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简要说明落料模具与修边模具的区别。
落料模具冲裁冲出的是所需工序件,均为垂直冲裁。
修边模具是去除工艺废料,有垂直修边和侧修边。
2、覆盖件常用工序名及简称。
成形工序:拉延(DR-平直板件变曲面,由凸模底部材料延伸形成)、
成形(FO-变形工序总称)、
整形(RST-改变局部形状尺寸达到指定精度)、
翻边(FL翻孔(BUR
分离工序:落料(BL-平直毛坯沿着轮廓线分离)、
冲孔(PCPI-将工序件的废料沿着封闭轮廓线分离)、
修边(TR-将成形工序件的工艺补充部分去除的工序)、
分切(SEP-将一件工序件分成几对工序件)。
切断(CUT、压弯(BND)、斜楔(CAM)、卷边(CU)、包边(HEM)、预备(PRE)、侧冲孔(CPI侧修边(CTR侧整形(CRST侧翻边(CFL、级进模(PRO)、多工位(TRA
3、覆盖件片体UG-CATIA转换。
    UG导出igs片体(step实体)CATIA直接打开,CATIA保存为igs UG新建prt后导入模型。
4、顶盖前横梁二维工法图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二维工法图包含各工序工作内容拆分,所有工序的具体冲压工艺。图纸包含三视图、典型截面剖视图、各工序的工序简图、产品略图、修边废料流向图、拉延顶杆布置图、标题栏、加工基准、工程作用线、各工序工件旋转角度。
各工序内容:
1)落料工序 工艺排样,冲裁力大小,压力机选择,材料利用率,定位方式,送料方式。
2)拉延或成形工序  冲压方向,送料、取料方向;定位方式;成形力大小和压力机选择;制件中心、模具中心、CH孔(合模基准孔)CP点(模具检查点)的选择,到底标记(DM)或左右件标记;拉延模面的选择,压料面形状;拉延筋布置、尺寸、到修边线的距离;拉延高度选择,拔模斜度确认;顶杆孔布置与压力机的匹配;材料利用率。
3)修边冲孔或侧冲工序 冲压方向选择,送料、取料方向;定位方式;冲裁力大小和压力机的选择;废料切断刀布置图及废料是否易落,废料切断刀是否需要偏移角度,废料切断刀的强度;修边轮廓线的标示;侧冲位置及方向的表示;冲孔角度的确认;废料切断刀工作示意图及尺寸标注。若是两次修边,则应给出刃口衔接图示。
4)翻边整形或侧翻工序 冲压方向选择,送料、取料方向;定位方式;成形力大小和压力机的选择;翻边角度及整形面表示。若是多次翻边整形,则需说明翻边整形刀块的接刀示意图;说明是否有预留翻边圆角尺寸;预估回弹补偿。
5、拉延筋的作用。
拉延筋改变阻力、调整进料速度、防止起皱:
1)增大局部进料阻力,使平衡整个拉延件的进料速度。
2)增大拉延内应力,增大进料阻力,提高覆盖件的刚性。
3)增大径向拉应力,减小切向压应力,延缓或防止起皱。
4)降低压料要求,提高拉延稳定性。在容易起皱的部位适当增大延长筋,可以扩大调压范围,不受气垫压力波动的影响。
6、CAE分析在覆盖件模具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冲压工艺性CAE分析对产品提出设计变更。
对可能出现皱纹,开裂和毛刺等缺陷的部位提出建议。
分析零部件的冲压方向,工序数,压力,落料尺寸,零件强度和圆角等。
冲压件回弹的分析处理。
外板件强度,刚度,滑移线等质量目标的确定。
7、拉延工艺中压料面设计原则。
