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作用
1、防灾减灾的作用。现代历史地貌、水文地理学研究可为现实,江河湖泊治理纺纱固沙,治理水土流失,地震预测和滑坡防治具有借鉴作用。
2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气候的长期预报、生物资源的调查,农业区划的制定,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借鉴。对历史时期动植物变迁规律及原因的研究。历史经济区域类型和区域中心的演变交通路线的择定城市分布的变迁具有借鉴作用。
3、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复原过去的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
4、对学术观念的影响。尽全时空观念;人地互动观念;
中国城市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指导今天的城市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在我看来,历史地理学研究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城市的发展战略制定上的意义。城市的发展要综合更方面的条件,考虑更方面的影响
因素,制定最合理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选择,这关系到一个城市能否健康合理持久发展。在这过程中,城市地理的研究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为我们制定战略提供了所需的各种资料,如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拥有的自然资源、人口等。这些都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二、在城市规划及项目开发和建设中的意义。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尤为重要,要想做到合理规划就必须了解城市的各方面状况。比如城市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以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在这过程中,同样的,城市地理的研究占居主导作用。它向我们清楚的展示了城市发展的各种条件,为城市合理规划和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依据。原有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资源等结合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要,通过合理规划论证后开发出来的新旅游项目。因此,城市地理学为城市的合理规划及项目建设提供了各种所需资料,在城市合理规划和项目开发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近代以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不合理发展给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相关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
严重,空气污浊、烟雾漫天在合肥的某些地方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了。每到夏天在市区里,总会感到到处弥漫着汽车尾气的味道,令人难受。每年春夏交替之际,合肥郊外农作物收获后焚烧秸秆,都会导致合肥市区烟雾弥漫,制定这些措施依据的知识来自于城市环境、气候等的研究,即城市地理的研究。而城市地理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一部分,因此,从中可看出历史地理研究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没有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就不可能制定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四、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实力雄厚的中等城市都开始进入城市快速扩张阶段。但在这个快速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领域转移引发的问题、伴随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日趋显现的深层次社会矛盾、由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城市贫困化、由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而引发的问题以及各种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当前城市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学科的积极参与,其中城市地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合肥近年来发展迅速,伴随着快速发展出现了拆迁困难、胡乱拆迁、“城中村”现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合肥应该根据合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实际需要,结合多学科知识,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加强城市管理、制度、结构化等方面的理论分析;
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从深层次上挖掘原因并探索解决的思路;在土地利用、城市就业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同时应更关注城市流动人口等弱势体和边缘体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状态。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意义远不止以上四个方面,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条件不断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以及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历史地理学将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河产生文明的标志:文字——甲骨文的出现、金属工具的发明使用、建筑领域城市出行的出现村落聚落、大型礼仪性宗教建筑出现。
问什么黄河流域最早产生文明?(1)温带气候有利于文明产生(2)土壤厚重疏松厚重的黄土层肥力好(3)足够的水源,水系发达水量丰富。
温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传统农牧分界线发生北移,农耕区逐渐扩大。青海东长河表现,东段北移至燕山 燕山南路。陇山西,东达辽水下游。(2)经济作物北移产生多样化的种植气候(3)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周期缩短,农作物产量总产量提高。
明清小冰期:特点 寒冷多灾 顺治年间 贵州西部连降大雪40天。清中后期太阳活动和彗星行星天文活动的变迁加速了极端天气的发生。影响: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东北民族南迁,改变原有生存模式从事农耕,北方沙化扩大。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
演变规律:1历代行政区划的建设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性;2同一个王朝行政区划的数量表现出由少逐渐变多的趋势;3历史同期行政区划的变化既发生在朝代和朝代之间也发生在朝代之内;4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以最高级最频繁,最低级最稳定;5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行政制在地方行政中往往处于最低一级;6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从秦朝到清朝约可分为三个时区:两级制,三级制,四级制;7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发生变化的结果。
特征:1政治性,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地方额管理手段,关系到中央政权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行使权力;2阶级性,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目的的手段;3地域性,行政区划体现了一定的空间范围,不同的行政区划反映不同的空间地理景观和历史发展过程,;4综合性,行政区划是多元的,多层次的综合体,涉及到不同的空间的部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
工程;5继承性,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都是在前期的基础上形成和简历起来的;6相对稳定性,行政区划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及地理因素,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但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7动态性最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庞大体系中,是依附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及自然条件的。
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
答: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或可能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活动的背景,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
人类社会,包括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地理环境是怎样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呢。首先从经济着手。一谈到经济,就离不开劳动生产,可以说生产。首先,它与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一种数量关系,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促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不平衡性。自然条件的优越与恶劣,自然资源的丰富与贫乏,如气
候的好坏,土壤的肥沃程度等,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地理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特点,而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特点则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随着生产关系之后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等的性质和特点。换言之,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一个方面的地理环境,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主要是通过它对生产力的影响而间接起作用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从而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不平衡性,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地理环境还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同的特。这种特又影响了它们的生产关系、社会组织和上层建筑。不同特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不同特的政治制度。观古宜鉴今,无古不成今。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去解释现代自然地理,社会发展,人文背景等因素的演变历程,探索其演变规律及内在原因,无疑会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许多借鉴和参考,可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规律性的预见。一,历史地理学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现代历史地貌、水文地理学研究可为现实江河湖湖泊治理、防沙固沙、地震预测和滑坡防治提供许多借鉴和参考。B历史气候地理和历史生物地理研究为经济建设中气候中长期预报、现代生物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制定,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历史经济区域类型和区域重心演变、交通路线的择定、城市分布变迁、历史地名研究对今天经济
建设的借鉴十分具体和直接。现代C现代历史地理学中的文化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环境起始因素研究,一个是复原过去的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对现代文化建设有较大的借鉴参考意义。二、现在历史地理学对学术思维和观念的影响: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和手段上借鉴了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使学科的研究思维、研究方法、研究手段都与其他历史学的分支有所不同,这便使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不仅对历史地理本身的认识远远深于传统历史地理学,也使用现代历史地理学思维方式,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历史学的许多问题具有新意。
政区演变与中国政治制度的关系
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由于第一级政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往往特别大,土地人口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的力量,甚至是造成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总总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而作为州县一级政区的财力和军力对中央政府往往不存在实质性的威胁,所以变化相对不大。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独立的自然属
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所以中央与地方一级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完全打破了这种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行政区,有时往往走向极端。这种将自然地理单元分割,文化认同差异鲜明而形成的省区内部,往往一时文化认同感差,难以形成独立的经济体,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也不利于形成与中央对立的区域文化认同,其目的主要是削弱地方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出现。
三、政区演变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政区的主要职能是经济上职能,替中央或上级行政单位在一定区域内组织生产;完成国家在本行政区内赋税征收任务。历代封建统治者划分政区都多以经济指标来划分。唐宋以前北方地区政区数目多,幅员小,而南方地区政区数目小,幅员大。这主要是与中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流域,人口密度大相关。唐宋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南迁,南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响应政区逐渐增多,这样在历史上,中国南方地区的地方行政区比北方地区变速要大。
四、政区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
一是在划分行政区域时,在考察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的同时,还要考察文化的认同感,然而行政区域的形成又反过来有利于区域内文化的一体化,进而促使文化认同感的产生和进一步强化,只是这个过程十分缓慢。研究表明地方行政制度设立与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些特殊的关系。如崇尚数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