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50东中部经验丨
D
本文为2017年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霞山区民政局社会学实践教学基地》项目
王育煌 曹望华
(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广东湛江 524088)
【摘 要】 潮汕“营老爷”习俗是广东潮汕地区人们为祈求阖家平安、富贵而举行的祭拜神明的庆祝活动。作为一种文化习俗,潮汕“营老爷”习俗既具有维系情感、传承文化的积极价值,又存在浪费资源、麻痹心理等负面影响。因此,潮汕“营
老爷”习俗的现代传承,既需要对这一习俗加以全面认识,转变政府观念;又要积极培养传承人,加强文化认同;还应当主动
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
【关键词】 潮汕地区;“营老爷”习俗;文化审视;传承
潮汕“营老爷”习俗是潮汕地区人们为祈求阖家平安、富贵而举行的祭拜神明的庆祝活动。“营”是指游行、回绕;“老爷”是指供奉在庙里的各种神明;“营老爷”是指把各种神仙抬出来在乡里巡游。在潮汕,“营老爷”并没有统一的形式,比较典型的有澄海涂池村和盐灶村的游神、潮阳棉城双忠游神、榕城的城隍老爷出巡等。
一、潮汕“营老爷”习俗的历史与现状
1、“营老爷”习俗的历史变迁
潮汕“营老爷”习俗历史悠久。潮汕祖先大多是由中原明清时期所称的河洛和河东地区南下福建而后迁入粤东地区,在千里迢迢的迁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苦难险阻,而为了对抗恶劣的环境,使自己能够生存下来,他们冒险开拓,为自己打造生存的空间和机会,在潮汕人奋力拼搏抗击险恶环境的过程中,游神活动就慢慢兴起。潮汕人所祭拜的神,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神明,一类是潮汕祖先。潮汕人的祖先是曾为潮汕地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或是一些为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忠义之臣,潮汕人为了纪念他们、弘扬他们的精神,而将他们视为神明供奉起来,为后世所纪念,如潮汕某些地区为纪念为国死难的唐朝名将张巡、许远而形成的“双忠”文化节以及《汕头史志》关于游神习俗中记载了由于在灾荒期间开荒济民而被朝廷开罪的王伉,为了纪念他而形成每年的正月举行“安
济圣王”的出游大会。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潮汕“营老爷”活动潮起潮落,它的发展随着政府对于“营老爷”习俗的政策、态度而改变,尤其是近代以来由于民主与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强烈冲击着传统的民俗活动,潮汕政府对于潮汕地区的“营老爷”习俗活动也采用不提倡甚至禁止的做法。期间,“营老爷”习俗大受影响,“营老爷”活动慢慢地减少,甚至于没有再举办。直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环境相对自由,文化环境相对宽松,政府慢慢地由禁止转向默许,潮汕“营老爷”习俗才开始复兴,重新焕发活力。
2、“营老爷”习俗的现状分析
(1)不变的文营形式。潮汕地区每个村落“营老爷”习俗的时间和所迎的神、采取的形式是有所差别的,有的村落采取的是武营的方式,有的则是采取文营的方式。如澄海涂池村的“营老爷”习俗是典型的文营形式,有着比较稳定的活动内容:由女性组成的锣鼓队和扛旗(潮绣标旗)的队伍,由男性组成的吹箫队和打鼓队,年轻女孩组成的唱队团体进行着多年不变的表演节目和熟悉的乐曲。人们对于“营老爷”活动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在减弱,不变的内容、形式使得“营老爷”活动没有了新鲜感,吸引力越来越小,人们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现在涂池村“营老爷”活动
可以用“平淡”来形容。
文营形式虽然看起来是相当的文明,但是却是吸引不了更多的人来观看,整个过程是在安静的氛围下完成的,当它结束时,人们感觉却似乎从未开始过。因此现在“营老爷”活动似乎陷入瓶颈,文营太过平凡、冷清。因此,如何创新文营活动,使其与现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确保文营形式的吸引力,是现在迎神活动急需思考的问题。
(2)壮观的武营形式。相较于文营,武营的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去观看武营活动的众更多,拥有更多的观众,而且这些众并非只限制在潮汕人,其中有许多外地人是在这个节日中特地过来观看的。武营中最为著名的是盐灶村的“营老爷”活动,盐灶村是属于盐鸿镇的一个自然村以林姓为主,村民是多以垒灶煮盐为业,这也是盐灶村村名的由来,盐灶村村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村中的祠堂林立,古建筑保存完好。盐灶村的“营老爷”活动形式是武营的方式,而且对于活动的内容、方式也是保存的较为完整。
盐灶村每年的“营老爷”活动,人山人海,场面壮观,气氛火爆,可以感受到每个人被调动的激昂情绪。观看的人们可以无限制地同游神队伍争抢神像,甚至伴随着暴力与野蛮。然而,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不认为这是野蛮的行为。在人们看来,“营老爷”活动就是以这种看似野蛮的形式存在的,再加上一些流传的典故,使得人们认为这就是“营老爷”习俗的本来面貌和应然状态,长久以来的习以为常以及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人们忽略了其中所存在的可能已经与现代社会发展有些格格不入的因素。
二、潮汕“营老爷”习俗的文化审视
1、“营老爷”习俗的积极价值
“营老爷”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一种对神的信仰,是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潮汕人心目中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是与神密切联系的,神是能够控制与影响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因此神对于潮汕人而言是有较强的心理威慑作用,有时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
