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本届北京冬奥会都有哪些化⼯新材料闪亮登场来源:中国航天研究院、专塑⾏情、碳纤维⽣产技术、智上新材料、新材料研习社等
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在今天落下了帷幕,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取得了9⾦4银2铜的好成绩。
在为祖国顺利举办冬奥会⽽感到⾼兴的同时,作为化⼯⼈,我们当然也少不了关注那些在冬奥会上闪亮登场的化⼯新材料。
值此收官之夜,就让⼩编与⼤家⼀起回顾⼀下吧!
01 碳纤维
碳纤维是⼀种⾼强度、⾼模量的⾼性能纤维材料,含碳量90%以上。作为⼀种性能优异的战略性新材料,纤维密度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9倍,现被⼴泛应⽤于航空航天、新能源、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
本届冬奥会上,碳纤维材料可以说是⼤放异彩,⽕炬、雪车、速滑冰鞋等装备上都有它的⾝影。
冬奥⽕炬“飞扬”的材料开创性地采⽤了“碳纤维”,不仅耐⽕耐⾼温,还能抗10级⼤风和暴⾬,在极寒天⽓中使⽤。冬奥组委会对该⽕炬的评价是轻,摔不坏,并且避免了⾦属材料冬天“冻⼿”的尴尬状况。
据⽕炬设计技术⼈员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炬是世界⾸创。在⽣产车间,由⽯油产品加⼯⽽成的这些⿊⾊丝束,每⼀束都包含着12000根碳纤维丝。接下来利⽤三维⽴体编织机,就能像织⽑⾐⼀般将⼀丝⼀线,织成⽕炬的外⾐。
2021年9⽉10⽇,中国雪车装备交付仪式在北京⾸都体育馆举⾏,标志着由⽕箭院航天材料及⼯艺研究所牵头研制的国产雪车正式交付国家体育总局!
据悉,该雪车重约180千克,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合⾦材料联合打造,采⽤热熔预浸料/热压罐成型⽅式⽣产,其中,⽤于制造车体的是国产TG800宇航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该材料看起来像壁纸,但它是⼀种三明治结构。夹在中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两⾯有黏性,轻薄、柔软、延展性好,呈细⼩的编织状。此外,每根碳纤维单丝的直径只有⼈类头发直径的⼗分之⼀左右。随着该雪车的正式交付,可以说是实现了国产雪车装备从“⽆”到“有”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
通过建⽴速滑运动员脚型、⾜底数据库,研发3D⾜底扫描和打印系统,采⽤碳纤维⾼性能复合材料,能进⾏速滑冰鞋的个性化定制和快速制造,有效提升速滑冰鞋性能,并实现轻量化制造,有助于提⾼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02 聚氨酯
聚氨酯是指基础化⼯品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缩聚合成的⾼分⼦树脂,已经成为⽣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短道速滑作为冬奥会上的正式项⽬,⼀直都备受瞩⽬。作为⽐赛⽤的速滑竞赛服处处体现着“科技含量”。为了较少空⽓阻⼒,速滑竞赛服的⼿脚处,使⽤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以求最⼤限度提⾼运动员成绩。
通过改变原料化学结构和配⽅⽐例,聚氨酯可制造出具备各种性能的制品,是⽬前各种⾼分⼦材料中唯⼀⼀种在塑料(泡沫塑料)、橡胶(弹性体)、纤维(氨纶)、涂料、胶黏剂中均有重⼤应⽤价值的合成材料。相⽐于橡胶,聚氨酯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切割撕裂性,相⽐⾦属和塑料,聚氨酯的隔⾳、耐磨特性⼜格外突出。
03 ⽯墨烯
⽯墨烯是⽬前已知的导热系数最⾼的⼀种新型纳⽶材料,具有超⾼强度、超⾼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墨烯发热服饰兼具柔软、透⽓、耐弯折性能,可以实现在零下40℃超低温环境下的启动,温度在38℃-52℃间调节,50
墨烯发热服饰兼具柔软、透⽓、耐弯折性能,可以实现在零下40℃超低温环境下的启动,温度在38℃-
52℃间调节,50次⽔洗性能不衰减,⽽且多个区域发热,能很好地满⾜⼈们在超低温环境下的使⽤需求。
为应对冬奥会室外赛场低温环境,做好⼯作⼈员及设备的防寒保暖保障⼯作,应⽤⽯墨烯发热技术研发的保暖产品应运⽽⽣,发热围⼱、⼿套、袜⼦等可为⼯作⼈员实现38℃-52℃温度调节,满⾜低温环境⼈员保暖需求。
除了为⼯作⼈员提供保暖外,冬奥期间对讲机、云转播包、⼿机、摄影机等专业设备也需要保暖。据介绍,配备⽯墨烯保暖的设备,可以保障其在零下20°C正常开机使⽤。
