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汽车vrio分析
1、复盘:由政策主导期逐渐转向商业化运营期
燃料电池行业此前具备阶段性行情,主要系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从重大赛事(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起步,之后随着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提升和参与主体扩大,示范推广区域逐渐拓展到了佛山、张家口、苏州等多个城市,示范车型也逐步从氢燃料电池客车(公交车为主)扩大到物流车、环卫车等,2019年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氢能汽车商业化进程提速,但在发展到千辆级规模后增长乏力,2021年8月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北京、上海、广东等三个城市入选首批奖励范围,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锂电池汽车的市场推广以及行业增长模式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大规模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经历了从初始阶段技术积累,到政策扶持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再到竞争加剧、产业整合形成龙头优势,直到当前的补贴依赖降低、加速融入全球化市场,其中,行业初期政府的政策支持在锂电池产业链发展初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项目,随后出台密集的扶
持政策,政策涵盖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对电动车初期的示范推广应用的支持、对充电桩建设的补贴和规划等,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动车产业链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和大规模的降本提质。
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正处于10年前的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示范推广期间,现阶段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主要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国家和各地市的氢能产业的政策也都涵盖了核心技术突破、加氢站建设、示范应用区的支持等方面,在政策的推动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成长轨迹有望复刻动力电池汽车的市场成长轨迹。锂电池指数在2012年开始逐渐回升,2015年大幅上涨,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增长带来的降本放量,2014年和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达到300%以上,201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增加至33万辆。
2、氢能产业链:产业链较长、参与主体多、应用领域广阔
从能源战略角度出发,氢能是实现各类能源转换的“枢纽”,可以实现不同能源品种向各类终端的传输,能够增加未来低碳能源网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实现“零碳排放”的终极能源。氢能具有来源广、燃烧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碳排等优点,北京汽车行情
属于可再生二次能源,通过氢燃料电池技术既可以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也可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家用/商用)和储能领域;还可以通过直接燃烧为炼化、钢铁、冶金等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的热源。
氢燃料电池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化学反应的发电装置,而锂电池是储能装置。氢燃料电池是一种非燃烧过程的能量转换装置,通过电化学反应将阳极的氢气和阴极的氧气(空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燃料电池发电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以上,若实现热电联供,氢燃料的总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此外氢燃料电池装置不含或含有很少的运动部件,运行安静,较少需要维修;另外电化学反应清洁、完全,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从商业应用上来看,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PEMFC)和固体氧化物氢燃料电池(SOFC)是最主要的两种技术路线。其中,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PEMFC)由于其工作温度低、启动快,比功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交通和固定式电源领域,逐步成为现阶段国内外主流应用技术;固体氧化物氢燃料电池(SOFC)具有氢燃料适应性广、能量转换效率高、全固态、模块化组装、零污染等优点,常用在大型集中供电、中型分布式发电和小型家用热电联共领域。
氢能产业链涵盖上游能源端、中游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端,以及下游应用端,产业链较长,其中氢能在交通领域成长性最强。我国氢燃料电池车辆产业化进度较快,其中电堆、膜电极、空压机、氢循环泵等核心部件已实现自主生产,而氢气的制储运加等环节受政策影响产业化进度相对较慢。从其他应用领域看,氢燃料电池为氢能提供了储能载体,能够与热、电末端网络有效衔接,可以解决能源供需配置上的时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