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评论分类
早期电视新闻评论从 1950 年起便出现了沿袭报纸和广播评论方法的“电视短评”、“编后语”、“编者的话”等。我国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有电视特的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1、汽车点评电视谈话 电视谈话是由新闻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就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在节目中参与讨论的人尽可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认识。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反映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是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2000 年 7 月央视推出《对话》,半年后《
对话》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还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等。
2、电视论坛 电视论坛是由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新闻或者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参与电视论坛评论的嘉宾都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富有权威性、客观性、前瞻性,因而比一般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权威性,具有极强的启迪、沟通和引导的作用。譬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各频道采用电视论坛的形式,纷纷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军事问题专家对战争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后,还设立了专门的《央视论坛》,由此可见电视论坛也是打造品牌节目频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主持人评论 主持人评论是由电视新闻主持人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社会想象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评论形式。一般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以自己良好的新闻素质和个人魅力去洞察新闻的意义,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一丹话题》是我国最早的主持人评论节目,后来《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也属于这一形态。
4、电视短评 电视短评是新闻报道前后配发的编者按语,包括编后语、编前语、编辑点评等等。典型的如一些法制节目后的评论多属于此,运用得当,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评要求紧扣事实,把火力集中于一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道出新闻事实蕴涵的意义,所谓“评其一点,不及其余”。
5、电视新闻述评 电视新闻述评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述评以对事实的报道为基础,力求透过纷繁复杂的事态表象,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引导观众思考、判断的目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述评,形式上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和视听冲击力,达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和,在内容上则讲求引导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另外,从功能上分,电视新闻评论分为提示性评论、倡导性评论、批评性评论。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与报纸、广播等媒介的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具有的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1、论据、论证的直接可视性,使电视新闻评论成为“形象化的政论”。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
和视觉冲击力。如《难圆绿梦》。
2、在新闻事件真实形象基础上,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报纸评论要靠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情景、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文字语言再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受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广播是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也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3、让过程说话,实现评论和报道同步。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4、评论过程中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相结合,从而达到说服力、感染力的统一,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图像、音响这些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手段,更擅长调动观众的
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并由情感因素去带动认识和行为因素,使观众接受评论信息。电视新闻评论中这种情感诉求带来的感染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评论对象的确凿可信性,乃至强大的震撼力;画面形象本身的动情性和感染力;贴近观众、贴近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带来的亲近性和感染力;采访记者、主持人、评论员的责任心、正义感、情感态度,乃至人格力量对观众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事人、责任人接受采访时的复杂心态和生动丰富的体态语言,对观众也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5、吸引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论证过程,实现论证的体性,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受众参与论证,主要由节目主持人或记者通过提问、交谈来实现。这种论证过程的广泛参与性,在较高的层面上达到了主体观点和客观认识的高度融合。这种论证的体性和广泛参与性,加上传播的主客体双方形成平等、沟通的心理机制,使受众更自然、愉快地接受传者的论点。
