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与阅读--迟子建:听海的心
迟子建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女作家敏感、细腻的特质,使她的散文有一种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她的散文,是有质地的散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依然鲜活地存在着。犹记得在《烟火漫卷》中,人们在“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自己”;我们试图揭开生命的谜团,却不知自己深藏在命运的秘密中。
每次品读迟女士的作品,都能感到她对人世百态,生活冷暖的关注与热心。透过那至纯的文字,仿佛看到她放低姿态,抱怀一颗温和的心,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踏入人世社会被遗忘的角落,通过文字传达内心的关怀精神与悲悯情思,赋予作品感召人心的力量。每当这时,我总能跟随她的脚步,与她一起历经世间百态,同呼吸,共感怀。在我心中,她和自己作品中赞美的“大自然修士”雷切尔·卡森一样,在持守内心与专注自行中成就着自己的伟大。一篇《听海的心》,点点笔墨,寥寥片语,如身临其境,海风清凉,拂动了读者的心。
披文入情
听海的心
题目“听海的心”是一根红线,串起了全文散落的人和事。
①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开门见山,干脆利索点明对象,回应题目。
②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③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为下文写老妪用心听海,用心感受海做铺垫。
④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⑤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
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营造听海的氛围:老妪看不见大海,但神情肃穆,“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刻画老妪用心听海的形象。
⑥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一个“但”字,表明听海的缘由:大自然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无论贫穷。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亮的。
⑧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
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用我的感悟,点明只要听觉之灯仍在,就能用听海的心,感受岁月,感受生命的顽强。“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直接点明原因,回扣题目。
⑨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这一部分围绕听海的心,写母子两人听海的情况,写出老妪从听海中感悟生命力量的源泉,不会因贫穷和失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以此抗衡尘世生活的困苦。
⑩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作者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童年时故乡冬天的雪景,冬里赏大雪的乐景。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
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作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的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写童年的“我”在冬天里听着自然幻化的故事,感受着美好。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雪融化了,人们欢快跑进自然,大人从自然里汲取食物,孩子们在自然中认知森林,学会了生活技能。)
这一部分由听海转向回忆童年时的“我”的经历,看似与“听海的心”无关,但实质上是由听海
引发起的联想,作者由听海这一自然景象带给老妇人的心灵慰藉联想到童年的自然趣事和美好,由听海引出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主旨,也进一步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的。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热爱大自然,自然引出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
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这里,作者很自然将开头看海获取精神动力的老妪与结尾处的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相提并论,明确指明大自然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想要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汽车点评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这部分由热爱大自然联想到环境保护的先驱雷切尔·卡森及她的《惊奇之心》,似一根环绕的红线串起一个圈,自然而然又勾连回开头的盲人老妪。“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雷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深化“用心感悟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前进的动力”的主题。)
总评:文章以“听海的心”为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有机
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充分阐释了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的思想理念。行文思路开阔,联想深远,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来源: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作者:迟子建
文章珠玑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
思考探究
1.文中“听海的心”具体指的是什么?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