(1)团结的纽带。“营老爷”习俗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文化特,这种习俗文化促使潮汕人相互认同,也正是有了这共同的文化联系,潮汕人才能够团结一致。营老爷习俗对潮汕文化影响至深,其中传递着的是一种力量,表现的是强烈而持久的民间意识形态、地方认同心态和血缘家族关系连结的心理化倾向。
“营老爷”习俗是人们自我保护、寻求心理安慰的需要。潮汕祖先在与恶劣环境的斗争中,将自身的安全交由神明来保护,因此在潮汕人心目中,神明有着保护人们安全的巨大力量,而通过祭神可以得到神明的保佑,可以比较安心的生产和生活。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2月下旬刊
M 丨东中部经验D
“营老爷”习俗有着强烈的整合功能,能为亲朋好友相聚提供良好契机。在游神活动时,人们会邀请亲朋
好友前来观看,借此机会聚会,联络彼此之间的情感。“营老爷”习俗有利于加强村民的凝聚力,有利于加强彼此的认同感,有利于调节村里平时安静的气氛,有利于促进邻里和睦、加深邻里关系。在活动期间,各家会把自家的祭品摆放在门外,在门外等候神像的到来,这时你或许会察觉到平时似乎没什么联系的人居然也能到共同的话题聊起天来,大家围坐在一起,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也正是在这不停地交流中,邻里之间增多了对彼此的认识与了解,减少了彼此的陌生感。“营老爷”习俗还具有娱乐的功能,能为辛苦工作一年的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自己的机会。在活动期间,不管男女老少,都在尽情的娱乐玩耍,其中融入了对过去收获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人们也借此释放身心的压力,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
“营老爷”习俗是在外潮汕人的情感纽带。在外的潮汕人通过家乡传递有关“营老爷”习俗的信息,使人们聚焦于同一个话题,共同的文化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拉近了人们的距离,维持了人际关系。对于那些从小就飘洋过海、远离故乡,在外打拼的潮汕人而言,这个日子更具意义,为此他们可以不顾路途遥远千辛万苦赶回来参加这一热闹的活动,这是他们儿时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也是关于故乡记忆浓重的一笔。“营老爷”习俗已然成为了情感的纽带,传递乡情的平台,是勾起人们对于家乡记忆的独特方式,这种对“营老爷”习俗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增强海内外潮汕人的凝聚力。
(2)文化的传承。潮汕“营老爷”习俗同其他地方过年过节祈求合家平安、五谷丰顺、六畜兴旺、生意兴隆等的各种活动有着同样的目的,同时穿插于“营老爷”活动仪式中的具有潮汕地方特的娱乐性节目,
可以使人们主动的去接触潮汕文化,这有利于潮汕文化的传承,也可以丰富潮汕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在2014年的潮州青龙庙会文化踩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饶平布马舞、英歌舞、文里鲤鱼舞、舞龙、舞狮、潮绣、金漆木雕等传统民间艺术在“营老爷”习俗这个平台上得以展示、传承。而出门在外的潮汕人不仅把家乡的这些文化习俗带到侨居地,也将他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带回家乡,吸取其中积极的因素,推动潮汕文化不断更新、发展,促进潮汕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传播交融。例如马来西亚柔佛州八邑会馆副会长、二十四令鼓创始人之一的陈再藩先生是一位地道的潮州文化人,他为二十四节令鼓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汲取优秀先进的资源,使得潮汕的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营老爷”习俗的负面影响
(1)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任何文化都具有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性。与其他民俗文化相比,对于神的信仰本身就离不开封建迷信的消极影响,因此作为神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营老爷”习俗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潮汕“营老爷”习俗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焚烧大量火纸、香烛、纸品以及要摆上丰盛的祭品,但是大量的烧火纸、纸品以及燃放大量的爆竹是会对空气、环境造成不小的污染。同时大量的祭品则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这些祭品大多数情况是无法吃完了,而大量的祭品往往价钱不菲,因此对于生活比较拮据的家庭来说这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2)身体危害和心理麻痹。因对于如何才能获得神明保佑的理解有所不同,潮汕各地“营老爷”习俗采取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以武营形式为例,在盐灶村,一个典故的流传从而使得人们认为“老爷”是喜欢挨揍的,认为对“老爷”是越揍越兴盛,因此在“营老爷”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粗暴、野蛮的行为:拼命保护“老爷”和争先恐后的想要把“老爷”拖下轿子的双方,互相的撕扯,用尽一切的力量,场面的混乱,在旁观者看来似乎与打架别无不同。在这一环节中,站在“老爷”背后的人,为了保护自己所处的位置,会向想象的“敌人”扔香火,因此烧坏衣服已经屡见不鲜了,这一切都加大了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机率,特别是活动的这一环节大多是有青壮年参加的,一旦人们控制不住情绪,不管不顾,一不小心局面可能就会失控,从而出现混乱、踩踏事件。除了这些表面可观察到的不利、负面的影响外,对神明的过度信仰本身也对人们心理方面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人们在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时,第一反应是去祈求神明的帮助和保佑,而不是去很好地、积极地去采用科学的方法寻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从人的方面入手去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惯性”都不利于科学、自身更好的发展,也容易造成心理麻痹的消极影响。
