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车怪谈,一直在被骂但销量总不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骂越火这个奇怪现象在网络上已经变得很常见。无论是娱乐圈的某些不叫好却叫座的网红明星,还是在科技圈有耍猴嫌疑的某米,都饱受各种争议和骂名,但是关注度却节节攀升。
引起这个怪圈的部分原因是网络浮躁、水军作祟等,但真正原因是其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如果焦点放在一个没有特点的普通人身上,你会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争论他的是非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去讨论些有实际意义的话题——如何去理性客观地看待如今日系车越骂越火的现象。
在前几年,由于失算涡轮增压、中日关系紧张以及营销失败等因素,日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对比以前用“惨淡”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汽车销量
但自2015年起,尽管依然骂声不断,但日系车市场占有率又开始回暖。经常关注汽车销量的朋友们也许会发现,每月乘用车的销量中,日系总是占据大半壁江山。就拿10万左右的车型来说,飞度在年轻人心里的地位就可以说明一切。
而且在国外也是如此。在美国,最畅销的前二十车型里,日系牢牢抓住近半销量。身为日系三大巨头之一的本田,更是在这当中保持了三款车型热销。今天的主角也正是有着技术宅之称的本田。
在国内,反对日系车的人基本持两大观点。是车辆安全性不高,通俗地说就是各种皮薄车轻不耐撞。那么为了省油减重量的结果如何呢?
实际上,在全球汽车轻量化趋势下以及科技的改变,重量完全是用来衡量车是否安全的伪命题。在碰撞时真正能够影响整车安全系统的因素,是车体结构与能够减少人体承受能量的吸能结构。
真正看过近几年C-NAP 、E-NCAP、IIHS三大碰撞测试的人应该知道,本田都拥有不俗的表现,这得益于他的ACE承载式车身构造。与常规设计不同的是,在碰撞时这种车身结构同时将能量疏导至上部和下部的结构构件,包括底板纵梁、侧门槛和A柱而不只是车辆前端的下部承载结构,能够有效分散能能量,减少车舱内变形,保障安全,目前已经全系标配。
另一个反对的原因,不需要我说你们也懂的,这里不作过多讨论。
而支持日系车的普遍因为其亲民性质,也就是毛病少、燃油经济等特点。用过日系和其它车系的人都知道,日系相比美系、德系,小毛病少、故障率低,适合家用。
在美国JDpower的报告中,日系车也能够与雷克萨斯、别克这样的劲旅相较一二也能够验证其“实用主义”与“变态耐心”造车的观念。
就拿汽车部件测试来说,本田、丰田一个部件测试12周,而德系豪华车代表的奔驰、宝马
也仅仅只有八周用来测试。到了部件技术研发呢?全球承认的发动机故障率最低的车企之一也有本田,其中最为响亮的是成名作就是VTEC系统、i-VTEC系统以及后来的“地球梦”系列。
关于故障率,每344辆本田车才有1辆出现发动机故障,可靠性不言而喻。虽然日系车在品牌与机械工艺上比不过德国人,但在技术上确实是不遑多让。宝马用在N20涡轮发动机的320i和328i中的也是日本的涡轮增压器。
在油耗方面,日本对比中国来说是资源比较匮乏,使得他们在造车的时候将焦点转移“环保节能”上来,但是却不是大家所传的减轻车身重量而达到省油的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完美匹配。
就拿2.4L地球梦发动机的本田CR-V来说,百公里综合油耗仅有9.16L,对于排量为2.4L的SUV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亮眼了。
还有就是像汽车的电子化、内饰及价格方面的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设备被装配到了你的汽车身上,虽然日系的机械的确不如德国,但是电子产品方面日本却要完胜,这一点只要去看看数码行业就好。
至于内饰,作为同为东方人的日本,显然在这方面做得更加适合我们的喜好。而日系车的定价、在保养和维修以及上面说的燃油效率方面更加是没得辩。
日系车虽然有一些优势,但如今在中国也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对需求反应慢、零部件供应封闭、节约成本减配以及大家热议的皮薄等。但是凭借其在上述方面的优势,不难发现日系车即使存在不足被骂反而销量上涨的原因。
另外,买日系车的大多数都是经济能力中等的人,更多的是关注其经济性与实用性。有的人在买车前经常说,打死也不买日本车,到了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还是入手了一辆本田、丰田、日产等品牌的车型。
作为一个关注车市的普通人,强行为日系洗白没有必要,而去说自主好也需要根据事实来说话,买什么车的决定权依然在你手中,只有自己适合才是最好的。
关于这个话题,小编只是想回到事件本身。无论是日系、美系还是自主品牌都有着他们的真爱粉,讨论这些话题时,其实保持理性和客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