04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是⼀类⾼分⼦量化合物热塑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抗冲击性能、隔热性、轻质性、阻燃性、隔⾳性、耐蠕变性能、耐疲劳性、尺⼨稳定性及电性能等。聚碳酸酯(PC)⼴泛⽤于汽车和航空透明材料、电⼦电器、医疗器械、光盘等领域。
在滑雪的过程中,雪地对太阳发射的紫外线的反射率是⾮常⾼的,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长时间看雪,稍有不慎就会患上雪盲症。⽽且在滑雪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滑雪板掀起的飞雪、⼩⽯块之类的东西迎⾯砸来,因此,⼀款能护住眼部的滑雪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PC(聚碳酸酯)塑料材料以其独特的⾼透光率、⾼折射率、⾼抗冲性、尺⼨稳定性及易加⼯成型等特点,被⼴泛应⽤在护⽬镜的镜⽚制作上。
05 ABS⼯程塑料
ABS(丙烯腈-丁⼆烯-苯⼄烯共聚物)是⼀种常⽤的热塑性⼯程塑料,是丙烯腈、丁⼆烯、苯⼄烯3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3种单体相对含量可以任意变化,制成各种树脂。ABS综合性能良好、价格便宜、⽤途⼴泛,被⼴泛⽤于电⼦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制造、办公机械和⽇⽤制品等领域。
滑雪是⼀项极具观赏性的滑雪运动,将速度与技巧有机结合,运动员要在⾼耸的雪⼭陡坡上完成快速滑降和回转动作。运动员滑雪时,头部会发出⼤量的热量,需要佩戴透⽓保暖的头盔。滑雪头盔外壳材质主要是PC(聚碳酸酯)和ABS(⼯程塑料的⼀种)两种,内壳⼀般为⾼密度发泡材料,能在头部受到撞击后起到最佳的缓冲作⽤。
06 ETFE膜
ETFE(⼄烯-四氟⼄烯共聚物)膜是⼀种轻质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两层膜中间被称为“空腔”。
国家游泳中⼼ETFE膜结构
夏天变⾝“⽔⽴⽅”,承接游泳体育赛事,要求⾼温⾼湿;冬天转换成“冰⽴⽅”,承接冰壶⽐赛项⽬,⼜要低温低湿。满⾜“全天候双轮驱动”的场馆运营新模式,秘诀在于膜结构。中建⼀局“冰⽴⽅”项⽬经理刘军介绍,“冰⽴⽅”是世界最⼤膜结构⼯程,场馆由3216个各异的膜结构“⽓泡”构成,每个“⽓泡”由内外两层ETFE膜(⼄烯-四氟⼄烯共聚物)组成。
夏季开启顶部的“空腔”,让场馆通过⾃然通风降温;冬季“空腔”合闭,让场馆充分吸取太阳光热,最⼤可能降低能耗,助⼒场馆实现冬季保温、夏季散热,可以节电30%以上。
07 rPET
rPET即回收的聚对苯⼆甲酸⼄⼆醇酯,是⼀种以PET塑料瓶为原料,经过加⼯⽽成的环保材料,多⽤于服装、纺织、汽车、消费品等领域。
“可持续”已经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关键词之⼀。在今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可⼝可乐中国为所有场馆内的清废团队都提供了温暖包——⼀套采⽤了rPET材质(饮料瓶再⽣材质)的⼯作服套装,这也是可⼝可乐公司在可持续包装领域的⼜⼀次创新实践,旨在更好地提升公众对于循环再⽣理念的认知。正如外套上这句“我是⽤28个饮料瓶做的”的⼩⼩标语所⽰,整套⼯作服是由28个饮料瓶循环回收再利⽤制成,还藏着“回收我”、“回头见”、“回来了”等关于循环再⽣的⽣动图标,同时具有良好的防⽔防污效果。冬奥会场馆清废团队的外套设计,借鉴了户外冲锋⾐的可拆卸功能,搭配了可拆卸的防寒
外套和裤装,满⾜了极⼤温差下的作业需求。整套⼯作服的设计和最终呈现场景将“回”字元素融⼊其中,极⼤体现了回收再⽣利⽤的理念。
08 可降解塑料
2020年,11⽉9⽇,安徽丰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物可降解餐具官⽅供应商。
北京冬奥组委全⾯落实“绿⾊、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抓,确保各项⼯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努⼒创造冬奥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新典范。同时,始终秉持“可持续· 向未来”的可持续性愿景,致⼒于体现赛会环境正影响。北京冬奥会将使⽤⽣物可降解餐具。双⽅签约后,安徽丰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将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物可降解餐具和相关⽀持服务,助⼒北京冬奥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更⼤贡献。
北京汽车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