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改装
1980年代,东西方阵营对峙越来越尖锐,第三次世界大战大有一触即发的可能。美军的坦克装甲车辆更新加速,M1系列主战坦克、M3系列履带式战车大量进入美军装甲部队序列中。这其中悍马1.5吨级轮式越野车成为最耀眼的一款美军典型装备。从入侵格林纳达、东西德对峙、苏联解体后发生的数次海湾战争,以及中东战争都有美军悍马及其改款车的身影。作为美军在亚洲的坚定盟友的日本军队,从二战时期就渴望大规模装备类似于威利斯吉普那样的轻型四驱越野车。奈何直到二战结束都,日军的履带/轮式装备都严重落后于盟军(日本三菱助攻卡车、日产奇骏前身的小型指挥车只有少量装备日军)。在1950年代,日本三菱开始仿制威利斯吉普,然后在1970年代开始生产73式轻卡车。1980年代晚期,看到美军装备的悍马系列越野车的出表现,日本国防部决定由丰田汽车研发一款具有相似性能的通用指挥车。最终在1992年,丰田完成了一款名为“疾风”高机动车的通用军车,并由日野汽车大规模生产。1993年率先装备日本陆军富士教导学校。 1、研发背景: 在战后一直图谋军事崛起摆脱战败国身份的日本,虽然将其军队命名为自卫队,但是作为美军在亚洲最坚定的盟友,日军(这支武装部队装备的武器几乎已经脱离原先的防卫性质,全部具有极强的进攻性!)为了在步调上跟随美军,在73式轻卡车服役将近20年后,开始了以悍马为蓝本的仿制。
以丰田汽车为首的项目组对悍马进行了测试,并开始了具有日军特的二次开发。1988年开始立项至1991年底,联合丰田、三菱与日野的几家军工企业的优势力量后,从九州岛至北海道完成了在日本本土全温带的路测。最终,定装车由具备丰富军用越野车研发和生产经验的日野生产(从1960年代末期,日军的中型、重型轮式越野卡车均为日野提供)。
丰田“疾风”高机动车按照年代分类,应该算是日军第三代通用军车。在研发时就确定了,要为日军海陆空部队研发一款近乎悍马似的通用军车。可以满足日本陆军在本土反击苏军装甲洪流的军事需要;成为空军的地勤用车;拥有日本海军陆战队对我国台湾以及钓鱼岛甚至对朝鲜半岛遂行登陆作战的能力。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表明,日军装备了大约4700余台丰田“疾风”高机动车,日海陆空以及陆战队和部分后勤单位都装备了其基型车与改型车。
丰田“疾风”高机动车的原型车悍马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替代美军M系列吉普车并行拥有更大载荷和更具备改装潜力的通用平台。而丰田“疾风”高机动车虽然是在悍马的平台上二次
开发,但却是一款符合21世纪日军作战新思维的的多功能进攻性载具。在满足日本列岛本土作战的基础,可空运空投、搭载日本海军日向号航空母舰进行抢滩登陆作战的能力。其作战目标直指我人民解放军。 聪明的日本人在看到悍马的优缺点后,将“疾风”设计的充满日系车特征。上图深是丰田“疾风”高机动车轮廓;浅是美军通用悍马载具的轮廓。由此可见,“疾风”较悍马高26mm,长33mm,轴距短35mm。这就意味着疾风拥有比悍马更出的承载空间。而2.55吨的自重让“疾风”在狭小的日本本土进行3栖(陆运、空运、海运)机动时更具灵活性。经过拥有多年设计和生产民用越野车的丰田二次开发后,“疾风”高机动车在某些技战术参数上较原型车有着不少的提升。 2、技战术参数: 日本丰田“疾风”高机动车长宽高分别为:4910/2150/2350mm。自重2.55吨,有效载荷1.5吨,成员包括正副驾驶员2人、战斗班组8人,共10人。基型车分为战斗指挥型(5门设定,4人班排级指挥团队),运兵车(3门设定、搭载2+8人战斗班组)。如上图所示为日军装备的丰田“疾风”高机动车运兵型。 无论是指挥型还是运兵型车身结构不变,长宽高和轴距等参数不变,唯独车门数量变化。丰田“疾风”高机动车采用帆布軟蓬覆盖车身并具备快速拆卸功能。
上图是日军丰田“疾风”高机动车4向图。通过以上几幅丰田“疾风”高机动车图片可研判,在
整体造型和设计风格上与美军悍马有着极大的相似程度。圆弧形的前发动机舱盖,前后驱动轴占据车辆四个角,并通过增加减震行程提升通过性。
日军丰田“疾风”高机动车的前部灯具囊括:前照灯(含远近光灯)、雾灯、转向灯、侧转向灯(位于前发动机罩两侧)、防空灯(3具,2大1小),全部灯具均可单独更换。 如上图所示,上左为防空灯,左2前照灯和右1转向灯被防护格栅保护,左下为雾灯。由于前发动机罩与翼子板融为一体,所有灯具(包括侧转向灯)都集成在前发动机罩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