1)尽量光滑平整,以利于材料流动。
2)拉延深度要小,且各处拉延深度不能相差太大,可设置成弯曲形状。
3)压料面形状与覆盖件形状关联,使毛坯在拉延时处于张紧状态。
8、确定各工序冲压方向的原则。
    1)工序内容不能有负角,工件定位可靠。
2)考虑后续工序角度,尽量不用斜楔。
3)拉延深度要小,且各处拉延深度不能相差太大,胚料与工作零件接触面尽量大。压料面尽量保证胚料平放,便于定位。拉延深度均匀,拉入角相近。
4)拉延时凸模中央先接触,逐渐向外扩展,接触要分散、要多,避免点接触,避免成形时材料窜动。
9、顶杆布置图和废料流向图通常在哪个工序。
  顶杆布置图在拉延工序(顶杆从压力机伸出穿过凸模液压抬升压边圈),废料流向图在修边工序。
10、如何在UG中建立与基准点和冲压方向一致的工作坐标系。
    不考。新建坐标系,参考冲压方向坐标系,右键设为工作坐标系。
11、如何在拉延工艺设计中提高板件材料利用率。
CAE分析确认胚料尺寸,减少工艺补充,拉延筋内移;合理排样,减少工艺废料;减小工艺圆角和立面斜度,提高拉延变形率;减小修边线到立面的距离;余料再利用。
12、覆盖件成型时常见的质量缺陷有哪些。
(1)起皱
板料平面方向应力过大造成厚度方向失稳造成起皱。起皱形式:1)材料堆积起皱;2)失稳起皱,厚度方向约束力弱的压缩凸缘失稳产生皱纹,不均匀拉延部位失稳产生皱纹。
解决措施:产品结构设计(合理性)、冲压工艺(检查流动、工艺补充,提高压料力,设内筋舒皱)、产品材料(改用成形性好的)。
(2)开裂
汽车平衡块拉延时材料应变超过极限而失稳。开裂原因:1)抗拉强度不足,圆角处受力过大。2)局部变形量不足。3)时效裂纹,过变形硬化经应变时效后脆化加重,在残余应力作用下开裂。4)材料受拉延弯曲后经反向折回产生开裂,在凸筋和凹模口处。5)条纹裂纹,材料内杂质引起,产生于平行轧制方向。
解决措施:材料(用拉延性好的)、减少应变(胚料形状调整、拉延筋参数调整、增加工艺切口、润滑处理、调整压料力)
(3)回弹
成形后由于弹性卸载导致局部或整体发生变形。回弹因素:材料、压力、模具形状,难以彻底解决。
解决措施:补偿法(用CAE分析在模具上作出反回弹斜度补偿)、拉弯法(施加拉力改变内部应力状态,减小回弹)、材料(选成形性好)。
(4)表面质量问题
有冲击线、滑移线、塌陷、暗坑和表面扭曲。冲击线和滑移线由于应力集中处板料和模具摩擦产生表面划痕。塌陷、暗坑和表面扭曲由于变形不充分,局部材料变形小,外力释放后产生缺陷。
解决措施:1)消除冲击线,改变冲压圆角和凹模圆角、增加拉延深度、更改压料面。2)消除滑移线,改变产品形状、增大阻力。3)消除塌陷、扭曲,保证变形均匀,增大阻力、局部应变。
13、识图DRTR+PIPI工序简图。
DR工序简图:板料轮廓线BLANK、拉延分模线DR PROFILE、基准点符号、送料方向、合模基准孔CH-1、到底标记BM-1。
TR+PI工序简图:大致轮廓线、修边线TR PROEILE、废料切断刀角度粗糙度、冲孔轮廓凸模尺寸(加大0.1mm)。
PI+BUR工序简图:翻孔BUR尺寸、冲孔尺寸、送料方向。
覆盖件模具编号含义:T11-5401102-4-4 RST+FL+CUT+CTR+CPI+PI
车型号-汽车零部件编号-模具工序数-总工序数 本冲压工序内容
本模具为T11车型的右侧围外板第四幅模具,总共有四副模具,工序内容为整形+翻边+切断+侧修边+侧冲孔+冲孔。
第3章
1拉延模的工作部分为那三大部分?
