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的实然困境、应然追求与使然路径
作者:***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1年第12期
        摘要:我们正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职业教育如何基于历史传统和发展现实,寻求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之间结合的最佳平衡点,有效应对现代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提出的新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在常熟样本的基础上,探寻现代学徒制在本土化实践过程中制约其效能发挥的具体症结,继而进一步展望立足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中国方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常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C-0003-06
        2019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确“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的高层次学徒制”,进一步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和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归根结底,现代学徒制是我们从加快追赶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到为国际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方案的必然选择。现代学徒制为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难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也是集聚制造业创新优势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孵化器和集聚地,职业学校该
如何挖掘自身价值,做出理性回应,关系着中国未来能否进一步占据创新制高点、打造改革新高地和形成发展新优势。
        一、从扎根到深耕:学徒制的实然困境
        作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常熟准确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前沿发展动态,将现代学徒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突破口。2014年4月,职教中心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以及英国驻沪总领馆开启合作,省内首个现代学徒制项目在常熟落地生根。
        “十三五”期间,常熟以职教中心的中英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为基点,多措并举将成熟经验和具体做法向全域推广,特别是在渗透面和覆盖面上深耕细作,发展思路逐步清晰,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2016年12月,常熟市被遴选为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县市,其中包括3家试点企业和3个试点专业,分别为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常熟古建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工艺美术专业、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与数控技术专业。2017年职教中心顺利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10月,职教中心的中英现代学徒中心通过英国工程与制造业领域学徒制认证机构EAL审批,成为其在大
陆的首家授权学徒中心。2019年7月,职教中心与江苏山水江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项目、与大陆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合作的数控技术项目,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机电技术应用项目,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与常熟市董浜镇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园合作的机械加工技术项目,均被列为苏州市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
        常熟现有各级各类现代学徒制班级46个,在籍学徒1817名,涵盖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业、纺织服装业等主导产业及建筑业、化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尤其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撑起半壁江山,一个立足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代学徒制基本框架已初具雏形。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学徒制项目的特和优势依然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实践中面临诸多不容回避的缺憾,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一)结构匹配短板
        从基础数据不难发现,目前常熟全市3所职业院校共设置17大类38个专业,36个学徒制项目涉及25家合作单位,涵盖其中22个专业,占总量的57.89%。3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学徒制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尚不够理想,学徒制技能
人才培养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不强。
        (二)生源供给受限
        面对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常熟市自2018年起逐步增加高中学位,扩大普通高中资源覆盖面,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比例连续上升。以2019年为例,普通高中招收新生6699名,比上年增加1287名,职业学校招收新生4343名,普职比达到6:4。此外,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拓宽职校生深造路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家长和学生“曲线升学”的要求,导致一些职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虽然这些学校可能收获短期效益,但没有考虑到长远影响,相当一部分职校生一味将精力放在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以及专转本上,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发展面临两难选择。普高招生指标的大幅调整以及不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导向叠加,会造成学徒制优质生源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路虎发现4汽车之家        (三)师资力量不足
        一支数量充足、相对稳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学
徒制顺利推进的核心要素,企业师傅是育人主体的关键一元。但由于企业师傅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师傅的选拔、培养、评价等环节尚未形成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客观上造成企业师傅的人格修养、学历结构、理论功底、专业能力等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二是职业院校外聘能工巧匠与技能大师的相关政策尚未健全,企业师傅的地位不够明确,权责不够清晰,缺乏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对传授技艺绝活存在不少顾虑。
        (四)制度设计缺陷
        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操作层面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不过由于受到多重因素制约,現代学徒制的国家制度性特征尚不够明确,现有的规范多以政策性文件的形式出现,法制体系建设已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缺乏国家、地方和行业协调统一的法律依据。
        目前职业教育领域的法律只有1996年通过并予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当初的立法背景和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存在不少法律真空与模糊地带。而无论是《劳动法》还是《就业促进法》等其他普适性的法律,对于学徒制而言,也
仅有指导性和建议性的条款,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虽然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性文件层出不穷,但是由于缺乏刚性约束力,并不能真正成为指导职能部门工作的规范性依据。比如,学徒制赋予学徒“准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但是这一特殊地位却无法获得法律强制力的有效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修正)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而部分中职生入学时尚未年满16周岁,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一体化同步运行机制无形之中就与《劳动法》产生了冲突。
        二、从传统到现代:学徒制的应然追求
        学徒制(apprenticeship)主要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契约形式确立师徒关系,明确训练时限和条件等基本内容,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傅的言传身教与徒弟的观察习练为主要形式,实现某一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艺传承与持续发展的古老教育形态。学徒制是形式化教育产生以前,学习知识、技术和传承文化十分有效的途径,也是我国教育形态中存续时间最为长久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谓职业教育之嚆矢。
        学徒制在经过一段漫长的蛰伏期之后,在职业教育变革与转型的过程中,被冠以“现代
”之名得以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现代学徒制(Modern Apprenticeship)作为官方正式用语,发轫于1993年11月英国政府预算报告。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在传统学徒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由政府和行业组织主导,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企业学徒培训方式深度融合,以学校和企业协同参与为载体,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依托,以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为核心,校企双方联合培养适应行业和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2]现代学徒制最显著的特征是“五个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队伍、“教育(学校)和生产(企业)”双场域联动以及“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现代学徒制所指的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但现代并不是一个只能在时间维度上进行观照的简单概念。传统与现代,既不是落后與先进的分野,也不是保守与创新的壁垒。两者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结恰恰决定了现代可以继承传统,实现延续发展。[3]现代学徒制是在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学徒制的自我革新。现代学徒制试图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学习情境与工作场域相分离等职业学校屡遭诟病的情况。较之于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承载的价值和使命在多
个维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日益扩宽,充分凸显和表征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见表1)。
        三、从借鉴到创新:学徒制的使然路径
        西方现代学徒制起步早,为我国的学徒制项目试点乃至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经验。但是经验又容易让人产生简化理性思考过程的心理倾向,而教育规律是以情境和对象为前提的,所以我们不能教条式地理解、机械式地照搬其他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从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首批165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至今,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由无到有、由少渐丰、由浅及深的可喜局面,实现了从最初的模仿借鉴到规范治理的历史性跨越,现在正逐步进入摆脱路径依赖和推进体系创新的关键阶段,未来的发展主题也应该从“强起来”向“亮起来”转变,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迈进。
        (一)健全制度保障
        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创新,首先要从制度层面构建保障现代学徒制顺畅运行的外部环境。
[4]换言之,就是通过规则、对象、内容以及载体等要素对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行约束、调节和干预,从而确保促进其有效运行和良性发展。
        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以修订完善《职业教育法》为契机,加快现代学徒制相关法律条款的设计,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学校等不同利益主体的权责边界,将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成果法制化,依法确立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架构,使之与国家基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彼此衔接、互为支撑,形成横向和纵向多层次协调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法治保障体系,真正实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
        (二)消融资源壁垒
        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助推器,兼备内部延展性和外部适应性,这就需要我们乘势突围,打破利益格局,结合地方实际,整合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职能部门资源,组建稳定有效的跨部门合作机制(现代学徒中心),实现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有效互通与衔接,明确系统演化的方向,增强系统的有序性,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清晰完整的路线。(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