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 &TV JOURNAL 2021.6
2019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以下简称《魔童》)一经公映,便引发热议,
好评如潮。它不仅荣获第1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的最佳动画长片奖、
金竹奖、第32届东京电影节金鹤奖等奖项,还获得首届“光影中
高速免费的几个节假日国”授予特别荣誉推介电影,
并最终斩获50亿元人民币票房,可谓名利双收。学界普遍认为,新马自达6报价
《魔童》的成功在于改造甚至颠覆了传统神话里的故事和角,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再加上现代数字技术,
从而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时代彩。然而,
鲜少有人注意到,《魔童》的成功不仅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
在于利用中国传统“和合”原型心理,深刻融合人物、
环境之间的隔阂,巧妙化解矛盾与冲突,形成大团圆式结局,
锦通从而引发观众共情。一、圆融的角设定化解人物性格冲突
矛盾冲突是影视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
是塑造角个性、推动情节的基石。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
·劳逊说:“戏剧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
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
在冲突中自觉意志被运用来实现某些特定的、
可以理解的目标,它所具有的强度应足以使冲突到达危机的顶
点。”①
因此戏剧要想实现审美效果,必须要有一定强度的矛盾冲突。矛盾会引起敌对、
吵骂、争执、伤害和战斗等,生活中的矛盾经编创者典型化、
艺术化处理,要么不断强化形成悲剧冲突使观众心灵得到净化;
要么巧妙化解,形成大团圆结局使观众情绪得以放松。中国和合文化就是巧妙化解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和合”一词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和”即“和谐”,“和”本身包含“合”,“和合”一方面承认“不同”,即事物之矛盾、差异,并把它们统一于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另一方面指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等等。“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原型或者集体无意识。原型(archetype )出自希腊文arthetypos ,原,原初、最初;型,模式、样本。原型即事物最初形式或真实样
本。荣格首次将原型概念引入心理学领域,
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为人们所谓的带感情彩的情结(feel-ing-toned complexes ),它们构成心理生活的个人及私人
面向。另一方面,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众所周知是原型
(archetype )。”②原型即为一种深藏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本
原模式和情感本能,是集体无意识的具体内容,
它通过神话、宗教(仪式)、梦境、幻想、童话和传说等不断得以重现,并符号化为原始意象、
角、母题或叙事模式等。弗莱认为原型就是反复出现的典型意象,
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模型,
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与演变。
“和合”是一种文化心理原型,反映了中国人希望调和物与我、
身与心以及他人与自己之间矛盾的心理本能,如混沌的世界观、
圆融的心理结构以及以投射为主要方式的情感本能等,
具体体现为:“贯穿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
和而不同的国家观、琴瑟和谐的家庭观、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以及中国社会制度的建构及其社会治理。”
性格冲突是人物行动动因和矛盾起因。善与恶、
君子与小人、高尚与卑鄙一旦狭路相逢,
势必要争个你死我活,这种设定也构成戏剧冲突的基本模式。而和合式化解则不再简单地将人物设定为善或恶,人物不再扁平化或单一化,而是将多重矛盾性格融为一体,使其相互交流碰撞产生新的情节。如《魔童》故事开始,灵珠与魔丸本为一体,皆由混元珠分裂而成:他们一个像火,顽劣暴躁;一个似水,温柔良善;一个矮丑一个英俊;一个冲动一个儒雅,性格充满对立冲突,但是哪吒既任性可爱,又具有正义感;熬丙虽老成持重,但内心十分热血。而且一个原罪中存有未曾泯灭的善良,一个正义中隐藏自私的隐患,可见人性的善恶无法完全过滤和拆分。也正因
为这样圆融的角设定,两人虽有性格的复杂性,
却能在关键时刻互相理解,彼此成就;
虽有互不服气的较量,但绝非你死我活的决战。敖丙被石化,
哪吒出手相助,踢毽球、送海螺、亲密无间,直到最后共同抵御天雷袭击。
总之,两人从对骂到对话,仇敌到朋友,
伤亡到合作都是和合原型的最好体现。
哪吒与父母、师傅之间的情感冲突与化解更是体现
了和合原型的影响。《魔童》之前,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哪吒》也经过多次改编,但这些改编文本总是特别凸显顽劣的哪吒与父亲李靖的亲情矛盾。文中的李靖显得
视听解读
影视剧研究“和合”原型视野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
矛盾冲突与化解
阴吴
摘要:2019年饺子导演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因鲜明的角个性、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成熟的特效技术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现象级作品。该片的编创者们围绕哪吒精心设计多重矛盾冲突,后又巧妙利用“和合共
