旅游趋向不再热衷于“到此一游”的简单模式,而是喜爱个性化的消费方式,要从旅游中体会到轻松,真正从繁重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感受休闲带来的完美体验。
本田思域2022新款报价及图片>nokian休闲旅游的社会因素
休闲旅游在我国出现有其现实社会因素。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人们普遍产生了休闲的需求;第二,人们的旅游意识增强。据苏文才等1996年对上海市民的调查,期望周末能外出度假旅游者已占调查总人数的92%;第三,休闲旅游是休闲与旅游的结合,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双休日工作制,为这种结合提供了媒介。
旅游和休闲旅游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是指以历史文化、自然景物为依托的观光游览;而休闲旅游,则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乡他国作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不同,在于“动”与“静”,“行”与“居”;一为观光游览,以满足一定的精神需求,但易产生“游累”,一为身心全方位的休闲满足,通过旅游的过程在精神上、身体上的放松来达到休闲。
在休闲旅游领域里,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开发和利用的合理性,二是旅游管理机制科学性,三是旅游者文明素质。文明旅游仍是今后大力倡导的。例如今年国庆黄金周7天来,天安门共清理各类垃圾222.96吨,有人认为这是环卫工人的事,随意丢垃圾。今年10月2日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给国民文明旅游提出了规范。
我国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正方兴未艾。温泉旅游、高尔夫旅游、探险旅游……所有的休闲旅游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设备与措施都要不断地完善,一切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也要跟上,要适应正在迅速发展的休闲旅游浪潮。
强调休闲文化提升社会文明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于光远先生在《沦普遍有闲的社会》文中提到“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从现在看将来,如果闲的时间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加,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道路。”休闲不是富人独有的享受。休闲活动和方式以及休闲的价值追求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很推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赞誉“体静心闲”。在中国人看来,休闲——是心灵的驿站,在这里,你可以驱逐精神的劳顿,安抚疲惫的心;或者得到一次精神的解脱,或者促进一次精神的升华。
休闲文化就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后,为不断满足人类多方面需要而处于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文化涵盖了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美食、休闲娱乐、休闲购物、休闲美学、……
据专家的研究,目前国人的休闲生活还存在五大问题:其一,休闲观念落后,表现为“主动工作、被动休闲”;其二,休闲时间增多,但休闲质量较差;其三,休闲支出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其四,休闲方式单调,选择睡觉、打麻将、无事发呆的消极休闲人仍过大;其五,对个人休闲状态,多数人不满意。
凯越座套
所谓聪明地休闲,恩格斯点出了其精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在当今社会,休闲的层次是不同的,有人需要让疲劳的身体得到恢复,有人需要为生计增补收入,有人要在旅游中增添见识,也有人从被动的劳动中暂时摆脱出来,让自己自由发展。
当前亟需通过强调“休闲文化”,提升人们的休闲质量;要通过对游客权利的强调,改善全社会的权利意识;要通过从“黄金周经济”到“休闲经济”的切实过渡,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也许每个人对休闲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见解,但是无论对休闲的理解如何,休闲离我们越来越近,休闲经济对一个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休闲,将成为一种渗透城市骨子里头的生活状态。
休闲与幸福指数
对于公众而言,最看重的不是长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是长假带来的附加值,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舒适和享受。如今,不少人已经开始感觉到,现在黄金周的经济效益增长了,幸福感的提升却没有那么理想。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能真正体现出长假的价值。经济的增长是增强幸福的手段,而幸福才是目的。长假要以人为本,就要重视人的幸福感。早日引入幸福指数,能够使公众变成长假真正的主角。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魏翔博士的研究表明,在休息和休闲时间方面,中国人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多数发达国家近20年来到最优闲暇时间是154天,而中国在2000~F闲暇时间已达到195天。而这项研究把睡眠、家务、休闲和受教育时间都列入闲暇时间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如果把农民,下岗职工的闲暇时间也列入计算,他们的“闲暇”并非休假,而是不到工作可做,
是一种无奈。当前的休假时间并非人人平等。
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衡表示,重工作不重休息,重加班不重补偿,重金钱收入不重精神愉悦,这是快速发展的中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国家,相关部门到单位和个人,都应该高度尊重个体的“休假权利”,给劳动力更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大的效益。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就提出,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直到30年后,在我们稍微“小康”且面临另一个可怕指数飙升的时候,我们才想到了“以人为核心”的“幸福指数”。所以“幸福指数”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广义讲,它可以包括“物质生产和生活指标系统”、“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指标系统”以及“个性发展活动指标系统”,而每一个系统都是一个“目标集”,涵盖范围很广。
《小康》杂志及有关专家对休闲归纳为:“一种在非工作时间主动陸的身心舒畅、放松的行为与状态。”“休闲小康指数”是由《小康》杂志社组织、发布的,他们根据民意调查、加权统计、专家分析,并参照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得出首个中国的“休闲小康指数”为63.5。该社长舒富民认为:“‘休闲小康
