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风光背后,危机四伏
    动力电池,无疑是燃油车的终结者。 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今天登上了巅峰——登陆A股,然而如此高光的一刻恐怕会一去不返。
法拉利vs兰博基尼
动力电池制造商们,在终结燃油车之前,必须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
风光背后,宁德危机四伏。
一、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水
24天光速过会,最后一轮私募融资估值千亿,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第一股,连一众网红新能源车企的估值也无法望其项背。 宁德时代背后,是一整个正在崛起的新能源车市场。 20184月的北京车展,新能源玩家却祭出了50余款新车标,汽车业老司机们直呼“看花眼”,“认不全”。依照国家十三五规划,2020年,中国电动车应达到200万台的产销量,比较201777.7万的销量翻了将近三倍。 在新能源车放量的驱动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迎来迅速增长。全球市场看:预计2018年、2020年、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分别为88GWh205GW
h583GWh2018年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2020年增长至2153亿。国内市场看:预计2018年、2020年、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分别为47GWh97GWh270GWh2018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超660亿,2020年增长至1019亿。 在宁德时代烈火烹油般红火的高光时刻,今年四月,去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三名的沃特玛,却爆出资金链断裂,累计欠债200亿的负面新闻。其中20亿债务已逾期,公司控制层的股份亦遭司法冻结! 沃特玛的母公司坚瑞沃能随之遭遇股价滑铁卢。从巅峰时期的近13本田思铂睿报价元“跌跌不休”,一路狂泻到不足4元。顶峰时期的300亿市值跌得不足100亿,电池出货量也从2017年的全国第三,跌成2018年一季度的全国二十名开外。特斯拉是哪国的品牌 同是在这块飞速增长的蛋糕中切业务的电池企业,为何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经过几年洗牌,中国的动力电池从雄割据似乎渐渐清晰:宁德时代逆袭,比亚迪紧紧咬住,而第三梯队却在混战中争当老三。更有传统豪门沃特玛,不过数月之间,兴亡迥异。 这样的乱局令人们相信,宁德时代王座之侧,暗暗潜伏着巨大隐忧。
谁知道今天的沃特玛,会不会在影射宁德的未来?                       
二、宁德时代发家史
7年,宁德时代从小县城走出,走到今天,最后一轮私募融资估值已高达千亿。 曾毓毕
业于上海交大的船舶工程系。这个来自农村的少年只在国企呆了三个月就南下东莞加入SAE旗下新科磁电厂,一干就是十年。 在上司梁少康,陈棠华的劝说下,曾毓入伙在香港成立了ATL, 攻克了贝尔实验室的电解液和大规模量产工艺难题。2003年更是拿到了苹果ipod的订单。从此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锂电池供应链。 然而曾毓的心思不止于此。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始推广新能源车。曾毓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动向。ATL2000年的成长之初由于紧缺资金,导致TDK成为控股股东。这不但稀释了创始人的股权,也令ATL作为一家“外资”公司,没有资格生产新能源车紧缺的动力电池。 曾毓下了决心。在故乡福建宁德成立了CATL——China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宁德时代。 与比亚迪的封闭体系相比,宁德时代的姿态是对外的,开放的。没有一个内部的“整车厂”需要“伺候”,宁德与其他的汽车供应商一样,需要拿下一个又一个客户,为自己的成长铺路。 2012年,松下已成为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正在为i系列研发电池的宝马亟需一个技术过硬,成本可控的电池供应商。通过苹果的供应链,宝马看上了刚成立不久的CATL。于是出现了黄世霖常提及的那份特斯拉电池日800页的德文技术资料:就是凭借这样的苦功夫,CATL才“啃”下了宝马这个大客户,进入了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名录。 汽车的供应链世界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鄙视
链:豪车的供应商>合资车型供应商>自主品牌供应商。新供应商进入汽车市场,通常要从自主品牌客户攻占,逐渐才能获得高端客户青睐,这个过程要用质量和供货口碑支撑,往往一去数年。想不到宁德时代反其道行之,一举拿下宝马这个制高点。 豪华汽车自此,宁德势如破竹。混动、PHEV高混,纯电……2017年,宁德时代出货12GWh,超过为特斯拉配套的松下成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企业,把出货7.2GWh的比亚迪比了下去。 技术优势,开放的体系,自上而下的客户资源……这些都是宁德时代发家的因素。但是最最无法忽视的,还是那张奠定了宁德与中国一众电池巨头江湖地位的白名单。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也正是因为这双刃剑般的白名单,造成了今天动力电池的冰火两重天。 是啊,那跌入冰窟的沃特玛…… 三、沃特玛陨落
2015年,看准了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态度,松下,LG,三星等外资企业带着成熟的三元锂电技术推开我国门。在自主品牌三元锂电池出厂价普遍在2.5-3/wh的时候,这批日韩外资企业用起惯用技俩:低价抢市场,饿死后来者。彼时这些外资18650电池竟然以1/wh的价格亏本出货,很快,便获得了奇瑞、吉利、长安、上汽等主流乘用车企的定点。 许多人相信,日韩企业就是这样“作死”了自己。很快工信部出手,白名单1.0发布。随后“江
iEV6S采用三星电池被挡在补贴目录之外”等新闻,也让整车厂迅速理解了大方向。于是与外资电池厂的采购协议纷纷终止,以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为代表的国内电池企业,成了白名单的最大受益者。 沃特玛就曾经在白名单的庇佑下创出惊人奇迹。 沃特玛创始人李瑶曾经在比亚迪任职,后创业做出车用磷酸铁锂电池。以2010年世博会的纯电公交为契机,沃特玛牵头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供应链上下游数百家企业都离不开沃特玛的磷酸铁锂电池。2015年,沃特玛净利润达到2.76亿元,实现了令人嗔目结舌的太原市交警支队违章查询123倍增长。 看上沃特玛的不仅仅是工信部发布的1.0版白名单,还有上市公司坚瑞沃能。从消防行业起家,2016年看中沃特玛,花52亿元收购。在这场被人称为“蛇吞象”的经典收购中,沃特玛的估值翻了四倍,占据母公司90%的主营业务。2017年一季度,因为沃特玛太给力,坚瑞沃能的净利润增长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1681倍。 然而,沃特玛的奇迹并未延续太久,即遭遇了滑铁卢。 为什么?
有人将这次惨败归罪于坚瑞沃能的大股东减持套现。20178月至11月,大股东减持近7亿元,导致股价三个月跌去40%,市值蒸发100亿。 减持之罪,并不足以导致沃特玛的困境。早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两个重大隐患早已深深埋进沃特玛,最终导致这一动力电池巨头的悲剧。 其一是技术路线问题 现今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
镍钴锰)。三元锂胜在能量密度,磷酸铁锂胜在高温安全性。 彼时国际电池巨头如松下,LG等都在走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技术路线,为保护国内刚萌芽的电池企业,工信部在白名单1.0中以安全性为由,叫停了三元锂电对大客车的配套。沃特玛得以乐享这块巨大的蛋糕,将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坚持到底。 然而在骗补等问题集中爆发之后,大客车成了被集中整顿的重灾区,销量巨幅下滑,拖累磷酸铁锂电池的销量随之下滑。 而单纯地从技术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以难超过140Wh/kg,规模化的三元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多做到220Wh/kg,实验室里的的上限是300Wh/kg 2025年之前,中国政府对电池企业提出的目标是:要实现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400Whkg,磷酸铁锂必定难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