生”的原型心理,以圆融的角设定、矛盾运动转化和混沌世界观来化解矛盾,营造调和合作的气氛。这种做法不仅为经典文本改编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
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与世界观众的共情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矛盾冲突;和合文化;混沌
108
庸、冷酷、自私、窝囊。当四海龙王齐聚威逼时,他挥剑砍向亲子,逼使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
血腥而冷酷。而《魔童》里李靖形象极大突破了前文本这种单一设定,虽然他向陈塘关的老百姓做出承诺,常把爱子关在家里,以免危害四方;也经常指责哪吒滥杀无辜,戾气太重;但当他得知哪吒宿命时,愁白双鬓,不断寻解咒之道。他充满人性和爱心,不断诱导儿子,在哪吒身上贴换命符,替儿受罚,接受天谴。因此哪吒父子关系也由传统的对抗、决裂转为宽容、理解和扶助,使《魔童》展现出宝贵的亲情一面。
前文本中殷夫人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妇女,毫无话语权,虽对儿子十分慈爱,但迫于丈夫的威严,并没有真正尽到做母亲的保护职责。在《魔童》里,殷夫人被设定为一位“职业”女性,虽然工作繁忙疏于对孩子照顾,但她懂得反思和倾听,个性丰满而真实,是一位有温度有温情的母亲。一开始,哪吒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他出生不久,就咬破母亲手指;踢毽球力气过猛,对母亲略有伤害;母亲忙于捉妖无暇陪伴,他埋怨无奈,态度消极,后来野性大发时还将母亲推倒在地。但殷夫人有耐性和慈心,她与儿子一起踢毽球,俯下身子交谈,感化启发他“人心都是肉长的,若你待百姓如亲人,善用自己的神力为他们斩妖除魔,他们又岂会把你当妖怪?”这样丰富的人物设定使她与哪吒之间的情感冲突有了化解的渠道。而正因为有这样的父母,哪吒由叛逆到和顺,从弑父攘母到救父护母,从敌视陈塘关到救助老百姓,陈塘关百姓对哪吒也由仇视转为下跪礼拜,都是和合原型的必然走向。
二、双向互动式矛盾运动化解目标性冲突
“道不同不相为谋”,目标性冲突是指在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导向时发生的矛盾,也指主体与理想目标、与希望结果之间不相匹配的境况。和合原型认为矛盾双方并非静止对立,而是随着运动与变化,最后往往殊途同归,和谐共生。申公豹施法将魔丸与灵珠互换,希望通过辅助敖丙,为自己正名;敖广牢骚满腹,督促敖丙苦练功力,封神登天。因此敖炳与哪吒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不同的道路:一个自我救赎,摆脱魔丸的既定命运,免遭天雷打击;一个振兴家族,满足师傅与父辈的邪恶私欲,他们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目标性冲突。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哪吒的自我救赎逐渐成为敖丙的自我救赎,前者启发后者摆脱自己作为工具与傀儡的命运。因此,当熬丙最终与哪吒站在一起时,他事实上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他与哪吒的目标达到空前一致,共同对抗天命和人欲。
自我目标冲突是指主体面对多种机会、抉择时的迷惑和纠葛。哪吒与父母、师傅和敖丙都有自我纠结,然而这些纠结随着矛盾运动最后都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哪吒一出生就注定遭天遣的命运,但他不甘于此,不愿接受自己,再加上在天真烂漫的孩童期被深囚庭院,没有父母安慰和兄妹陪伴,所以时而孤单苦闷,自卑消沉;时而狂躁不安,意气用事;时而顽劣叛逆,伤害他人。然而当他拧着劲一路抗争时,慢慢发现父母深沉的爱,周围人态度的转变,他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好和能力,开始在内心里接受自己,相信自己,达成与自己的和解。太乙真人遭申公豹算计而贪杯误事,灵珠和魔丸被调包,他在愧疚中努力挽回损失,既要抑制哪吒的恶性,容忍其狂野;又要最大限度展现仙术魅力,吸引哪吒。两者看似矛盾纠结,实则都是服务于联合李靖夫妻扶助哪吒向良性转化这一总目的,因此他
悉心引导,传授神功,亲赠武器。哪吒父母的纠结在于为官一方,降妖抚民的社会责任与陪伴抚慰、享受余生的亲情责任之间的矛盾。因此李靖一方面提防儿子施暴发泄,祸害百姓;一方面诱导哪吒抑恶向善,证明自己。然而当他主动施救,在哪吒身上贴换命符,替儿挨罚,接受天谴时,亲情与社会责任的矛盾经过转化成为一体,既成全了天道又成全了亲情,消解了自身目标性的冲突,达成了与自我的和解。
三、混沌世界观化解认知性冲突
认知性冲突指不同体或个人因宗教、信仰、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或认识、看法、观念不同,从而在对待、处理事情上引发的误解。认知性冲突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物与物的差异,人与人的区别,物与我的分离。与此不同,和合原型是一种将世界和心灵本源看作混沌的结构,它就是物我合一、身心贯通,混合了知、情、意,瞬间永恒的原始状态。在混沌的认知结构里,事物与事物之间没有明显区别与本质界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一体。在人对世界作出反应的一刹那,混沌就已把物我合一的认知模式与情感本能放进人的心里。在《魔童》中,认知性冲突主要体现为人们对妖的认识与界定。陈塘关的百姓认为妖必是祸害人的坏蛋,因此对哪吒充满敌意;敖广不满妖的身份,培养敖丙洗脱耻辱。申公豹更是步步为营,希望脱离妖界,位列仙班……电影反复向我们提出一系列问题:到底妖是什么?妖与人誓不两立吗?妖一定与天对立,会遭受天遣吗?妖是指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人类对它的认知很有限,因此也会产生许多认知上的矛盾。而混沌世界观认为
