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春季车展【公布日期】2021.10.25
∙【字 号】十政发〔2021〕19号
∙【施行日期】2021.10.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哈飞中意十政发〔202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10月25日
十堰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十堰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和科技强市的五年。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结合全市科技创新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开启科技创新发展新征程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围绕“靠项目支撑,凭数据说话,用实绩证明,让人民满意”的科技工作要求,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为“十四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2018—2020年十堰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各项重要指标较“十二五”末期均取得了较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3%提升至21.2%,占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列
全省地(市)州第四;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比重由1.37%增长至1.97%;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由14.85亿元增加至77.24亿元,增长5.5倍。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郧西县、丹江口市、房县先后入选湖北省创新型县(市)。
科技创新主体持续强化。“十三五”期间,科技型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62家增加到367家,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94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入库企业200余家。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十堰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湖北省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技术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入选首批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新增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8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23家,数量位居地(市)州前列。出台了《十堰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实施方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由8.4%提升至23.65%。
科技创新项目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各类科技资金1.4亿元。其中,“水源区水土共治循环农业特生态产业园”等一批科技项目获国家“百城百园”、省“揭榜制”各类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支持。84个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湖北医药学院“植物抗逆和根系构
型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药用植物虎杖生产的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零的突破。
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科技治理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营造了全社会奋发创新的良好生态。2016-2019年连续四年在全省县(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张湾区成功跻身全省优秀县(市、区)序列;2018-2019年我市科技创新生态全省排名第4位。全社会创新投入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73%,位居全省第二;湖北天泽高投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创业投资基金自2015年设立以来,资金规模超过4亿元,科技股权融资3.38亿元,在堰直投9500万元,带动在堰关联投资8.9亿元。东风小康汽车报价
二、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也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有利于十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新兴经济增长动能的培育。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态势更趋明显,在对接武汉、西安、重庆等特大城市新发展格局中,新基建、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等领域投资需求旺盛,为十堰创新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加速国内国际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流动,十堰作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湖北省“襄十随神”城市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壮大“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开发开放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凸显带来的机遇。随着十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地位的进一步凸显,“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汽车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科教医疗等综合优势,以水为媒,进一步推进京堰合作、汉十合作、沪堰合作,实现优势科技资源由富集地向十堰导入,使十堰以更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承接产业转移,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我市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一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够明显,科技工作的集中度、显示度、贡献度还不够,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科技金融支持“三链”融合开拓不够,科技投入规模
小、渠道相对单一。三是科技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四是科技人才短板比较明显,创新驱动能力不够强。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要求,将拥有更加优美的山水环境、更有魅力的人文空间、更趋开放的新经济载体、更具品质的宜居生活,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跻身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面对美好前景,面对“十四五”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要确保在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就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开启科技强市建设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全市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需
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十堰“一核带动、两翼驱动、多点联动”区域发展布局和“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支撑,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保障,为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示范市”,把十堰打造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四、基本原则
坚持把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实现协同高效创新。
上海领驭 坚持把突出特作为鲜明导向。立足十堰实际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汽车产业集聚、科教医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以“双百行动”为抓手,重大项目为引领,把更多政策、平台、项目、资金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电
子信息等领域倾斜,增强优势特产业技术支撑,打造更多行业特品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lsd剪刀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