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现代汽车闭门造车的失败案例
XX集团总裁XXX宣布XX即将加入汽车行业,这无论在国营还是私营汽车行业界都引起了一阵波动。韩国的汽车行业已经数十年没有新面孔出现了,汽车制造也一直由三大寡头垄断着。
1993年,此项决定被宣布时,XX集团正因其电子产品中集成电路片的畅销而平步青云。虽然入行较晚,他们却已经成为了他们所涉足的各个行业的领头羊。然而,对于XXX加入汽车行业的这一决定,许多人仍表示了质疑。因为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汽车狂热爱好者,一生都梦想着制造汽车,所以商界领导、新闻界,甚至XX自己的经理人都认为加入汽车行业与其说是一个明智的商业决定不如说是XXX个人狂热的结果。正如一位XX经理所说:“XX集团总裁XXX因其酷爱汽车而闻名。许多人都认为有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加入汽车行业一点也不明智。”但是XXX却坚定到认为:“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们即将推出XX汽车。既然我们在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以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推动了国家的发展,那么90年代我们当然应该以汽车工业来领导国民经济。”
尽管遭到一些反对,XX汽车计划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了。在一片质疑声中,公司1998年推
出了第一批汽车。然而,这个集团的汽车事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将会震惊世界。没有人,不管是它最坚决的支持者还是最尖锐的反对者,能预料到这一事业对XX的盈亏和它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产生的影响。
总裁XXX也许能主宰XX,但主宰商业的命运之神却不那么好说话。让我们来看看他向汽车行业发起猛烈进攻时所面临的景象吧。当时,韩国正处在经济大衰退的边缘——1997年底,一次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韩国,导致韩元大幅度贬值,进口原材料价格猛涨。更糟糕的是,国内对小轿车的需求量也因此大大减小,从每年13%的增幅(1990—1995)下降为4%。韩国每年汽车生产量为240万辆,而国内市场的需求量仅为160万辆,供大于求已经成为韩国汽车行业的显著问题。当时有人预测这种市场饱和状态会使韩国所有汽车制造商的工厂利用率在2000年以后降到60%以下。对于XX来说,要想具有竞争力,年产量必须达到至少24万辆。可公司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在不影响其财务的情况下实现它。就连那些成功的汽车制造商=也因为销量下降和股票贬值而陷入了重大财务危机。
对于XX来说,获得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为了资助新事业,公司不得不向银行大量贷款,而这必须得到政府批准。可是,政府已经颁布过政策来限制多种经营大企业继续向新领域
的扩张,从而防止过度竞争,保持整个经济证券投资的平衡。XX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尤其是要求它通过放弃不适宜的业务,缩小规模来提高效率。如今,他们要增加新业务项目的决定与政府的法案直接冲突,导致了他们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XX获取政府批准的第一次努力没有成功,他们的要求被否决。韩国的贸易、工业及能源部长XXX坚决反对XX加入汽车行业,他指出了许多警告信号,如过度竞争和市场增长缓慢。但是XXX心意已决,并在同政府的协商中打出了“釜山牌”。釜山是当时韩国总统的权力基地,在那里建厂对于釜山居民来说是一项绝好的事业。经过两个月的协商,在当地居民的强烈要求下,金总统终于软化,XX汽车由此诞生。
XX的政治战略代价高昂。地价高昂的釜山根本就不是一个理想的建厂之地。结果这一举动耗掉了大量资金,造成每辆车2,620万韩元(21,825美元)的生产成本,这与现代每辆车240万韩元以及XX330万韩元的生产成本比起来根本不可行。另外,XX还与XX签订了对它来说相当不利的许可证协议,从而更加加重了公司负担。XX同意引进尼桑汽车的一些核心部件,并以它销售额的1.6%—1.9%作为交换条件,可当时韩国汽车制造商的平均销售利润才只有1%。
面对这么多不利条件,XX要想顺利展开汽车行业务已成天方夜谭。实际上,它的汽车本身还是很不错的,无奈执行效率和产品质量只是生意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尽管有许多褒扬的评论,XX汽车还是只卖了不到5万辆(大部分是卖给了职工),而那花了30亿美元建成的年产量能达到24万辆以上的釜山汽车制造厂也没法显神通。仅1998年上半年,XX汽车就损失了1560亿韩元,而它的债务也由1997年底的26,000亿韩元上升到36,000亿韩元。许多观察者都认为,除了放弃他对汽车制造的热望,XXX已别无选择。1999年初,XX汽车向银行提出了破产管理,并通过各种手段来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