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复旦附中高三语文毕业考试(三模) 2023.5
一 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沁园春·长沙》)
(2)《六国论》中,作者描绘诸侯先祖创业艰难的两句是暴霜露,斩荆棘(苏洵《六国论》)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qq6(4)《陈情表》中,李密谈及家族中亲近的亲属较少的一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帝豪rs2.选择题。(5分)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侵略者对弱小国家的战争行径只能让正义之士侧目而视。拘谨惧怕的看
B.《红楼梦》中有许多类似结草衔环的故事,如刘姥姥收养巧。一方回报情义恩德
C.几位专家对王老师的这堂课有一番评头品足,话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
D.面对这项呼之欲出的政策,从管理者到消费者,大都持乐观认同态度。往往指艺术形象,不能指政策。
(2)将下列语句连接成层次清楚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D)(3分)
①其所进行的种种文化活动
②东园中所呈现的种种关于美好生活的记述
③固然都可以视为明末江南士大夫文化的延伸
④却多了一层时代意义
⑤却弥漫着明遗民的悲愤与悼亡气息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⑤②③ C.②①④③⑤ D.②④①③⑤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一7题。(16分)
黎杨全
①游戏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在释放用户主体性的数字时代得到充分体现,文学的消费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基于玩乐心理的游戏。
②英国学者威廉·斯蒂芬森主张从游戏范式来理解传播,认为大众传播研究严重忽视游戏元素,应从传统信息理论走向游戏理论。传统传播效果研究将信息刺激与受众反应之间看成线性关系,忽视其个体差异与精神复杂性。在斯蒂芬森看来,用户在传播中是体验☐☐的主体,比如人们看报纸,并无明确目标,而是随心所欲浏览,成为自主性游戏。
③斯蒂芬森强调从信息范式走向游戏范式,这种范式转换显然在当下具有很大的阐释力。
当代社会是闲暇社会,网络兴起后,数字化休闲更是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聊天、角扮演、自拍展示、操控、互动、恶搞、玩梗……网民种种行为都带有游戏性。这一特点也表现在文学上,网民对文学的态度主要基于游戏心理,对文学的阅读、“代入”、戏仿、分享、玩梗、吐槽,以及二次创作,主要是为了“好玩”。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性并不限于娱乐性较强的大众文学的消费活动,而是指整个数字时代的文学,不管是大众文学还是精英文学,只要它在网上被消费,都会出现游戏行为。比如传统经典《红楼梦》,网络上有大量关于它的角粉演、玩梗与二次创作,又比如超文本文学、超媒体文学,对它们的阅读与互动本身就带有游戏性。
④文学消费活动的游戏化实际上是历史趋势。游戏与艺术、文学的游戏性与社会性早期处于交融状态,此后开始分离,或强调文以载道,或走向感官游戏。书面文化制约了交互的游戏性,不过也有一些文学实验试图突出读者的主动性,尤其是后现代文学让阅读走向游戏化。在理论上,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阐释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将游戏视为开放性文本的原型。数字技术兴起后,人们可以随意操作文本,文学消费进一步凸显了游戏性。
⑤数字时代文学消费的游戏性不只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关系,还在于主体之间的体交往。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不同在于,论坛环境可以随时交流,社交媒体强化了这种倾向,人们边看故事边讨论,实现了“沉浸”与“交互”两者转换的自由。数字时代也并不只是后现代小说、超文本的精英文学,也可能是中国网络文学、日本轻小说这种流行文艺,后者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不是精英文学,而是大众化文本;另一方面又非传统“沉浸”式欣赏,而是因社交不断打破沉浸,具有游戏性。
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论也有“以文为戏”的说法,即以游戏态度对待阅读与写作。韩愈在《毛颖传》中以史传笔法为毛笔立传,充满戏拟与反讽,读者也视其为游戏之作,而韩愈的文人身份与案头化写作,也让“以文为戏”类似于精英化的文本嬉戏。
⑦不过,“以文为戏”还指涉其他情况,被古人用来形容传统文学“跨进跨出”的艺术特征。在《水浒传》第三十回,武松杀了一个丫鬟,另一个见状欲走,却“惊得呆了”。叙述者此时插话:“休道是两个丫鬟,便是说话的见了,也惊得口里半舌不展!”金圣叹评点道:“忽然跳出话外,真是以文为戏。”叙述者的评论打破了沉浸,具有游戏性。“跨进跨出”是中国艺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中国小说时常有干预叙述,人物视角与说话人视角星现流动性。这种跨层在中国戏剧、曲艺表演中也相当常见,戏谚“一人多角,跳进跳出”,指的就是这种特点。
⑧中国文学“跨进跨出”的叙述程式,与说唱艺术初始对小说、戏曲的影响有关,这与当下数字媒介重建口头文化经验相通,契合了数字时代社交性、体性的游戏化消费活动。
