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yekejiyufazhan
0引言
气门油封是发动机气门组的重要零件之一,是一种骨架式耐高温氟橡胶油封,安装在气门导管顶端,与气门导管活动配合。油封唇口外圆装有自紧弹簧,保证与气门杆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发动机机油进入燃烧室,避免机油流失,防止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及排放废气泄漏。如果装配不当,就会造成机油损耗、动力下降、燃烧室积炭和增加空气污染等弊端,所以其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1]。
通常气门油封装配有两种方式:1〇装配工人通过工装装配;2〇半自动方式,通过人工上料由设备进行压装[2]。气门油封与气门导管为过盈配合,安装时一定要使气门油封到位且用力要均匀,防止气门油封变形损坏,失去密封作用。
手工装配气门油封存在如下弊端:压入力无法控制;装配气门油封时极易损坏;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只能应用于发动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在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各厂家都在寻更好的方法完成气门油封的装配和检测,从而满足气门油封装配的高效率、高定位精度等要求[2]。目前,最有效的措施
是采用工业机器人取代人工取料和压油封等操作,这样不但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还能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下面介绍一台利用送料系统、工业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取料和压装,采用视觉检测系统实现气门油封状态检查的装配设备。
1设备概况
该设备安装在发动机缸盖分装线上,用于气门油封的全自动安装和检查[3]。设备主要由油封自动上料机构、自动压装工业机器人、油封压装机构、相机检测机构组成(如图1所示)。气门油封全自动压装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作者简介】邢田,男,硕士研究生,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装配车间经理,工程师,从事生产管理、数字化运营等业务工作。
一种高效的气门油封自动化装配解决方案
邢田,周荣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
【摘
要】随着装配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对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缸盖气门油封的压
装在很多汽车厂仍然采用人工参与的半自动装配方式,效率低且容易出错,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鉴于此,文章设计了一种缸盖气门油封全自动压装设备,采用全自动上料、自动压装、视觉防错检测等系统对气门油封进行压装。经实际项目检验,该设备可以替代人工进行气门油封在线全自动压装和检查,提高了缸盖气门油封的装配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满足生产和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发动机;气门油封;自动压装;视觉检测【中图分类号】U46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1-0024-03
图1设备结构
PLC 模块
CCD 控制柜
自动压装工业机器人
油封压装头
相机检测机构
油封压装机构
油封自动上料
机构
图2气门油封全自动压装工作流程
上工位
油封振动上料
机器手用工装抓取油封
顶升下降压紧松开机器人压装油封到缸盖托盘定位顶升压紧
RFID
数据读取
下工位
相机检测油封
24
2设备各部位构成及工作原理
2.1油封自动上料机构
整个油封自动上料系统由振动盘2套(含料仓及支架)、直线送料器2套、料位探测器2套、送料器出口油封顶升移除机构2套组成(如图3所示)。
该系统采用两套振动系统,一套在用,一套备用,满足不同油封的快速换型要求。油封摆放工装采用简易连接结构,以便产品换型时人工快速完成更换。
料仓上有两个出料口,一个出料口通往振动盘,另一个出料口通往卸料口(料仓中油封切换时使用)。出料口各由1个微型气缸控制门的开闭,正常工作时通往振动盘出料口门打开,另一侧处于关闭状态,在切换油封时则出料口门的状态正好相反。料仓带有缺料检测装置和警报提醒装置,提醒操作工及时补料。
该系统工艺操作流程如下:1〇油封在料仓中通过振动盘的振动,通过导轨纠正油封姿态,然后输送到直线导轨。2〇油封通过直线导轨到达振动分料道,由限位块和传感器确定其存在。3〇由振动分料道将其移出到油封分料机构;并向PLC发出油封移出信号。4〇PLC接到油封到位信号,伺服直线滑台将油封分料机构移到油封抓取位置。
2.2自动压装工业机器人
选用六轴机器人作为移动载体,通过快换装置连接压装机构,实现不同类型的压装机构选用,以及油封抓取和压装的不同位置操作[3](如图4所示)。
2.3油封压装机构发动机油封
该机构由压装组件、压装固定背板组成[4](如图5所示)。压装组件压头内有在位传感器,使用油封弹簧作为感应对象,达到监控油封在位和油封弹簧的双重作用。以气门油封外径定位和压装,压装过程中触碰不到用于密封的橡胶唇口,使油封压入时油封唇口得到保护。压装组件使用固定背板进行定位和压装受力,解决机器手受力问题。压装组件的每个压头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对压入深度进行控制,同时有超程报警功能。
该系统工艺操作流程如下:1〇机械抓手收到PLC抓取油封指令,机械手快速将油封压装组件放置在油
封分料工装上,然后下降抓取油封,完成抓取回位后将完成信号发给PLC。2〇机器手接到抓取完成信号后,将压装组件移动到压装固定背板,并插入背板定位孔。3〇压装组件的压装气缸动作,下压装有油封的压头,同时位移传感器监控压装深度。4〇压装组件的压装气缸回收,在位传感器监控无油封在压头内。5〇机器手接收压装完成信号,将压装头组件移动到取油位置,完成一个压装循环。
2.4相机检测机构
该系统主要由缸盖托盘阻挡机构、视觉系统及伺服移动机构等组成。
