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加装路码表
[这个贴子最后由sdbbsdbb 2006/10/05 09:11pm 1 次编辑]

[watermark]猫眼、马(码)表、电驴
    ----电动车加装路码表记
  近日,发现买了一年的小电驴明显后劲不足,特别是在电量指示灯进入中间段后,上桥乏力、速度偏慢。一来是为了知道我的电池是否需要更换,二来也为了玩一把DIY,某天突发奇想,产生了一个类似于床上叠床的念头---在电动车上加装路码表。尽管如今电动车品种多多、琳琅满目,可有路程表的车型可说是廖廖无几(而且就算有,也是机械型的,易坏难修,不用也罢)。
  有了构思,马上动手,先是上网,打开谷歌,搜索一下路程表码表电动车码表,会发现有N多的内容,可仔细一琢磨,发现适合我的只有自行车用码表。
  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性/价比。在网上其实有不少电动车专用码表,而且价格不贵,加上运费也不超过半百大洋,可一来呢用户评价一般般,二来做工实在太那个,体积大不说,而且显示表与底座还不能分离,而如果把这样的新奇东东放在公众停车场无疑是开门辑盗。因此,最终放弃了便宜的国产货,而选择了质平价贵的舶来品(我敢保证,这些玩意儿绝对是大陆生产,不过那质量就是比那些自主品牌强得多)。
  其实,选择自行车用码表比选择那些电动车运用码表要麻烦得多,一是安装麻烦,后者因为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相关因素,比如信号线的长度、磁钢的形状等;二来么,就得拜广告与宣传所赐了,具体原因下面详述。但我基于品质的考虑,再加上自己丰富的DIY经验,最终还是选择了并非最佳选择的自行车用码表。
  种类决定了,下来就是选品牌了。苏州地方小,这些新奇特的玩意儿就更是乏人问津了,先去了我的电动车所在的专卖店与特约维修店(也是某名牌产品,而且质量也的确不错),一打听,米有;再去某大型电动车4S店、米有;最后来到了最精英的自行车品牌---捷安特的专卖店。先去了人民路的那家,一看,有货,是猫眼(CATEYE),可一看我的车子,修配的师傅立马拒绝,说不是钢丝型的电动车米法装。俺不死心,再跑到附近的一家高级的自行车精品店,人家倒是样样都有,有线型、无线型,猫眼西格玛日系车改装,可那价格....几乎都是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俺好像还米发烧到那个程度,得,先回吧。
  古人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回来的路上,俺又瞧见一家卖捷安特产品的相关店,名曰无限单骑,就在市总工会对面。宽大的店堂、整洁的环境,先使人看了爽心悦目,一帮年青的工作人员给我的答复其实与第一家捷安特专卖店的师傅的说法一样,但冲着他们的那股子热情劲,我觉得有戏,只要我自己解决了磁钢在车轮上的安装问题,这个路码表一定能安装。
  在这里,先得简要谈谈路码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普通摩托车、电动车中的路程表多是机械型的,通过齿轮传动来带动一组计数器,而塑料齿轮的寿命一般都不超过三年。因此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自行车用码表都是电子型的,其实就是利用了干簧管能在磁铁的作用上发出一个电磁信号的原理而已,路码表不过是对这个信号加以利用罢了。如果要计算里程,就先测量轮周长,然后将这个周长值累加即可;如果要测速度,就用里程除以工作时间即可。
   
  好了,扯远了,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在车轮上固定那个磁钢?本来为自行车的码表,他的磁铁是用一颗螺丝固定在钢丝上的,但我现在肯定不行,电动车的车轮根本没有钢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在轮箍上打孔,二是用粘结了。
  打孔我不敢,虽有朋友说铝合金的车轮打孔很容易的,但我还是怕麻烦,还是用粘结法吧。为了增加干簧管与磁钢间的间隙距离(电动车速度快,万一车辆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那危险可大了。。。),俺去电子市场买了四块圆环形磁钢(当中可以穿螺丝),又去装饰店买了一瓶502胶水与一套AB胶。
  之后的事就方便了,再跑到无限单骑,让那儿的小伙子帮我先装上感应器(就是那个干簧管)与连接线,由于我的车是螳螂车,前面有个乌龟盖,而连接线的长度只有0.8米,因此不可能从旁连绕行,必须拆开乌龟盖。而那家店不过是单车店,店员很少有机会来处理电动车,在我做出了拆坏自保、友情助装的承诺后,他们才帮着拆下了七颗自攻螺丝,然后把感应线从龟壳的背后穿越,将码表座(连接着感应线的接头)放到了了电门锁旁。
  回家后,先用502胶将码表底坐固定在与电动车电门锁相对应的另一侧位置(注意视角,因为装的位置比下低,为方便观视,最好呈45度角),然后通过试验将磁钢固定在轮箍上靠近感应器最贴切的位置,试验方法如下:
1、用挫刀在准备粘贴磁钢的轮箍位置附近进行打磨,确保其表面平整,以确保粘贴的可靠;
2、准备一颗平机螺丝(即螺丝头是平头、而非圆头的机制螺丝),将二强力磁钢(以下称AB)分别套入,一块顶头、一块置尾,顶头的那块(A)与第三块磁钢(即在轮箍另一侧的那块,以下称C)透过轮箍、互相吸咐,以临时确定位置;而B磁钢则是起决定作用的东东,他将给感应器一个信号,以便让码表开始工作。由于平机螺丝的长度决定着B磁钢的位置。因此平机螺丝的长度是关键问题,先购买数颗长度不一、直径相同的平机螺丝,应确保B磁钢与感应头之间的间隙在57毫米(注意,是毫米!)之间,具体数值应以试验为准,千万不要照抄照搬!同时,更要注意安装,感应头与磁铁造成不能碰撞!
3、间隙调整好后,就是上下位置了,所谓上下,就是磁钢在轮箍上离开轴心的距离,这个值也要自己摸索,确定后,用记号笔在轮箍上作好标记。
  接下来就方便了,把AB两颗磁钢用502胶水分别固定在平机螺丝的两侧(A的用处是为了增加与轮箍的接触面,以增加粘着力;B是为了代替原本的路码表磁铁,由于他的磁性远大于后者,因此与感应头之间的距离可以稍大些,增加安全系数),然后把A侧挫平,使平机螺丝的头与磁钢平面完整合一,不出现凹凸,然后在这个平面上涂上AB胶,然后在轮箍上刚才做好标记的地方也涂上薄薄的一层AB胶(厚了看不见记号位置),然后用手将A磁钢粘贴在轮箍上做好标记的地方。注意以下三点:
1、手不要直接接触AB胶,最好隔一层报纸或干脆戴上乳胶手套;
2、一旦将A磁钢粘在指定位置,手不要松,紧紧地固定二至三分钟,才可松手。
3AB胶的成分主要是环氧树脂,完全固定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因此手放松后再让他静静地休息一小时。。。。。
  工程至此告一段落,之后的事就是设置码表的参数了,相信凭借着说明书的帮助,应该能轻松搞定。下来的事就是开着新改装的车,跑出去溜溜,看看装了里程表的电动车是不是让自己多了一份把握---今天,我的电池已经跑了XX公里。。。。