(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当然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三大要素,但由于视觉艺术的制约和拓展,电视评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形态,主要表现在:
一、论点的“点评”化
一、论点的“点评”化
同报纸、广播一样,论点是在电视评论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但同报纸、广播相区别,论点在电视评论中一般比较集中和单一,由总论点统率若干说理层次,没有“总论点”和“分论点”之分。电视评论的论点通常是“立片言以居要”,由主持人“点评”而实现。这种点评,或在片头,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或在片尾,简单精辟地归纳概括,得出明确的结论。
例一:《焦点访谈》1999年11月4日播发的评论节目《增补工资也“拔毛”》,开头一段主持人“点评”:
9月上旬,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提高工资和补助的水平,同时一再强调,各地方一定要保证在9月15日之前把补发的这笔钱足额发到老百姓手中。这本是一件大好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机关工作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关怀。但是,在有些地方,却还真有人打这笔钱的注意,雁过拔毛,趁机揩油,把好事变成了坏事。开篇点评,统率下文,有“凤头”之妙。
电视评论的论点,既然大都出于主持人的口播,又承担着揭示事物本质和提纲挈领的任务,因此,文字要求除了鲜明正确、毫不吞吞吐吐之外,还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做到
例一:《焦点访谈》1999年11月4日播发的评论节目《增补工资也“拔毛”》,开头一段主持人“点评”:
9月上旬,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居民提高工资和补助的水平,同时一再强调,各地方一定要保证在9月15日之前把补发的这笔钱足额发到老百姓手中。这本是一件大好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机关工作人员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关怀。但是,在有些地方,却还真有人打这笔钱的注意,雁过拔毛,趁机揩油,把好事变成了坏事。开篇点评,统率下文,有“凤头”之妙。
电视评论的论点,既然大都出于主持人的口播,又承担着揭示事物本质和提纲挈领的任务,因此,文字要求除了鲜明正确、毫不吞吞吐吐之外,还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做到
生动出新。
二、论据的“形象”化
电视评论中的论据,同其他新闻评论一样具有解释和证明论点的功能。但不同的是,电视评论的论据是形象化的论据,具有多样性和直观性的特征。多样性:电视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决定了论据表达的多样性,画面论据、字幕论据、同期声论据、图表图片论据等等,多姿多态,综合运用,可以通过“看”和“听”两个感知通道增强论据的可信性和感染力。
直观性:论据形象化,变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使“事实性论据”以原本的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原汁原味、纤毫毕现,使人们如临其境、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电视评论中最重要的“事实性论据”,主要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事实,一般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本身就是以画面展示和形象表现。通过画面和同期声的摄录,可以直接再现事物、场景,以及记录其发生、发展过程,给予人们以感同身受的感觉,赋予论据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焦点访谈》1997年11月25日播出的《“罚”要依法》反映交警乱收费的问题,交警态度的蛮横粗暴,历历在目,引起了观众的公愤。后来总理视察《焦点访谈》还提到《“罚”要依法》,并对其中的一个画面记忆犹新:
二、论据的“形象”化
电视评论中的论据,同其他新闻评论一样具有解释和证明论点的功能。但不同的是,电视评论的论据是形象化的论据,具有多样性和直观性的特征。多样性:电视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决定了论据表达的多样性,画面论据、字幕论据、同期声论据、图表图片论据等等,多姿多态,综合运用,可以通过“看”和“听”两个感知通道增强论据的可信性和感染力。
直观性:论据形象化,变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使“事实性论据”以原本的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原汁原味、纤毫毕现,使人们如临其境、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电视评论中最重要的“事实性论据”,主要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事实,一般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本身就是以画面展示和形象表现。通过画面和同期声的摄录,可以直接再现事物、场景,以及记录其发生、发展过程,给予人们以感同身受的感觉,赋予论据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焦点访谈》1997年11月25日播出的《“罚”要依法》反映交警乱收费的问题,交警态度的蛮横粗暴,历历在目,引起了观众的公愤。后来总理视察《焦点访谈》还提到《“罚”要依法》,并对其中的一个画面记忆犹新:
[记者乘坐运煤车偷拍,在黎城县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记者:多少?
刘代江(山西省黎城县交警大队民警):20。
记者:给10块算了。什么钱这是?这是什么钱?
刘代江:来来来,下来告诉你。下来我告诉你。
记者:啊?
刘代江:下来我告诉你。
记者:你给我写上吧?
刘代江:我给你写的有啊。记者:照顾一下吧。
刘代江:再来20。
记者:谢谢谢谢。
刘代江:拿来!
记者:你照顾一下算了。
刘代江:快点!
记者:谢谢。
记者:多少?
刘代江(山西省黎城县交警大队民警):20。
记者:给10块算了。什么钱这是?这是什么钱?
刘代江:来来来,下来告诉你。下来我告诉你。
记者:啊?
刘代江:下来我告诉你。
记者:你给我写上吧?
刘代江:我给你写的有啊。记者:照顾一下吧。
刘代江:再来20。
记者:谢谢谢谢。
刘代江:拿来!
记者:你照顾一下算了。
刘代江:快点!
记者:谢谢。
刘代江:40!
记者:多少?
刘代江:往前走一下好不好?往前走一下,不要你钱了,往前走,往前走,往前走一下好不好?
