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分别是什么?(ZT) ...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3512|回复: 21
go
中国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分别是什么?(ZT) [复制链接]
茉-莉
高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3: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茉-莉 于 2011-8-28 13:11 编辑
中国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分别是什么?
秦朝、汉朝时官话是陕西话
唐朝时官话是山西话
宋朝时官话是今天的福建客家话
元朝时通行河北话
明朝时官话是江淮话
清朝时官话是夹杂着满语的北京话.
现在的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
周朝之前汉族未出现,不可考,可能是来自中亚的一种游牧部落语言
秦汉是用的是陕西话
唐朝用的是现在的粤语和吴语
宋朝用的是福建话
元明清都用近似现代普通话,但是清朝更接近现代的中文发音
周朝分封的时候,因为采取的是封建周王亲戚到边远地区管理当地土著居民的武装殖民政策,所以各国交往需要规定通行语言,这种语言就叫做“雅言”,应该是当时的关中方言,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有“通语”,也应该是关中方言,之后作为通行语言的“通语”就是中原河洛方言和陕西关中方言交替,甚至南宋时的“官话”都是河洛语而不是浙江话,明代的官话是淮徐一代的语言,但是当时这种语言应该和现在的天津话有点类似,到了清朝的官话,应该就是现在的北京方言了,如果说原来的官话现在还有哪些遗存的话,我觉得应该就是现在台湾人说的“国语” 文言文是先秦时期的官方文字和语言,后来渐渐的成为了专用的书面用语,与白话渐渐脱节了。文人雅士、贩夫走卒平时讲话都是口语,即白话文。
但在官方的正式场所,官僚们讲话的时候则使用官话。
中国各朝代官话,大多都以中原地区语音为标准音,用些规范的类似文言的语句。如明朝
时期的官话就类似《水浒传》、《金瓶梅》里记载的衙门公堂上使用的语言。
正如今天被人称作“打官腔”者,就是指那些套用官方文件上的“文言”,拿半文半白的语言用于日常交流的人。很是招人厌恶。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长安汽车cm8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语”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收藏0 分享0 顶0 踩0
茉莉的花,就是对太阳的微笑。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茉-莉
高级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1-8-28 13:11 |只看该作者
据《春冰室野乘》《癸巳存稿》中记载:雍正六年,闽粤的巡抚说的话雍正听不懂,于是雍正就在闽粤地区办“正音馆”,推行“正音”,这种“正音”不是今天的普通话,而是中原话,是以洛阳话为主体的中原雅音。这种办“正音馆”的情况直到清中期才消失。
江淮现代
茉莉的花,就是对太阳的微笑。
立即注册 免费送您 1500万 中奖机会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茉-莉
高级版主
板凳
发表于 2011-8-28 13:13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的官话
历史上的官话被中原移民带到了东南沿海各省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了下来。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江淮方言则接近明朝官话。
一 乙 ■ 文
原载:《 大地 》(2009年第21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为中国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过长江。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这些中原士族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交融。此时的北方一片混乱屠杀,少数民族政权更迭频繁。长达近300年的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 
    隋统一之后。与秦一样,仅仅传了两代就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盛的唐朝。隋唐的首都都在关中西安一带,金陵音与长安音形成南北两大官话之后,最终长安音占据了上风。日本人在六朝的时候曾输入南京 “吴音”, 到唐朝则重新把长安的“汉音”带回日本,有“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之说。
    唐末北方战火纷飞,大量中原居民南迁,经历五代,宋一统天下。因宋都在开封,所以开封音就成为宋元明所称“宋音”、“雅言”或“中州音”。随后金灭北宋,宋迁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迁至杭州、 南京、扬州一带。杭州因被吴语包围,故而迁至杭州的中原音最终消亡。而南京、扬州作为吴语的北缘,则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并逐渐脱离吴语,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
    随后蒙古灭南宋,建立元朝。元朝军队对北方汉人实行灭绝式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几乎完全消失。南宋的军队和政权被元朝军队一直追杀到广东崖山,然后南宋丢失了全部的陆地,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元朝军队决战并全军覆没,最终南宋大臣背着还是小孩的南宋皇帝跳海自尽。
    元朝的大肆屠戮,到明初中国的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朱元璋就从因位于山区而得以保
存人口的山西迁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从江南迁移民众至江淮,并从湖广调人填四川。此时环视中国,河洛早不是那个河洛,齐鲁早不是那个齐鲁,燕赵早不是那个燕赵,整个北方都不同程度的多民族聚居,而尤以元大都(今北京)附近为最,南宋的都城杭州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吴语所同化。只有南京、扬州、镇江一带保留了原先相对纯粹的中原语音。
    明太祖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以宋朝中原雅音为正,事实上是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构成明朝的官话,后来就形成了今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
    朱棣夺位之后,明朝迁都至北京。但整个明朝,南京都保留着与首都同样的建制,南京的周边也被称为“南直隶”(即今日的江苏、上海和安徽),当时明朝的官话一直都是以南京的下江官话(这在欧洲传教士的书籍中得到了印证)。事实上,明朝的北京话与南京话是比较接近的,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从南京以及附近一带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明末,满清入侵中原,最终夺取政权,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在江苏一带遭到了最强烈的抵抗。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等等,而这里正是自南宋以来文化、经济中
加长林肯图片
心和主要人才出产地。满清入关后,全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 
法拉利599gto
    清朝时,北京内城居住的满清贵族本不会说汉语,后来学说,完全丧失了入声,有了翘舌和儿化音这些阿尔泰语系的特征。内城话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北京,到清朝中后期,最终战胜了作为明朝官话的下江官话,成为清朝的官话,这就是现在普通话的基础。
现代新伊兰特
    历史上的官话被中原移民带到了东南沿海各省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了下来。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江淮方言则接近明朝官话。
茉莉的花,就是对太阳的微笑。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茉-莉
高级版主
地板
发表于 2011-8-28 13:20 |只看该作者
王力先生的学术著作列表
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年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年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奥迪s4手动挡平行进口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年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8年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40.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年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