指数’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既注重客观的数据分析,又把人们的主观满意度放在重要位置。”“休闲小康指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人的休闲总体上还处于成长期,在休闲观念、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上还需要继续培育。“幸福感”已作为衡量地方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量化了。专家指出,“幸福指数”、“和谐指数”、“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等的不断涌现,是对中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幸福的前提,必须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在日益重视‘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饱尝了出游的拥挤、疲惫之后,开始选择培养生活爱好、享受多种情趣和就地休息调整。
日前英国的“新经济基金”搞了个《串福星球指数》报告,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幸福”大排名。中国人的幸福程度排名第31位,比日本(第95位)、韩国(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要幸福……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GDP虽排名世界第四,但人均GDP却只排名世界第102位,且在催生了不少富可敌国但却公德匮乏的富翁后,依然有大约2300万绝对贫困人口。看来是幸福指数标准不一样。
有人在评价现行的黄金周制度时说,不能局限于从经济角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文化的角度甚至更高的公民权利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制度化的强力推动,从观念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合理的休假,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专家敏锐地指出,以旅游和购物为主要形式的消费方式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不是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的正常表现。只有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体的消费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长假中市民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昆明到西双版纳汽车
提高黄金周中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公众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需要。对此,政府部门应该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从片面追求经济指标中转变过来,以追求公众的满意度为目标,倡导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方式,积极引导公众理性休闲。
休闲与黄金周
1995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1999年实行每年“三个黄金周”,全年的假日就达114天。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目前我国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全年工作总时数为2008.8小时,按工作时间横向比较,闲暇时间的拥有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工差不多。自此,人们的休闲活动日益增加,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的休闲方式。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有不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较大提高,可支配的钱多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走出家门去旅游。
2006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出现了“井喷”,而国庆黄金周的国内游有所回落。“旅游井喷”的背后,也有休闲意识欠成熟的因素。有人觉得“出行怕人多,在家嫌无聊”,觉得黄金周像“鸡肋”的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休闲”。创新休闲方式,转变休闲观念,是过好黄金周的关键。携程旅游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去年黄金周相比,今年人们出游的意愿有所下降,出游人数
占59.5%,而去年这一比例为75.1%;表示不出游的人数为9.5%,去年这一比例为5.8%。此数据说明,
尽管黄金周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但人们已不愿再盲目出去旅游,与其花钱罪受,不如做自己更喜欢做的事情。据调查显示,超过90%的国人将“休假”等同于“放假”。不少专家指出,相对滞后的休假观念和休假制度,直接制约我国上千亿“休假市场”的潜能释放。
专家预言,在未来数年,休闲业在中国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休闲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将迈向大众化消费的时代。但是,要过好黄金周,尤其是过好休假,我们首先要学会休闲,需要各种有益身心、从容有序的休闲方式。这样的休闲,才能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休闲不仅是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人文要求,据商务部监测,今年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并呈现出六大特点,其中一点是,文化休闲消费受欢迎,消费方式更加理性、健康。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看,“黄金周”也有失掉作为其灵魂和基础的休闲意蕴和文化内涵的表现:有钱的人拼命游玩,没钱的人拼命睡觉,各路商人拼命赚钱。黄金周休闲的单纯商业化、功利化,几乎完全摧毁了旅游休闲的自然、人性和文化、历史的底蕴,因而并没有起到相应的社会文化作用,对于一些人反而还可能增加威胁身心健康的新因素和途径。
黄金周作为我国的一种休闲建制,实行八年来,成效主要是经济效益,黄金周制度需要在进一步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完善。当务之急是多方联手共谋良策,提高黄金周的“幸福指数”。比如,尽快普及带薪休假制度,非旅游城市应多谋?留客”之道,像发掘周边旅游资源的潜力,开展乡村游、民俗
游等;让市民就近休闲旅游。同时,文化部门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同时发掘民智;民力,让专业和民间团体一道活跃演出市场,吸引民众参与其中,使黄金周成为真正的休闲度假时间。统计数字只显示了黄金周的“经济价值”,而黄金周另外的内涵,比如公民的平等休假权。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们不应忽视数量依然庞大的低收入人。如何降低出游门槛,让更多的普通人享受;到出游之乐,分享到“假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