运煤汽车司机:算了,再说就揍你了。你给他40算了,你不要再掏钱了,给他40算了。
这段暗访尤其精彩,在记者冒充的搭车人与交警刘代江就数额的多少讨价还价的回合之间,交警刘某一贯的蛮横无理、乱收乱罚形迹暴露无遗。记者没有评论,但这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已经成了电视评论的经典画面。
三、论证“立体化”
记者:多少?
刘代江:往前走一下好不好?往前走一下,不要你钱了,往前走,往前走,往前走一下好不好?
运煤汽车司机:算了,再说就揍你了。你给他40算了,你不要再掏钱了,给他40算了。
这段暗访尤其精彩,在记者冒充的搭车人与交警刘代江就数额的多少讨价还价的回合之间,交警刘某一贯的蛮横无理、乱收乱罚形迹暴露无遗。记者没有评论,但这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已经成了电视评论的经典画面。
三、论证“立体化”
论证,一般是指出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评论文章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立论:从正面直接阐明和证明作者观点、看法和主张。)和驳论(驳论:反驳别人的某种错误观点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两大类。在电视评论中,立论一般在正面宣传和热点引导一类的评论节目中较多运用;驳论一般在批评曝光和舆论监督一类的评论节目中较多运用。
电视评论同广播、电视评论一样,在论证过程中经常采用演绎论证或归纳论证、直接论证
电视评论同广播、电视评论一样,在论证过程中经常采用演绎论证或归纳论证、直接论证
和间接论证的逻辑方式。但电视评论的论证呈现出多样化和立体化,既有画面“例证”,又有声响“喻证”;既有现场“旁证”,又有人物“引证”;既有正反资料的“比较论证”,又有系列材料的“归谬论证”。
电视评论的直接论证,往往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解说来实现;间接论证,则往往通过画面顺序和结构安排来实现。论证的“立体化”,不仅反映在论证手法的多样化上,还反映在人物访谈的体性上。许多时候,访谈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一个个人物访谈,构成了层层推理的逻辑力量。
电视评论的直接论证,往往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解说来实现;间接论证,则往往通过画面顺序和结构安排来实现。论证的“立体化”,不仅反映在论证手法的多样化上,还反映在人物访谈的体性上。许多时候,访谈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一个个人物访谈,构成了层层推理的逻辑力量。
四、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
如何进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
第一,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需要具备典型性、异常性和建设性。
所谓典型性,就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进行剖析和评说。实践表明,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反响如何,社会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抓住了典型的新闻事件。
第一,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需要具备典型性、异常性和建设性。
所谓典型性,就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进行剖析和评说。实践表明,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反响如何,社会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抓住了典型的新闻事件。
所谓异常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它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应该遵守的社会准则与规范,破坏了特定的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了危害。这种行为既有道德层面的,也有法规层面的。它还包含那些与人民众息息相关的但又暂时不为大家所熟悉或者无法理解的新鲜事物。对前者,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对社会上这些不正常的、不合法的、假恶丑的行为和现象进行评论、批判,引起广大众的注意、警醒,从而使广大人民众能明辨是非、善识美丑,起到激浊扬清的功效。对后者,电视新闻评论追根溯源,并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证,告诉广大人民众: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对我们周围的人有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对待它,以及它将如何进一步发展等等,有利于消除人民众面对不熟悉或无法理解的新鲜事物时所产生的怀疑或焦虑,有利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团结。
所谓建设性,就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评说过的事件能产生积极的效应。概括地讲,电视新闻评论的这种建设性,是以舆论监督的方式扬善抑恶,倡导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鼓舞人民众的斗志和信心,引导人民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第二,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要注重效果、讲究方法。
电视新闻评论是通过电视媒体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这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在选
所谓建设性,就是指电视新闻评论评说过的事件能产生积极的效应。概括地讲,电视新闻评论的这种建设性,是以舆论监督的方式扬善抑恶,倡导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鼓舞人民众的斗志和信心,引导人民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第二,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要注重效果、讲究方法。
