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
复习目标
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2.通过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脉络。
知识点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隋朝的兴亡
统一 |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
建设 |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
暴政 |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 |
灭亡 | 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亡 |
2.唐朝盛世
建立 |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 |
贞观 之治 | 原因 |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
标志 |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 |
武周 发展 | 建立 | 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
发展 | 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
开元 盛世 | 原因 | 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
表现 | 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 |
3.民族交融
对突厥 (西北) | 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太宗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
对吐蕃 (西部) | 政治联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唐蕃会盟 |
与回纥 (北部) |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
与靺鞨 (东北) |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4.唐朝衰落与国家分裂
藩镇 割据 | 形成 |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
影响 | 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 |
政治 黑暗 | 朋党之争,宦官专权 | |
黄巢 起义 |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 | |
唐朝 灭亡 |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 |
五代 十国 | 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加山西的北汉称十国 | |
知识点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选官制度
(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兴衰 | 曹魏时创立。随着士族的没落而无法继续 |
标准 | 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
实质 |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
(2)隋唐:科举制
形成 | 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 |
完善 |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
隋唐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科举制
背景 |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
特点 |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
内容 | 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
(2)官员的考核
①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
②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③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3)监察
①中央: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②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威慑地方。
2.三省六部制
沿革 | 东汉时,以中朝官形成的尚书台正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成为三省制的雏形;隋唐时期定型 | |
概况 | 机构 设置 |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事场所 |
运行 机制 |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 |
意义 |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 |
隋唐地方政治制度
(1)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2)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