三、潮汕“营老爷”习俗的现代传承
1、打破旧有观念,重新认识“营老爷”习俗
如何重识潮汕“营老爷”习俗,重塑潮汕“营老爷”习俗的政府观念,已成为建设潮汕区域文化必须反思和
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政府对于“营老爷”习俗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解读,不能只是单纯的认为它是一种封建迷信而加以抵制,全然漠视它所包含的文化功能和意义,要转变态度,破除这种带有偏见的看法和观念。但目前的情况是即使是最近的十几年,政府依旧无法对“营老爷”习俗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明确的态度,虽然在“营老爷”活动期间不会强行制止游神活动,但政府的态度依然模棱两可甚至是消极的。而要实现政府态度的转变,首先政府人员应该放下成见,把它当成是一项普通的民俗文化,而不是贴了标签的文化;其次要对“营老爷”习俗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在对其有一个相对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引导“营老爷”习俗走向适合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积极探究如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一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使其能够成为宣传潮汕文化的一个品牌;再次,要给予“营老爷”习俗一个相对比较自由、宽松的生存环境和空间,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
2、培养传承人,加强文化认同
一种习俗要得到传承,首先要培养传承人,这是关键的环节。在“营老爷”习俗中,有许多已婚女性除了扮演观看者的角之外,同时也扮演着拜神者的角。“拜”是重要的步骤,是习俗的组成部分,有了拜,习俗活动才算完整。已婚女性在“营老爷”习俗的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她们对于“营老爷”习俗的态度将决定了她们对这一文化习俗的认同。为了更好地让她们扮演好传承者的角,要使她们对于“营老爷”习俗的缘由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使她们了解这种习俗背后所隐藏的意义和作用,要加固、提升这一习俗在她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摒弃一些糟粕的思想观念,适当加入一些当代的先进理念,为
年轻一辈更好地接受、吸收,努力使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信仰。要对她们的思想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她们去除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同时在她们祭神时,对于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行为逐渐去除,而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代替。而作为年轻一辈要为“营老爷”习俗带去创新,要对“营老爷”习俗的历史发展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要积极参与到“营老爷”习俗活动中去,特别是参与到整个活动流程安排中去,为活动创造新的内容,增添一些能够体现潮汕文化的节目,为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不能只是依赖老一辈人,对于活动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要积极的改造,比如改变习俗游神活动中一些太过粗暴的场景,采取一些既能调动气氛,又不太狂野但
51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2月下旬刊
M 52东中部经验丨
D现代
也能够表达原来这个环节的基本意义的形式。
3、主动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
社会文化组织可以为“营老爷”习俗的对外交流牵针引线,为其创造机会,在立足于潮汕文化本身特点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文化在关于如何传承方面的经验,使得这项文化活动能够更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更能与现代发展要求相一致。同时,潮汕地区的相关组织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对外交谈、学习的机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学会主动去吸收新鲜、先进的因素从而促进这项文化活动的传承与发展,而不能只是“闭门造车”。例如可以与马来西亚、台湾等有着同样游神传统,特别是居住有许多潮汕人且有游神活动地区的文化组织进行交流——探讨为何马来西亚新山的游神活动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承认,为何能使游神活动打造成一项活文化,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其中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特别是新山的游神活动可以说是与潮汕地区的游神活动有着同根的联系,因为这项活动是由潮汕人带过去的,因此是什么因素促成了游神活动真正的成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借鉴和学习的。除了与外界具有相通文化的地区进行相互交流、借鉴以外,潮汕地区的社会组织在其他地区可以举办些类似文化宣讲会的活动,包括潮汕的特文化、建筑、小吃等展示、宣讲,使得非潮汕人对于潮汕文化有一个认识、了解,从而吸引他们去到潮汕地区,更深一步了解潮汕,打破人们对于潮汕地区固有的认识,要让人们认识到潮汕地区的发展与转变。