发动机油封安装位置两边对称,且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在伺服直线滑台机构移动下,依次对缸盖两侧进行检测。
该工位工作流程如下:1〇缸盖托盘从油封自动压装工位进入检测工位,到达挡停机构后停止。2〇顶升机构将其顶升,完毕后将信号发给PLC。3〇伺服移动机构收到PLC指令后,带着视觉系统移动至指定的位置进行检测,依次移动直到两侧16个油封检测完毕,并将信号发给PLC。4〇PLC将
判定结果
图4自动压装工业机器人
图5油封压装机构
压装固定背
压装组件
压装
气缸
油封在位
传感器
油封卡位
弹簧柱塞
油封
压装
压装位移
传感器
图3油封自动上料机构
伺服直线
滑台
振动盘
油封分料机
料仓
直线送料器
(下转第28页)
25
qiyekejiyufazhan
图6相机检测机构伺服直线滑台
智能相机
光源
托盘顶升
机构
视觉系统
发给FRID,FRID记录检测结果。5〇缸盖托盘顶升下降,阻挡放行。
3结语
此套设备实现了全自动压装气门油封的功能,采用进排气油封同时压装的压装组件,满足了对节拍的要求。增加对压入深度的监控和优化了抓取油封的夹紧点,杜绝了对油封的损伤。同时,集成智能相机的防错应用,杜绝了错漏装。目前,汽车工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业机器人配套相应的夹具,就可以完成许多不同种类甚至人工难以实现的工作,这样既可保证装配质量、提高装配效率,又可使生产成本降低,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3]。
参考文献
[1]陈进喜,任志伟,高安娜,等.气门油封自动化装配检测技术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3(6):62-64.[2]李胜君.发动机线上气缸盖气门油封自动压装设备结构分析[J].机电信息,2018(9):82-83.
[3]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陈继文,王琛,于复生.机械自动化装配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的需求,医院不断扩建,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区,形成占地规模巨大的“区域型”医院,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面积过大及功能区过多给患者的就诊过程带来
了很大的不便,很多医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门雇佣人员指导患者就医,但是这需要投入一定财力、人力及物力,而且导诊的效率不高,在就诊人流量大时无法应对。如何协助患者精确地到目标科室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从百度地图的导航中获得灵感,将3D建模技术与导航功能相结合,从平面导航升级到三维导航,帮助患者解决就诊难、就诊慢的问题。
三维导航相较于平面导航与人工导航具有以下优势:①更直观地显示目的地的具体方位。②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导诊效率。③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三维导航目前存在的限制因素如下:①建筑物建模花费时间长。②3D建筑物模型数据信息量巨大,一般手机无法保证功能正常运行。但是,随着3D建模技术的逐渐发展,利用各种方法获取建筑物信息并建造3D模型的技术也逐渐成熟,而且5G时代的到来可以更好地支撑3D模型的通用需求,让3D模型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
来到医院,不管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心中肯定充满了焦虑与紧张,如果在就诊的过程中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肯定会产生怨念。目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本文认为除了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沟通问题外,还有患者与患者家属在就诊前,对疾病的担心和对医院复杂环境的担忧,而通过三维导航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快速地熟悉医院环境,不会在挂号看病、做检查、取药、缴费等过程中因为不到地方而产生焦虑情绪,这也是缓解与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贺昶玮.室内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白志君.四旋翼无人机室内自主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4.
[3]韩盈党.基于MEMS传感器室内导航的系统设计[D].西安:西安邮电大学,2014.
[4]周先赞.基于超声波的室内导航定位方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5]吴静,靳奉祥,王健.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建筑物三维建模[J].测绘工程,2007(5):57-60.
[6]张培峰,胡远满,贺红士.基于Barista软件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建筑物3D信息的提取[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5):1190-1195.
[7]吴静,靳奉祥,王健.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建筑物三维建模[J].测绘工程,2007(5):57-60.
[8]王田磊,袁进军,王建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物三维建模可视化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2(9):44-47.
[9]娄启业,程效军,谭凯.基于AutoCAD和3DMax的建筑物三维建模[J].工程勘察,2013,41(11):71-74.
(上接第25页)
28
qiyekejiyufazhan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