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汽车维修行业存在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维修量逐年攀升,汽修行业的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相关领域消费者投诉也逐渐增多。据2022年10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与汽车及零部件相关的投诉为10412件,投诉量在商品大类中位列第三,同比上升7.21%。因此,规范汽车维修行业市场秩序已势在必行。
一、存在的问题
(一)以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汽车维修厂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品牌4S店等大型修理厂为主;另一类主要是以更换或修理个别零件为主,从事汽车小修和一二级维护;还有一类是从事专项修理和维护。其中,二、三类汽修厂开设门槛相关较低,对场地面积、设施设备、管理规范程度等要求也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为应对竞争激烈,部分汽修店采取“低价营销”策略,其相较于4S店,同样的小修、维保项目价格差异可达50%,但他们出于牟利的目的,往往会通过“以次充好”、“偷梁换柱”或使用价格更低的组件耗材进行维修保养,从而侵犯车主的权益;还有的汽修厂还会与保险公司定损员“暗箱操作”,通过掌握的车主信息“引流拉客”获取返点或是暗示事故车主可以如果返点可把赔付金额定高些,再利用零部件定价混乱,从事故车主赔付利益中“揩油”;甚至一些汽修厂为赚取超额修理费,故意对事故车进行二次伤害扩大损伤,以抬高定损金额,骗取保费。这些用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的情形,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已经涉嫌犯罪。
(二)利用专业优势信息差“忽悠”消费者。个人车主购买维修服务,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和设备,无法对车辆实际受损程度、服务工时费、零配件价格、维修质量进行精准评估。部分汽修店利用专业优势误导车主,把“小病当成大病医”,假托“先拆解评估才能确定费用”等说辞,未实现明码标价,也不出具定损清单明细,在口头约定或合同条款中设置陷阱,待修车辆在拆解评估时就已产生相应的工时费,再加上拖车费、停车费等附加费用,消费者即使对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存疑,碍于更换成本通常也不会更换汽修店,或“吃哑巴亏”,或事后再“讨要说法”,易引发消费者投诉。
(三)维修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差。交通部、汽修协会在汽修领域发布的标准非常多,覆盖场地、人员、设备、零配件等各方面,如《汽车维修开业条件》、《机动车维修维修人员从业资格条件》、《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规范》、《汽车维修配件认证管理规范》等,但标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一是设备设施差异大,而汽修厂资金投入不同,采购的检测设备、维修设备精度不同。二是人员技术水平差异大,汽修厂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养模式,部分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和上岗考核,“新手学徒”或者“半路出家”的从业者其技术自然不能与“老师傅”相比,甚至可能“越修越伤”。三是管理水平差异大,部分汽修厂在人才管理、维修效率管理、库存管理方面存在制度空白,而一线品牌汽修厂则制度齐全且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管理。四是供货能力差异大,与品牌4S店或大型连锁汽修店相比,小型汽修厂无法采购到所有原装配件,配件规格有差异,修理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四)零配件信息透明度不足。目前一些品牌4S店、大型连锁汽修厂已实现将各种轮胎、电瓶等配件
的品牌参数与价格上传至APP,消费者可通过APP平台查阅产品信息与价格,零配件和服务可选。但可以看到的是,汽修行业整体的联网率依然较低,多数二、三类汽修厂
或碍于信息技术不足,或有意为之,配件信息未联网,甚至部分汽修厂在线下尚未做到对各种汽修服务项目价格公示上墙,这给汽修店面对不同消费者进行“差异化收费”以及在维修过程中使用“次品”留出空间,这些情形已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
二、对策建议
汽车配件价格查询(一)广泛宣传汽修的“避坑指南”。消保协会将消费者在汽修领域投诉的具体案例分类总结,整理出《汽修避坑指南》,通过官方、抖音号等平台发布,重点强调应确认汽修单位资质,签订维修服务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维修项目、零配件型号、质保期限等信息,提醒车主对车辆状态进行拍照记录、索要并保存票据。提醒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科学的合理的消费理念。
(二)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推进零配件价格、工时费、维修过程上网。对拥有自有APP平台的连锁汽修厂督促其在平台内对零配件、工时服务的信息全面上传,公示维修人员资质和技术履历,为车主选零件、选技师、选服务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汽修行业可参考“阳光餐饮”,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使车主可线上观看维修过程,规模较小的二三类汽修店可选择入驻美团、淘宝等电商平台实现联网。
消费者可通过网站对汽修店的大众评价进行查询,辅助消费决策,通过信息化手段减轻消费者对汽车修理“水很深”、“猫腻多”的畏惧。也可通过线上下单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维修结果进行评估,倒逼汽修厂提升服务水平,诚信合法经营。
(三)强化监督与执法。一是协同监管,交通运输部门要牵头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汽车修理行业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制定方案,加强行业档案数据共享,开展专项联合检查,对违法行为立案查处。二是众参与监督,畅通投诉渠道,以“直播探店”等创新方式实现网友参与,对汽修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扩大影响力,发挥社会监督效能。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汽修厂存在的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违法、合同欺诈等行为严厉打击,提高汽修厂违法成本,完善“行业黑名单制度”,驱逐“劣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