评价:
1、总体费用偏大,码表80+磁钢四块10元+胶水(以前购得,如果全购,又得十元)=100元,有二个方面可以降低成本:
其实,那四块磁钢完全可以舍弃,A磁钢其实只起到一个增加涂胶范围、以加大受力面积的作用,因此完全可以用较大直径的垫圈与螺帽来代替,而B螺帽更可以用原配的磁铁来代替(在实际施工中,我就是这么做的),而那个C磁铁,不过是临时测试一下位置罢了,完全可以用光驱、硬盘中拆下来的铷铁硼强力磁铁来代替。
另外,那个码表也买贵了,在网上见到的最低价其实也不过5060元,而且就在上海,因此相信如果实现团购的话,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不过由于苏州市场小、玩车一族的组织也不是很好,因此看来这一步是比较困难滴。
2、使用效果:由于目前还米有夜光型产品,因此晚上使用效果不佳(当然,如果有了夜光,相信电池又会成问题了);而且由于使用环境不佳,每次停车后都得把码表从架上取下,因此相信整体寿命不会很长。但这些都不是我自己能掌控的,里程表原本就应该安装在仪表盘内的啊。。。。

感受:
1、误导的广告与店员:开头我提到,那些国产的电动自行车专用码表的广告都提到这么一句--按照轮胎规格自行设置轮胎周长,而在捷安特店中,我被告知猫眼的码表不能随心所欲的设置轮胎周长,他只能设置规定的长度(即只能按照预置的参数设置,确无法对应任意值)。因此,我在第一次询问摸底后是把这一条作为自行车专用码表的缺点放在对比之列的。可实际并非如此。。。。。
2、网络与外语的作用:有了如上的缺憾,我不得不重新做出决择,可上网一查,发现至少与我想买的目标产品(CATEYE VELO 7)同一品牌的CATEYE TOMO XC CC-ST200 码表是有自行调整功能的,而日本产品(猫眼属日系产品)一般是同类产品用相同线路板的,因此VELO 7极有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可以说是网络给了我继续使用CATEYE的信心。
  因此当我再次去车店,决定购买前,先看了一下说明书,当发现有Get your wheel circumference Measure the wheel circumference by rolling the wheel on the ground  (前者大意为得到你的车轮周长、后者大意为在地上滚动你的车轮,以测量车辆周长)这两句话后,我就不再理会店员说的不能任意调整车轮型号的话了,他们也许因为以前米有碰到类似的情况(CATEYE的预置参数中有捷安特所有常见车型的车轮参数,但恰恰米有我的电动车的车轮参数),因此从来米去研究过这类问题。而全洋文的说明书也有可能阻碍了他们去研究与学习,因此以前有人说不懂英语的人是文盲,俺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还真是有点道理。。。。。。
3无知者无畏与风险成本:第一家捷安特店一口回绝了我装表的要求(其实第三家也一样),但我为何选择了第三家呢?道理其实很简单,第一家店的员工多是年龄偏大的资深员工,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就是不可能的,米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就算他们肯装,他们也绝不会主动提出帮我卸下乌龟盖,将连接线从龟背后穿过的建议,因为这是很麻烦、而且很危险的事。而第三家店就不同了,他们的员工年轻、热情又敢于试验,而我这个DIYFANS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尽管在请他们帮助拆卸乌龟盖时,其实是我在冒风险;但我相信,同样的做法如果放在第一家店,是仍旧行不通的,他们太懂得如何规避风险了!因此,有时必要的冒险是值得的,当然,这一切得建立在有保障、而且可以承受的的前提下(当时,如果在拆卸过程中出现问题,我最多辆人力车,把病车拖到我的特约维修部,距离不过二公里,价格估计也不会超过十元,因此,风险成本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