电视新闻评论是通过电视媒体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这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在选
题上,要更加注重效果、讲究方法。具体到每一个选题,就是要追求反馈,凡事最后得有个交代。对于那些问题确实存在,但由于时机、环境、经济条件等诸方面原因,其解决难度太大或者现时情况下不可能有结果的选题,哪怕再炙手可热,也不妨暂时放一放,等待恰当的时机。否则,凭一时冲动做下来,会发现它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观众通过观看电视新闻评论,在关心每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不由地想知道:这个问题解决了吗?这件事情现在如何了?这个人如今怎么样了?等等。当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在眼前被最终解决了的时候,他们会对这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反之,电视新闻评论只将一个个问题或事情摆在观众面前,却迟迟没有或鲜有结果,那么观众自然会对它的印象大打折扣,最后可能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第三,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应立足自身,但又不能囿于自身。
按电视媒介的层次划分,我们国家的电视媒介分为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省会市级电视台、地区级电视台、县级电视台,处在不同层次的电视台开展新闻评论,它的选题范围自然受到地域限制。传统新闻理论认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的选题多以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为主;地方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的选题主要以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为主,立足当地乃是地方媒介的生存之本。但是,随着广州电视台“大新闻”
按电视媒介的层次划分,我们国家的电视媒介分为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省会市级电视台、地区级电视台、县级电视台,处在不同层次的电视台开展新闻评论,它的选题范围自然受到地域限制。传统新闻理论认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的选题多以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全国意义的地方新闻为主;地方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的选题主要以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为主,立足当地乃是地方媒介的生存之本。但是,随着广州电视台“大新闻”
观的提出,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故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在选题时,不妨也考虑多加突破,大胆尝试,跳出地域性,适时选择一些大视角、大手笔的选题。
故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在选题时,不妨也考虑多加突破,大胆尝试,跳出地域性,适时选择一些大视角、大手笔的选题。
第四,根据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编排来确定宜于表现的选题。
我国现有的电视新闻评论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每期节目大约10分钟只讲一件事;另一类,每期节目15分钟左右说两到四件事。
前者在选题时需要那些影响巨大、受众波及面广泛、发生根源比较复杂、有较多新闻背景的事件,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每期大约12分钟,一般只讲一个话题。
后者在选题时灵活性较大,既可以那些影响较大、发生根源较为简单、三五分钟就可以说清楚的事件,也可以间或地选一些在地区或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南京电视台《每日观察》在2002年4月的一次节目中既表扬了雪夜救人的马警官,又批评了某小区管理者私减增容线,还对医院绿通道被堵表示了担心。
我国现有的电视新闻评论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每期节目大约10分钟只讲一件事;另一类,每期节目15分钟左右说两到四件事。
前者在选题时需要那些影响巨大、受众波及面广泛、发生根源比较复杂、有较多新闻背景的事件,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每期大约12分钟,一般只讲一个话题。
后者在选题时灵活性较大,既可以那些影响较大、发生根源较为简单、三五分钟就可以说清楚的事件,也可以间或地选一些在地区或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南京电视台《每日观察》在2002年4月的一次节目中既表扬了雪夜救人的马警官,又批评了某小区管理者私减增容线,还对医院绿通道被堵表示了担心。
附:《媒介分析技巧》中国人大出版社 李德刚 何玉译 阿瑟•阿萨•伯杰著:
198页 “如果想欣赏并完整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进行分析。”“媒介分析的目标就是要尽
可能提供最全面、最有趣、最深刻的文本阅读。” 198页
“本书中,我选取了四种我认为相当重要的分析方法,但是还有一些其它的分析方法也需要注意。四位批评家欣赏《朱门恩怨》这部连续剧的房间里可能还坐着许多观众。房间里可能有一位文艺批评家,他关注情节、主题、论点、角的动机、布景和语调等因素。房间里可能还有一位‘神话-仪式-象征’批评家,他从人类学的背景,可能对该节目充满文化学的兴趣。种族批评家可能对节目反映的道德问题和其他哲学问题有兴趣,而具有美学倾向的批评家就会关注灯光、摄像机角度、镜头种类、淡入淡出、剪辑方式和声音效果等。荣格学派批评家则会寻原型、阴影、心灵、灵魂与意图、英雄、骗子形象等等。非语言的行为专家可能会探究节目各种角的面部表情(特别是特写镜头中)、他们的肢体语言以及诸如此类的概念等等。” 198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