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古希腊悲剧的现代演绎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伦理解读
现代
赵艺瞳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现代美国剧作家,美国民族戏剧奠基者尤金•奥尼尔在1924年创作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剧作中,人物的情感与贪欲交织成一条复杂而悲怆的线索,在不断走向高潮的情节之中使人物完成了由欲望走向真爱的救赎,在彰显了十分明晰的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同时,也给予了这部作品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中继续得以深度研究的可行性。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文学伦理学;古希腊悲剧
一、越界的伦理禁忌:《希波吕托斯》中关系的再现
《榆树下的欲望》的情节是以老凯勃特一家,包括年迈而专制的父亲、年轻而魅惑的后母、英俊而健硕的继子所构成的复杂的三角人物关系为主要线索。剧中父亲老凯勃特冷漠自私,心中只有他的田庄;亲生儿子伊本对父亲恨之入骨,怀有深重的恋母情结;后母爱碧本想引诱继子伊本并获得田庄继承权,最后两人却产生真正的爱情并共同走向死亡——故事中这样的一种混乱家庭伦理,令人不由得联想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
公元前428年,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在酒神节戏剧比赛中凭借着《希波吕托斯》一举摘得当年的桂冠。这部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杰出作品讲述了有关于一个叫作希波吕托斯的悲剧人物故事:希波吕托斯是雅典国王忒休斯的儿子,他因崇拜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而招致了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的愤怒,于是阿芙洛狄忒便设计使他的后母菲德拉对他这个继子产生了强烈的爱情。剧中菲德拉由于向希波吕托斯求爱不成而羞愧自杀,却在临终前留下遗书向国王忒休斯控诉是希波吕托斯企图侮辱她,而忒休斯听信谗言,一怒之下借助海神波塞冬的力量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希波吕托斯活活拖死。
在古希腊悲剧中,伦理禁忌往往是悲剧的基本主题,主人公的不幸多与有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针对人的性与暴力所制定的两大禁忌便是“”与“弑亲”,尤其是建立在严格禁止基础上的“禁忌”,一旦触犯,便要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以古希腊三大悲剧《俄瑞斯忒亚》《俄狄浦斯王》以及《美狄亚》为例,这些堪称古希腊悲剧典范的作品中也都存在着“”与“弑亲”的情节。在《希波吕托斯》中,后世研究甚至还由这种关系进一步衍生了继母爱恋继子的“菲德拉情结”。
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所不同的是,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一剧中,男主角伊本对其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极端怨恨的,而女主角爱碧也仅是为了寻一个安身之处并觊觎财产,对已经70岁且冷漠自私的老凯勃特同样没有任何情感。后来男主角伊本在情与欲的作用下与继母爱碧发生了亲密关系,关系就此诞生,而在故事的结局中两人为了守护真正爱情而一同赴死,更使得这种越界的伦理禁忌变成了无可逃脱的真相——伦理秩序一旦被这种关所打破,那么人物的未来在情节发展中
也更是无限地向悲剧所靠拢。
奥尼尔在《榆树》中巧妙地将《希波吕托斯》进行了故事置换,在剥除《希波吕托斯》中的宗教信仰所带来的影响后,将伦理环境嫁接在现代美国社会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并且体现出了对剧中人物有关于情感与道德问题的考量,更使得《榆树》这部作品显得真实可感,在更为深刻的伦理混乱之中对古希腊悲剧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
二、错位的伦理身份:《榆树》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可谓是古希腊神话中最富有悲剧彩的人物之一,而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杰作《俄狄浦斯王》中,也正是将俄狄浦斯自出生起便背负“弑父娶母”的神谕,终其一生也难以逃脱命运捉弄的悲剧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弗洛伊德也根据俄狄浦斯的故事从中演绎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学名词——“俄狄浦斯情结”,即男孩因想占有母亲而极为憎恨父亲的心理。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男主角伊本在剧中便明显地表现出了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在戏剧伊始,通过伊本与两个哥哥的对话,便可以察觉到他对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一方面,他对他的父亲恨之入骨:“他不是我的(爸爸)……我不是他的——我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我。”他怨恨着老勃朗特令他的母亲每日过度操劳而死,“他杀了她!……难道不是他让妈妈像奴隶一样劳作而累死的吗?”而在另一方面,他对于母亲却表达出了极为强烈的依恋与思念之情:“我是妈妈的孩子——每一滴血都是!
……我是她的——她的孩子。”
而伊本的“俄狄浦斯情结”除了表现在对于母亲的无限依恋与对父亲的强烈厌恶之外,奥尼尔还更进一步将症候表现在了伊本对于父亲的所属物所具有的近乎偏
作者简介:赵艺瞳,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