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
⼀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2亿元,⽐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3⽉份4799亿元,增长13.9%。
分地域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90亿元,⽐去年同期增长14.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022亿元,增长11.7%。
分⾏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16亿元,⽐去年同期增长13.6%;餐饮业零售额2063亿元,增长17.2%;其他⾏业零售额433亿元,增长0.2%。
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吃、穿、⽤商品类零售额同⽐分别增长16.8%、18.9%和16.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3%,家⽤电器和⾳像器材类增长16.1%,洗涤⽤品类增长10.3%,⽂化办公⽤品类增长21.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9%,化妆品类增长19.3%,⾦银珠宝类增长19.2%,体育、娱乐⽤品类增长24.8%,⼉童玩具类增长12.8%,⾷品、饮料、烟酒类销售增长16.8%,⾁禽蛋类增长25.7%,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9.7%,汽车类增长10.2%,⽯油及制品类增长37.5%。
指数是⼀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指数按所反映的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前者反映个体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的物量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等;后者是表明全部经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如⼯业总产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按所反映的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前者反映⽣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的变动,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的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产率指数。
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前者指两个总量指标对⽐计算出来的指数,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关系。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对⽐计算所得的相对数,⼀般都是有名数,⽽且多⽤复合计量单位。另⼀类是⽆名数,⽆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如:⼈⼝出⽣率、死亡率等。相对数根据相互对⽐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不同,⼜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农产品⽣产价格指数
农产品⽣产价格指数是反映⼀定时期内,农产品⽣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产价格⽔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其中某代表品⽣产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全部有出售该产品⾏为的调查单位的个体指数进⾏⼏何平均求得的,⼤、中、⼩类价格指数是通过对其所属的类(或代表品)的价格指数进⾏加权平均求得的。季度累计价格指数的计算⽅法与分季指数的计算⽅法相同。
农产品⽣产价格是指农产品⽣产者第⼀⼿(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农产品⽣产价格的提⾼意味着农民从单位产品中获得的收⼊增加,反之,则农民获得的收⼊减少。
个⼈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
级数⽉⼯资、薪⾦收⼊(a) 税率应交税 0 不超过800元不缴税 1 超过800元⾄1300元 5 a×5%-40现代名驭油耗
2 超过1300元⾄2800元 10 a×10%-105
3 超过2800元⾄5800元 15 a×15%-245
4 超过5800元⾄20800元 20 a×20%-53
5 5 超过20800元⾄40800元 25 a×25%-1575
6 超过40800元⾄60800元 30 a×30%-3615
7 超过60800元⾄80800元 35 a×35%-6655
8 超过80800元⾄100800元 40 a×40%-10695
9 超过100800元 45 a×45%-15735
“番”与“倍”
增加⼀倍,就是增加100%; 翻⼀番,也是增加100%。除了⼀倍与⼀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且数字越⼤,差距越⼤。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番是⼆,⼆番是四,三番就是⼋),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番”是按⼏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计算翻番公式为:
n=[lg(报告期数÷基数)]÷lg2
n表⽰翻番数 lg是常⽤对数符号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是⽤⼀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来表⽰,在⽂章中⼀般都写作“百分之多少”。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数量的减少。运⽤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 “⽐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运⽤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种⼦发芽率等;有些百分数只能⼩于100%,如粮⾷出粉率等;有些百分数却可以超过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
“占”、“超”、“为”、“增”的⽤法,“占计划百分之⼏”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超计划的百分之⼏”,就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100%);“为去年的百分之⼏”就是等于或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去年增长百分之⼏”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我国国内⽣产总值中,第⼀产业占的⽐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产总值中,第⼀产业占的⽐重,1993年⽐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 (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
在表述两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有时⽤增减百分⽐,有时⽤提⾼或下降⼏个百分点,它们在计算⽅法和意义上有何不同?
