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7.12.28
∙【字 号】成办发〔2017〕54号
∙【施行日期】2017.12.28
∙成都大众【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金融综合规定
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
成办发〔2017〕5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6〕113号),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为抓手,以建设普惠
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以优化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障,着力打造普惠金融生态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高标准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助推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让所有市场主体分享金融服务的红利。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立与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国领先的、具有成都特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众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贫困人、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深化对标管理,使我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位居国家中心城市前列。
1.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实现乡镇一级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建设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显著改善小微企业和城市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2.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困难人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对特殊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要求,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不断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面。
3.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明显降低金融服务投诉率。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普惠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建设
1.充分发挥各类银行机构业务优势。一是强化政策性银行功能定位。支持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统借统还转贷等形式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覆盖面,降低贷款成本。支持农发行加大对农业开发、农田水利、贫困地区道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为“三农”发展提供期限长、成本低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专营服务机构。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
加强在蓉小微企业特机构建设,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小微企业信贷子公司和直销银行。建立市场准入绿通道,加大社区基层金融电子化机具布放力度,在社区基层实现金融基础服务全覆盖。三是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产品和服务提档升级。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推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促进消费金融“互联网+”创新。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网点布局,实现郊区市县村镇银行全覆盖,为农村地区提供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2.充分发挥新型金融业态的多元供给优势。一是着力推进消费类金融机构发展。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出资人设立公募基金、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推动商业银行贷记结算中心落地成都,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二是大力弥补金融供给短板。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财富管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再担保、科技小贷、互联网小贷等新兴金融组织,弥补金融领域供给短板。三是积极拓展金融配套功能。规范征信和评级机构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押运公司、金融媒体、保险配套服务等专业法人机构,丰富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功能。四是推动传统金融升级转型。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金融等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从服务业向“服务+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构建全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五是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完善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长效机制,出台《成都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管理暂
行办法》,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六是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属性,支持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保险理赔、票据管理等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为供应链管理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3.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势。一是搭建资本市场直通车。推动国内外主要证券交易所在我市设立西部服务中心,搭建企业上市培育、融资对接、人才培养等一体化资本服务平台。二是推动载体建设。加快建设成都交易所大厦项目,2020年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重点引入10家以上要素交易类机构、5家以上总部经济类机构入驻。三是推动绿金融品种交易。积极争取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依托四川环交所开展碳交易,加大对绿金融交易标准的研发投入力度,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尽快启动排污权交易,跟进全省用能权交易试点,适时开展水权交易。四是打造要素市场体系。推动成都农交所交易体系向全省延伸,打造成为全省农村产权定价风向标。推动成都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加快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区域性金融资产定价中心。推进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创新改革,打造西部上市公司的“蓄水池”。五是建设西部创投中心。加强股权投资产业载体建设,将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打造成为国际国内知名的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搭建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等创新资本与成都双创载体对接的科技投融资云平台、股权投
资基金信息发布及报价系统平台,促进金融信息和资源对接融合。持续提升成都发展基金使用绩效,重点支持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和创新创业。
4.发挥保险公司保障功能优势。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支持有实力的保险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在蓉布局开展金融创新试点,提高业务拓展能力。探索建立区域性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和区域性再保险中心。二是运用财政杠杆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政府主导和商业保险运作相结合,鼓励通过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等方式,加强公共安全和基本民生保障。三是加强保险公司组织体系建设。鼓励各类创新型、专业型、特型保险法人机构落户成都,引导各类保险科技公司、功能型保险子公司集聚发展。
(二)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
1.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积极争取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探索股债结合的创新融资方式,形成银保联动、投保联动等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提前进行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合理采取分期偿还贷款本金等措施,提高转贷效率。二是推广多元化普惠信贷业务。支持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保理、融资租赁、
企业主个人财产担保、联保贷款以及动产、订单、仓单抵(质)押贷款等普惠信贷业务。三是创新政策性金融手段。用活成都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通过风险分担的形式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稳步扩大“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规模,逐步放宽资金使用条件和范围。开发政策性科技金融产品,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团队、人才等无形价值获得银行贷款,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拓展保险在信贷的新应用。支持保险机构大力发展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融资类保险品种,推广“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等新服务模式。推广高新技术企业财产综合险、雇主责任保险、专利保险、产品质量保险等科技险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