(选自《文学评论》2023年01期,有删改)
3.根据文意,在第②段方框处填入合适的内容。(2分)快乐/娱乐/玩乐/自由
4.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文学作品在网上的被消费都带有游戏性。
B.最早的文学作品都与游戏密不可分。
C.网络文学的游戏性是接受美学等理论的产物。
D.“以文为戏”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多种体裁中。在第六第七段,包括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C.接受美学等理论是后现代文学的理论主张,第五段说“数字时代也并不只是后现代小说、
超文本的精英文学,也可能是中国网络文学、日本轻小说这种流行文艺”,可见两者并无直接关联。
5.在视频网站上,以下视频标题不能体现“数字时代文学消费的游戏性”的一项是(B)。(3分)
起亚k5 2.0tA.《××中学〈红楼梦〉课本剧实况录像》
B.《××大学(红楼梦〉公开课全集》
C.《×××教授揭秘〈红楼梦〉后四十回真相》
D.《带你一口气看完〈红楼梦)原著内容》
6.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佐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D)。(3分)
A.赫伊津哈将游戏看成人类文化中本体性的存在,这种本体性在数字时代得到真正展现。
B.瑞安认为文本能发挥“潜能”作用,如同等待演出的乐谱,成为可操弄的器具。上海大众老总
C.东浩纪提出“后现代动物”概念,认为人像动物般活着,只想快速获得情感满足。
D.麦克唐纳提出“后真相时代”,意指人们不再相信事实,只相信情感及个人信念。
(A佐证第三段“当代社会是闲暇社会……网民种种行为都带有游戏性”。B佐证第四段“数字技术兴起后,人们可以随意操作文本,文学消费进一步凸显了游戏性”。C佐证第三段“网民对文学的态度主要基于游戏心理,……主要是为了‘好玩’”)
7.结合本文对“以文为戏”的相关论述,从叙述视角的角度,赏析《红楼梦》第八回中宝钗赏鉴通灵宝玉的片段。(5分)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本文第⑦段指出“以文为戏”具有“跨进跨出”的艺术特征,指叙述者的评论打破了沉浸,具有游戏性(或中国小说时常有干预叙述,人物视角与说话人视角呈现流动性)(1分)。《红楼梦》的这段文字先是站在宝钗的视角叙述其赏鉴通灵宝玉的经过(1分),随后转换为叙述者视角评论(1分),告诉读者后文在画下通灵宝玉形状时进行了放大,是为了方便读者观看,让读者不要怀疑宝玉大小等真实性问题(1分)。叙述视角“跨进跨出”,起到真假难辨、游戏笔墨的效果(1分)。
(二)现代文阅读,完成第8-11题。(15分)
青春(节选)
旻旻
①葡萄还没长出来,那些婴儿头发般柔软的嫩绿葡萄藤,绕着葡萄架一路路蜿蜒,蜜蜂在阳光和叶子间穿梭,一只年轻的小蜜蜂穿过葡萄叶的墙,在空中打了一串的旋儿,滴溜溜地越过我的杯沿,沿着吸管一路探下去——它看上了我的柠檬汁了。吃饱喝足了,小蜜蜂扑扇着薄薄的翼翅,乐颠颠来到跟前来和我亲亲热热地对视。七月的喀什,一间安静的吧里,一人一蜂,因一滴柠檬汁结缘,我忽然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
②旁边一桌,三个年轻老外表情虔诚地注视着一侃侃而谈的中年老外。紫外线使他的皮肤失去原来的泽,要不是那双格外绿的瞳仁,我几乎要把他当成沿途所见的哈萨克人了。那些俯首帖耳的年轻脸庞,不过十来二十岁,他们青春的眼中充满向往和激情,他们或脚趿拖鞋或穿凉鞋,身旁靠着人高的背囊。他们随时提起行囊,带着青春向丝路进发。
③我放下手中的书,深呼吸。这香气诱人的青春呵,教人心动。
④可青春是什么,告诉我,教给我。长安马自达汽车报价
⑤菲茨杰拉德说,“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梦,一种化学的发疯形式”。我则深信青春是一场策划逃跑并致力付诸实行的岁月。我在十二岁开始策划逃跑。那一年是我的本命年,种子在幼小的心中发芽,在阴雨绵绵的季节腐烂,却永不根绝。时间以生命的形式延续,逃跑以一个孩子不可告人的秘密高悬头颅。秘密到底只是秘密,不是我不想付诸现实,在躯体和灵魂的较劲中,躯体永远言不由衷。出走理所当然屈就成心中不败的秘密之花,既生机勃勃又苍白无力。国庆高速免费几天2018
⑥身躯被置于没有天空的屋檐下,在安静的房间中欣欣向荣。成长中房间是必要的,房间
让女孩经历日升月落,花谢花飞。房间以它宽广如海的胸襟倾听她的书声歌声,蒸发她的泪水,隐秘她的忧伤,收容她的阴霾和阳光,照亮她对镜贴花黄的岁月,放纵她肆意而悄无声息的舞蹈……
⑦我努力回想我的青春,读喜欢的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乖巧的孩子。没有锐利,没有疼。只有虚幻的出走。我是那么安分守己,不起眼,远离盛宴和烟花。我的青春如此让人失望。即使到了夕阳残照,垂暮矣矣,我相信我依然安静如初。是的,我有安静的躯体,她把动荡的灵魂安置得稳稳妥妥,不动声。
⑧得了疾病,我只能是镜子里那个我了。那其实又并非真正的我。疾病仅仅是疾病,它从不是生活。当然我确信它的确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改变了我的一生。这句话无疑是伤感的,甚至在写下这个句子的时候,悲哀莫名而至,仿佛这就是所谓的宿命,这真让人绝望和沮丧。而我又无法确定,假如我拥有的不是疾病而是健康,我的青春又是什么,我的一生又将是什么?我美丽吗?我智慧吗?我是否比现在更快乐?由这个问题,又衍生出另一个或多个问题: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会不会有另一个我?她健康吗?她美丽吗?她智慧吗?最重要的是,她快乐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