这个世界本质一体,无论是人、妖抑或仙都是人自身生命个体的投射。我国学者邓启耀认为:“原始人类经常把主体的行为,意愿、感情、能力和整个生命都投射到客体世界中去,并通过想象与幻想幻化出种种超现实和超自然的神奇事物。在他们的心目中,物象与心象、事实与意念,客体事物的变化和主体情绪的波动,客体无意识的运行和主体有意识的行为,……经常混为一体,构成了心物不分、天人合一的混沌世界。”④可见,混沌思维的特点正是心物不分、天人合一,神魔一体。维科认为,混沌思维是原始人的一种“诗性智慧”,它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心灵的不确定性,每逢堕入无知的场合,人就把他自己当作权衡一切事物的标准。”⑤这表明“诗性智慧”是一种推已及人,以已度物的形象思维方式。在原始人那里,生命并没有被划分为类或者亚类,一切生命和生命总体被看成是一个“不中断的连续整体”。物我之间和物物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一个事物可以转化为任何其它事物。哪吒对妖的身份认知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一开始不能接受,后来逆来顺受,再到逆天改命,他认识到妖也是人,妖的命运也掌握在人手上,因此要奋起反抗。而陈塘关百姓对哪吒由仇视到下跪礼拜
影视剧研究
109
视听2021.6|
|RADIO &TV JOURNAL 2021.6
也说明他们认识到哪吒作为妖身上的人性与善良,
改变了以前的看法。申公豹私欲落空,
敖广计划失败,哪吒与敖丙合二为一正说明人、仙与妖本为一体,
奔驰amgc63混然天成,生命原本是一个整体,这些都是混沌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合文化,2006年他在短文《乐在人和》中写到: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⑥。他发表《要“和”才
能“合”》呼吁“大家团结和谐,就能形成合力”⑦
,要深入
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
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合”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及其创新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最具安
朗逸1.6最新报价
全感的一个影响因子。动画电影是当代文艺的重要类
型,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和合原型不仅是中华民族特有
文化基因,也反映了世界共同的精神与心理本能,
因此挖掘动画电影中的和合原型,
不仅可以很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够更好地构建与全世界人民的共情基础,更好地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
注释:
①[美]J ·H.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213.
②[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徐德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12.
③范玉刚.“和合”文化基因助推社会善治[J].人民论坛,2018(10):26-27.
④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23.
⑤[意大利]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81-82.
⑥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8.
⑦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5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原型视野下的国产动画电影研究”(20Y17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电影是由一个又一个场景组接起来的光影艺术,作为一种媒介,电影呈现的地理景观与真实地理一样对人
具有吸引力,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现实的地理与想象的地理图景交织,
共同创造出一个视觉的奇观世界,国产动画电影
《姜子牙》更是将媒介地理学的相关内容变成了现实,增强了传播的效果,
也拓展了现实地理的文化外延。
一、流动的地理与景观构建
现代媒介对于地理的重新建构,
使得原有的空间布局与文化环境发生改变,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而变。为了表现某种主题思想,
电影的创作者通常会交代一些地理景观,暗示观众事件发生的背景、
时代、环境等。
(一)影像媒介地理的表现性
电影中地理要素的功能不仅停留在表面意义,
更可以服务电影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意义生成,
是一种表现创作意图的手段,即具有表现性。
电影对地理风貌的呈现往往诉诸一种流动的景观。
根据《媒介地理学》的内容,
电影对流动景观的展现,主要依赖三个要素,分别是公路、
汽车和音乐。以公路作为基本背景空间的电影,称为“公路电影”,其景观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中,以外界环境衬托人物内心。
在某种程度上,《姜子牙》可以看作是一部封神空间的“公路电影”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商末周初,文明尚未开化,
人间一片苍凉。主要线索是姜子牙因为一时善意之过,
被贬到人间,为重回昆仑,姜子牙从北海到幽都山,又一路到了归墟,
最后再次
视听解读
影视剧研究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媒介地理景观建构
———以《姜子牙》
为例□张宇欣
摘要:当前,地理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范畴,而是向社会文化领域不断渗透,媒介地理学相关理论的触
哪吒汽车
角也不断延伸。动画电影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既真实又具有想象性的地理景观与空间。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在媒介地理空间建构方面做出了表率,同时,其对现实地理的重建与延伸,也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媒介地理学;《姜子牙》;媒介地理景观;空间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