增减百分⽐,是表述某⼀指标报告期⽔平⽐基期⽔平增加或减少的相对程度,是以百分⽐(%)表⽰的,其计算公式为:
增(减)速度(%)=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或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
coaster 上式表明,当报告期⽔平⾼于基期⽔平,⽐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就是增长速度;当报告期⽔平低于基期⽔平,⽐较后所得结果为减少百分⽐,就是下降速度。
百分点则是百分⽐中相当于1%的单位,它是⼀个量词。它是分析百分⽐增减变动的⼀种表现形式。当两个百分数⽐较时,如果是⽤“和”或“差”表⽰的,称为百分点。例如,⼯业总产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的增长速度为16%,今年⽐去年的增长幅度提⾼了3个百分点(19%-16%);再如,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百分点应⽤
⽐较⼴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着特定的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的标准单位等。
china on four wheels 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的“贡献率”是什么含义?它是怎样计算的?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量之⽐,即产出量与投⼊量之⽐,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量(消耗量,占⽤量)×100%
贡献率也⽤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的程度。
计算⽅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重。
举例说明如下: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总额+利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占⽤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全部资产的收益能⼒。
(2)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付价值的能⼒。
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包括⼯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出、利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净利润等。为了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则计算贡献率。
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 税⾦总额+上缴利润/社会贡献总额×100%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这个指标是指在产出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重,综合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的⼤⼩。一汽丰田bz4x开启预售
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技术进步速度/产出增长速度 ×100%
上式贡献率越⼤则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就越⼤,反之则⼩。
(4)各产业贡献率:
汽车价格计算
第⼀、⼆、三产业增量与国内⽣产总值增量之⽐,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当年增量/国内⽣产总值当年增量×100%
应该注意的是,贡献率指标⽐较抽象,在使⽤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另外,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分母均⽤可⽐价格的增量计算
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我国⼤陆区域经济的产⽣,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形成的,我国⼤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经济地区(地带)。三⼤经济地区由于⾃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有着各⾃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东、⼴东、⼴西、海南12个省、⾃治区、直辖市;⾯积为129.4平⽅公⾥,占我国全部国⼟⾯积的13.5% 。吉利kc概念车
东部地区背负⼤陆,⾯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成条件,⽔产品、⽯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化素质较⾼,技术⼒量较强,⼯农业
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
中部地区包括⼭西、内蒙古、吉林、⿊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治区;⾯积为281.8平⽅公⾥,占我国全部国⼟⾯积的29.3%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产基地。能源和各种⾦属、⾮⾦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治区;⾯积为541.4平⽅公⾥,占国⼟⾯积的56.4%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地形复杂,⾼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部分地区⾼寒、缺⽔,不利于农作物⽣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平与东、中部差距较⼤,但国⼟⾯积⼤,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的开发潜⼒。
净出⼝
指出⼝与进⼝的差额。出⼝包括常住单位向⾮常住单位出售或⽆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进⼝包括常住单位从⾮常住单位购买或⽆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总值。由于服务活动提供与使⽤同时发⽣,因此服务的进出⼝业务并不发⽣出⼊境现象,应把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作为进⼝,反之,⾮常住单位从我国得到的服务作为出⼝。
固定资产折旧
指⼀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应提取的补偿价值,它反映了全部固定资产在本期⽣产中的资产转移价值。各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从成本费⽤中提取的折旧费。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部队和居民住房则应进⾏虚拟折旧。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为常住单位提供劳务⽽获得的各种报酬,它反映劳动者参与增加值创造⽽获得的原始收⼊。具体包括从各种来源开⽀的货币⼯资和实物⼯资,即单位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形式,从成本、费⽤和利润中为劳动者⽀付的各种开⽀,以及个体和其他劳动者通过参加社会⽣产活动所获得的各种劳动报酬。
⽣产税净额
指⽣产税与补贴之差,它反映政府从本期创造的增加值中所得到的原始收⼊份额。⽣产税是指政府对⽣产单位的⽣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和规费,具体包括销售(营业)税⾦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开⽀的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电附加等,以及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补贴与⽣产税相反,是政府对⽣产单位的单⽅⾯收⼊转移,因此视为负税处理,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退税收⼊等。
营业盈余
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价值、⽀付劳动者报酬和上缴政府⽣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它反映企业参与增加值创造⽽应得到的原始收⼊份额。该指标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但要扣除利税后项⽬中⽀付的⼯资、福利及公益⾦等。
直接消耗系数
指某⼀个部门⽣产单位总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称为投⼊系数。它反映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直接依赖关系。
完全消耗系数
指增加某⼀个部门单位总产出需要完全消耗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它是全⾯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技术经济的全部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的主要指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