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 骏捷图片
(2005年5月30日)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充分发挥区县在全市总体发展中的积极性,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促进城市总体功能的优化和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
  一、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及制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全市上下抓机遇、促发展的热情很高。各区县着眼于挖掘自身资源和吸引外来要素,积极谋划各自的发展定位和优势产业,发展势头总体上是好的。但必须看到,从更好地发挥城市整体优势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角度看,北京在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全市功能区域的划定不够明确,各区域主导功能不够清晰;二是区县的功能定位与全市总体功能未能充分衔接,一些区县对自身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明确、作用发挥得不充分;三是有些区县的
功能定位取向差别不大,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四是产业布局不够集中,开发区设置分散、规模小、产业构成相似、集效益不高,没有构建起有效率的首都经济空间结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城市发展内在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入、现阶段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有宏观上对区县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发展导向不明确的因素。
  根据区县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是市委、市政府的一贯要求。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实施,北京的城市总体功能定位和次区域划分进一步明确,这为确定区县的功能定位和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加快研究区县功能定位,制定导向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及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对北京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城乡协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有助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有助于区别对待,
跳出行政区划束缚,推动城区资源向郊区流动,使南城与北城、城区与郊区、平原与山区,都能够因地制宜地发展,实现全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及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市功能整体优化的需要。当前首都发展进入重要的机遇期和转折期,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是北京未来主要的发展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个目标,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战略意图落到实处,就必须将发展目标定位与区县功能定位有机结合起来,区县加强分工与合作,各有侧重,有序竞争,实现城市内部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发展效能的最大化,形成城市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及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一步调动区县积极性、实现区县健康发展的需要。明确区县的功能定位,并依此提出符合区县实际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克服区县为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而进行的盲目攀比、无序竞争,切实促使其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四)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及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市委、市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市委作为一级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就是充分
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统筹协调。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区县的功能定位,有助于市委、市政府把握大局,统筹协调,区别对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及制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尼桑皮卡车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充分履行首都城市功能,科学界定区县在北京城市总体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明确全市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建立导向明确、特突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区县特发展的格局,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和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为首都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供有力保证。
丘比特车
  (二)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全局、整体优化。区县功能定位要依据“全市一盘棋”的方针,以城市总体功能的优化为前提,按照先市级功能、后区域功能、再区县功能的顺序,由上至下,统筹配置区县的功能布局,逐步引导区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功能特化配置格局,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
  2.优化城区、强化郊区。城区的发展要突出管理和服务,剥离、转移与定位不符的功能和产业,提升城区社会公共服务品质,保持城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活力。城近郊区、郊区平原区和山区县的平原部分,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和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突出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功能,扩充经济总量,成为北京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山区要充分履行首都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的职责,把涵养生态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
  3.面向未来、立足现实。由于区县发展对其现实基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各区县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区县未来的功能定位与产业选择。但是,作为城市总体的子区域,区县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调整必须首先服从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导向。因此,区县功能定位和评价指标既要符合区县自身禀赋和现有基础的实际,更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要求。
上海下线出租车
现代北京  4.突出重点、兼顾其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区县都有促进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区县功能具有多元化、复合性特征。但区县功能定位不可能面面俱到,只应该是明确区县在城市总系统中的功能分工和推动发展方面的主要职责。功能定位应着重围绕区县的主导功能配置,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的功能来进行。
  5.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比较优势是区域分工的前提和基础,是决定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区县功能进行定位及制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区县所处区位、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的差异,综合分析各自的比较优势,分类设置。
  6.综合配置、协调发展。城市的发展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生态、人居等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区县功能定位时,要把产业功能配置和综合服务功能配置结合起来,把产业布局调整和城镇体系培育结合起来,使产业发展、城镇开发、综合服务相互协调,更好地适应为区域人口生产生活服务的需要。
  三、城市功能区域划分的基本设想
  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北京的城市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提出北京未来主要的发展目标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首都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照城市的性质和发展的目标来安排,充分发挥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充分发挥首都功能,关键是要把握好全局与局部、服务与协调的内在联系,妥善处理好管理、服务、保护、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北京首先必须竭尽全力搞好“四个服务”。
  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北京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要坚持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紧密结合,大力发展重点功能区。在继续优化和加强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和奥林匹克公园三大功能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和发展通州、顺义、亦庄三个重点新城,大力建设和发展新的产业功能区,天津壳牌润滑油形成从市区到郊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工业相对集中、都市型现代农业镶嵌其间的空间格局。
  为进一步明确区县的功能定位,便于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
  (一)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4个区。该区域集中体现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集中展现古都特,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主要任务是加强城市管理,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做出贡献。具体职责为:
  一是全力做好“四个服务”,确保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保证首都城市性质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整治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维护安全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