四、结语
潮汕“营老爷”习俗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能给人们带来积极心理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人们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增强生存的勇气和信心,起着振奋人心的“强心丸”作用。“营老爷”活动对
于潮汕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项祭祀活动,更是凝聚、团结潮汕人的一股力量。千百年来,潮汕人通过“营老爷”习俗将具有潮汕特的民俗文化代代传承下来,使得潮汕文化能够绵绵不断,同时也通过“营老爷”习俗将潮汕人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展现出来,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传承潮汕文化的重要方式。
【作者简介】
王育煌,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曹望华,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第二,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人才建设。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这使得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进步非常可喜。建立应急管理人才库可以为应急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智力保障。各级政府应当集思广益,加强人才库中专家的选拔和聘用。可以说,这些专业人士拥有过硬的政治信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遇到突发事件之时,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可以帮助政府或者其他应急管理人员,更好的做出科学决策,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应急人员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陈子姝.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理措施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7(11)6-7.
[2] 吕冬艳.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J]. 社区医学杂志, 2016(24)65-69.
[3] 王云鹏.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政府引导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6.
【作者简介】
戴 鸿(1979—)女,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的盈利空间增大,体现了政府对资源控制权的让渡。据此,内蒙古未来会面临一般预算收入与支出相比不断下降趋势,财政施策空间收缩局面。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成为考验自治区各级政府施政能力的重要标杆。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张的财政政策,在财政资金约束机制下,需要各级政府综合考量和分析判断当地社会发展与经济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要让“取之于民”的资金真正“用之于民”,用在刀刃上。从全区情况分析,内蒙古目前还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省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很小,经济结构还很不合理;经济的短板是“四多四少”和“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需要在“调结构”和“补短板”方面精准发力,对症下药。当下国际国内形势多变,要实现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三个扎实”要
求,尤其是“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点,势必在响应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下,根据区情,制定符合我区发展的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稳定
良好的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 曲韵.改革开放四十年·理论探索与研究(下卷)
[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41.
[2] 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J].求是,2018(2)79-82.
[3] 高培勇.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积极财政政策.[N]《经济日报》,2018-10-15.
【作者简介】
于光军(1963—)男,汉族,吉林吉林人,硕士,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乔 瑞(1984—)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硕士,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
研究员,研究方向:财政学.
(上接第19页)
(上接第49页)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02月下旬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