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现代文阅读
(九年级上下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珍贵的礼物
司念伟
得知我们实习组第二天要走的消息后,整个山泉小学都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
山泉村是我们毕业实习时几个人自愿要求来的地方。这里位于大巴山腹地,是典型的山区,一年四季太阳只在中午才能照几个小时。山泉小学只有一个老师,全校只有4个年级,总共62个学生。
四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也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午我们几个实习老师坐在教室里,正在商量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
“老师,你们明天就要走了,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谢谢你们的帮助。”说话的是四年级的班长张天。我一看,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他们拿着这些礼物,一起往我们怀里塞。
在别人都很高兴地送出自己礼物的时候,我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小花却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闷闷不乐。这时,一名同学径直走过去问:“小花,老师明天就要走了,别的同学都送了礼物给老师,你打算送什么啊?”
原本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
“老师,小花家里穷,只有一个爷爷,又不会做针线包,她的就免了吧!我们大家帮她补一个。”
张天对我说。
“不!我也有礼物送给老师。”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小花大声说道。说完她就拉着我的手,向教室外的操场跑去。
到了操场上,小花拉着我的手,低着头说:“老师,我家里穷,爷爷又有病,没有钱给你买好的礼物。你对我那么好,你要走了,我就翻几个跟头送给你吧!”说完,小花两手按地,像个男孩子似的,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一个。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连忙跑过去,接住还在地上翻跟头的小花,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
我哽咽着说:“小花,你的礼物最珍贵,老师最喜欢!”
实习组走的时候,山泉村的乡亲们带着孩子,一直把我们送到几里外的镇上。车开的那一刻,我看见小花从人中跑了出来,跟在汽车扬起的灰尘里,又熟练地翻起了跟头,一个接着一个。
(节选自《名家名作赏析》)
1.[小说有场景]请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场景 | 故事 |
山泉村 | ,同学们很忧伤。 |
教室里 | ,小花闷闷不乐。 |
小花翻跟头送老师,老师把小花搂在怀里 | |
车开时 | |
2.[小说有悬念]请从文中摘录一处悬念,并分析其作用。
3.[语言细品味]请任选一个画线句子,结合该句内容和括号中的提示,品读赏析。
①全校学生突然一下子涌进了教室,一人抱着一堆东西。(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原来他们抱的都是想送给我们的礼物,有的是自己动手做的鸡毛毽子,有的拿着家里人去赶集时买的日记本,还有的是让家里人用五彩线缝的针线包、长命锁……这里写学生礼物的丰富有什么用意?)
4.[主题深挖掘]普通的“翻跟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礼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单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城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囂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的百合。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⑦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链接材料一]
陶渊明是中国的头号乡村诗人,他带头开唱了乡村之歌,范成大、杨万里、江白石……都是追随他的。千百年来的中国田园之美,五柳先生,居头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是将人事的曲折化入自然的典范。
[链接材料二]
我感到厌烦——我从孩提时代起,既有爱说“去做”又有爱说“别做”的两个自己,是他们让我在形形的“肯定”与“否定”中迷失自己。这俩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词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相反方向的风——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架稳我的风帆。
5.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指出: 进一步论证某些成熟的过程使童年的单纯逐渐逝去。
指出: 并用 (论证方法)的方法证明。
最后提出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
6.你认为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是保留更好还是删去更好?请阐明理由。
7.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一],给第⑤段横线处补一论据(用[链接材料一]中涉及的诗派成员的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
8.你有过失去单纯的经历吗?叙述经历并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失去单纯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相信美相信诗性
曹文轩
①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碰得头破血流时,就更需要它一一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我想,所有亲近文字的人都会有类似感受。你可以调动文字的千军万马,可以将文字视作葱茏草木,使荒漠不再,可以将文字视作鸽,放飞无边无际的天空。
②文学之于我的意义首先是美、是诗性的探索与表达。曾经有年轻人问我:你的小说一直将美感作为一种精神向度,但是,美有足够力量净化人心吗?我回答道:美不是万能的,但如果连美都显苍白,那么还有什么有力量呢?
③与美相通的是诗性。何为诗性,诗性具有哪些品质和特征?诗性是流动的、水性的。它不住地流淌,流淌是它永无止息的青春动力;它本身没有形状,喜欢被“雕刻”,面对这种雕刻,它不作任何反抗,而是极其柔和地改变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水性是一种可亲近性,它没有巨石阵般的冲突性和压力。诗性,表现在文字就是去掉浮华、做作的辞藻,让语言变得干净、简洁,叙述流畅自如又韵味无穷;表现在情节上,不去营造大起大落、锐利猛烈的冲突,而是和缓、悠然地推进,张力含蓄其中;表现在人物选择上,是善良、纯净、优雅的,水做成的形象。
世界上最贵的汽车④“上善若水。”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质不是重与刚的,而恰恰是轻与柔的——诗性并不软弱。当沉重如山的作品给予我们的冲动于喝尽-杯咖啡之际消退时,一部《边城》依然了无痕迹地震撼着人心。我的所有写作都向诗性靠拢。那里,才是我的港湾,我的城堡。
⑤这种美与诗性,也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气质。西方文学尤其现代小说经过对古典文学不遗
余力的围剿后,托举出“思想深刻”这一评价标准。中国在数千年中建立起来的文学标准里有“深刻”这一条吗?没有,尽管我们的文学一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中国古人谈论一首诗、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时,采用的是另样范畴:雅、雅兴,趣、雅趣,情、情趣,格、格调,意、意境,味、滋味,妙、微妙……我们说的是“诗无达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说的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有谁能说我之“意境”就一定比你之“深刻”低呢? 怕是我能抵达你的“深刻”,你却无法抵达我的“意境”吧。
⑥与审美、诗性同样具有推动人类向前、净化人心作用的,是悲悯。悲悯是文学的古老命题。我认为,任何一个古老命题同时也是一个永恒问题。我甚至认定,文学正是因为它具有悲悯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作为基本属性之一,才被称为文学,才能够为人类所必需。从文学史来看,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付一个核心词:感动。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感动天下。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是文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怀。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一无所有,反而重回罗切斯特身边时,我们体会到悲悯;当沈从文《边城》中爷爷去世,只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悲悯;当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冬夜
擦亮最后一根火柴点亮世界并温暖自己时,我们体会到悲悯。
⑦那么,具体来说,写作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就我作为中国作家而言,是中国故事;就个人而言,是个体经验。
⑧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最丰富的创作资源,忽视、忘却甚至拒绝这片土地是很不明智的。这片土地在星辰转换之中早就深深雕刻了写作者的精神世界,忽视它、拒绝它,将会使自己一无所有。更关键的是,这块土地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生长着故事——我看到了这个资源,汪洋大海般的资源。只知道坚定地立足于这片土地还不够,还要探究跨越时空的共通的人性人情:题材是中国的,主题是人类的。与此同时,尊重个人生活经验,从文学角度来说,“我”与“唯一”是同义词。个人经验是片面的,但我们无法回避片面。托尔斯泰是片面的,雨果是片面的,狄更斯是片面的,乔伊斯是片面的,沈从文也是片面的,而这一个又一个片面使阅读者获得相对的完整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