:凸模、凹模、压边圈
2  当材料厚度不大于1.5mm且强度不高时,拉延模工作部分的常用材料有哪些?
答:没提,不造啊..
3  拉延模下模顶杆孔布置原则有哪些?
:1.顶杆在气垫下死点时不应该高出下工作台面
2.顶杆连杆长度小于200mm时,可与压边圈一起铸造出,使用寿命大于30万次的模具顶杆承接面不允许为铸铁基体材料,应使用顶杆垫块。
3.工作顶杆应尽量全部使用
4.顶杆位置应尽量靠近分模线,因此有可能需要偏心布置,即模具中心与机械中心不重合。
4  说明限位块的常见外形尺寸及材料?
:一般来说其形状为圆形,外径尺寸有D50 、60、70、80mm四种,模具外形越大垫块尺寸就越大,材料一般为45钢,热处理至38~42HRC
5 为什么拉延模会出现模具中心和压力机中心不重合的情况?
:在拉延模设计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模具中心和机床中心不重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偏心;设计拉延模时,因为顶杆孔应尽量靠近分模线,为此会出现模具中心和机床中心不重合的情况。
6  简述平衡块布置原则?
:1.平衡块应布置在工作型面之外,平衡块凸台边缘到压边圈工作型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目的是保证数控加工时凸台与工作面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2.相邻平衡块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00~500mm,对于小型模具,间距应取小一些,对于大大型模具,间距应取大些。
3.手工送料时平衡块不能妨碍进、出料。
7简述压边圈上定位器的设计过程?
:1.确定定位器的形式和定位器的位置
2.去掉压边圈上与定位器干涉的部分,在压边圈上作出定位器安装凸台。
3.在凹模上作出避开定位器的孔和凹槽
8.简述压边圈内导向布置原则?
:1.内导板的安装面应在分模线之外10mm处
2.内导板安装面必须与模具中心线X轴或Y轴平行
3.内导板的数量有模具大小决定
10  为什么应沿拉延上分模线布置一周筋条?
:保证强度要求
11.  如何对压边圈进行限位设计?
:构建限位螺栓组件
构建限位凸台
生成安全螺栓避让孔
12  安全防护板有什么作用?
    :设置安全防护板是为了遮盖压边圈和下模之间的间隙,防止金属碎屑受挤压飞溅出来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13  如何设计拉延模到底标记?
答:到底标记的作用是验证模具是否已经压到底部,它装在凹模上,对角放置,它应该放置在比较平坦的面上,没有平坦的面则应该沿法向安装。到底标记原则上设置在废料处,并放置在较晚接触的平面部位,对于表面要求较高的零件,到底标记应设置在非产品处。
15  拉延模下模快速定位有哪几种形式?
:1.左槽右平 , 左槽右槽
16  拉延模上模排气弯管有什么作用?
答:拉延模必须在凸模和凹模的凹角及最后成型墩死的部位设置排气孔,,同时为了防止灰尘堵塞,还应设置排气弯管,以防灰尘进入模具成型部分
17  为什么要在拉延模上、下模设计弹顶销?
答:为了防止拉延完毕后工件包在上模或者下模上,方便取件,应设置顶出装置,一般在上下模工作部分低凹处设置弹料销。
18什么情况下拉延模压边圈导向采用外导结构?
答:分模线形状比较复杂,内导板不容易设置
采用外导板结构后,模具的尺寸没有明显增加
19  拉延凸模与下模座分开铸造时,凸模和下模座如何连接?
答:凸模下端伸出台肩,布置螺栓、销钉、键连接
20  什么情况下拉延模上下模要增加导柱导套来导向?
答:周边有切角
中间有刺破
22  简述拉延模端头设计原则?
上下模导向应考虑防反
导板之间间距越大模具导向越稳定
模具外形尺寸越大端头宽度也越大
23  拉延模工艺数模中的板料线和分模线在拉延模设计中分别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