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科技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1.当今社会有多少种媒介,一一列举出来。
2.这些媒介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再从不同的媒介来分开说,当中分清重点突出。
3.面对这些负面影响,给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
4.在这种危害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样扬长避短(这个其中简单的阐述一下媒介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5.未来媒介的发展趋势。
6.对于当前的经验教训,应该怎么样来做到防微杜渐。
7.做结尾,做总结。
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 ,它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 ,其各种负面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众媒介的容器人效应。由于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 ,电子媒介对许多人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特别是青少年把自己封闭在媒介的自我之中 ,成为所谓的容器人。他们的思想、感情沉浸于传媒内容之中 ,耗费了大量时间 ,对未来漠不关心 ,视野狭窄 ,极端自我内化。
      2、造成文化快餐化和智能的降低。大众传媒传播形式的通俗化、游戏化让一些原本庄严、崇高的人文精神大大弱化 ,加上大众媒介传播的直接性和快捷性 ,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产生一种抑制和弱化作用 ,使人的智能降低 ,思维简单化、平面化 ,缺乏深刻的内涵和底蕴 ,容易形成一种庸人哲学的泛滥。
      3、发达国家形成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在于发达国家通过媒介对第三世界进行全面文化渗透、文化支配和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式递增的传播环境中 ,拥有先进技术的信息传播者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而传播技术相对落后国家或民族则被动地成为信息传播的弱势体。这种差异造成了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渗透与侵略 ,迫使弱势文化不得不接受或许是不适合本民族本文化传统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 ,导致发达国家形成文化霸权 ,出现文化的不平等与差异的扩大化。
      4、消极价值观念侵蚀精神家园。在感性发展上 ,青少年信赖于大众传播媒介 ,他们往往
视媒介为权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惟利是图等一些消极价值观念渗透在许多大众媒介作品中 ,潜移默化地侵蚀着青少年脆弱的精神家园。一些广告的消极示范效应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 ,导致炫耀性消费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大众媒介凭借其特有的欲望的模仿机制重塑社会消费行为 ,引导社会时尚。而社会消费又制约和影响着个人家庭消费 ,个人收入的变化往往滞后于个人消费观念的变化 ,与高消费者互相攀比导致了低收入阶层的超前消费 ,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5 暴力情信息对社会的危害。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和在全球范围的展开 ,为迎合部分受众的收视欲望 ,暴力情信息成为大众媒介挥之不去的附属品。大众媒介中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儿童的侵犯行为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一些意志薄弱、未成熟的青少年会因模仿媒介的暴力行为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6、对受众生理健康的影响。强烈光电、噪声对视听感官的刺激和电磁污染会诱发多种疾病 ,目前被认定与电视有关的病症有 50 多种 ———多动、痉挛、头痛、睡眠障碍、厌食、恐怖症、孤独症、胃肠道功能紊乱、近视或散光以及皮肤斑疹等。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常表现听力和视力降低、体能下降、作业效率低、缺乏求知欲和耐心等。
青少年是成长中的一代,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认知学习来适应社会道德要求,进而内化为
自己的品质,形成完整的人格。其中,大众传媒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学习途径。大众传媒从报纸、电影、广播、电视到现今的互联网络,已经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传播的信息可以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接受,突破了识字率对受众规模的影响;它还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使得成千上万的人们尤其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跟风”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3年1月发布的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www站点已达371600个,互联网络用户已达5910万,而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这些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37.3%,18~24岁的用户占37.3%,25~30岁的用户占17.0%。其中,学生就占了28.0%,教师占6.2%,公务人员占8.0%。现在各种传媒的普及率都已比较高,而且正呈上升趋势,正因为如此,大众传媒的刺激和动员对正处于转型社会中的受众(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特别是那些思想道德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甚为剧烈。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产生一种“马太效应”,即信息接受过程中的“贫”、“富”差距并非无条件的消失,相反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在信息和知识方面“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②许多研究发现,“知沟”现象确实存在。过去由于受受众规模和媒介传播信息容量的影响,受众之间的“知沟”现象存在但并不是十分明显。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知沟”现象在不同地域、不同体之间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新传播技术采用带来的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使得“老的知沟”未能填平,而“新的知沟”又不断出现,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各种信息以惊人的速度飞越空间,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等形式,大量传播可复制的讯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且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不仅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受到冲击,而且也给传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人际关系带来了变化,大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