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新闻知识(2003.8—9)美国现代报业竞争
与黄新闻浪潮
王蕾岛zl移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l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报刊经营全面转上商业化轨道,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美国报业的主体。
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以及报业初期垄断现象的出现,使发展于煽情主义新闻基础上的“黄新闻”迅速演变成美国现代报业的一种主流新闻样式。美国新闻史上曾出现两次典型的黄新闻时期。
一、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美国报业竞争
l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城市的兴起,通讯工具的大发展以及大企业巨头的出现等等。美国由此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整体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的兴起、经济的发展、移民的大量涌入及教育的普及,使美国报业拥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由近代报业演进为以商业报纸为主体的现代报业。
1、报业发展的特点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阶段,是美国报业发展中的重要转变时期。报纸的种数越来越多,其发行量成百倍增加,报纸的普及率空前扩张。报纸主要由社会力量创办,其经营纯粹商业化,主要依赖广告费和发行费。
从1870年至1900年,全美报纸数目增加了3倍,每天的销售量增加近6倍,报纸订户从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0%上升到26%,周刊数目增加了2倍。①据统计,1880年全美报纸有7000家,到90年代增至12000家。@与此同时,报纸销量也在飞速上升。所有日报总销量从1870年的260万份上升到1900年的1500万份。③由此美国报业形成一条“90年代的分水岭”,它标志着美国资本主义新闻事业进入现代化的时代的进程已经完成。
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报纸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报业集团,报业的初期垄断开始发展。因此,报业的商业化、社会化和垄断趋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代报业的主要特点。
2、报业竞争的后果
这一时期的美国报纸生机盎然,新闻报道活动声势浩大,报纸编辑风格鲜明。由于受自由竞争的经济原则和市场机制因素影响,美国社会商品化现象严重,任何东西都能成为商品,新闻理所当然未能幸
免。然而市场需求是有限的,最能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商品才能带来高额利润。于是,美国这些大众化的报纸传播功能发挥的重心移向娱乐性题材的提供上,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传播转向大众品味的问题。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许多报纸为了争夺读者、提高发行量及在竞争中取胜并谋取良好收益,不惜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报道犯罪、情、丑闻和社会猎奇之类题材的刺激性新闻,对之进行夸张渲染。在版面设计上,这些报纸追求视觉效果,编制故作惊人的通栏加黑大标题,标题内容也极尽煽情之能事。采用大幅图片和彩。以此引起轰动效应,刺激社会神经,吸引读者关注。这类新闻被人们称为“黄新闻”,这一时期被称为美国新闻事业的“黄新闻时期”。
黄新闻的确曾为一些报纸拓宽了销路,赢得了利润,但也损害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许多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此,美国社会在这一阶段虽然文明程度提升了,文化水平却反见降落,对此,大众化的报纸难辞其咎。
二、黄新闻的定义与特征
1、黄新闻的定义
美国新闻学教授埃默里父子曾在合著的《美国新闻史》一书中从一般性质意义上给黄新闻下了较为
准确的定义:黄新闻从最坏情况来说,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黄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的、华而不实的、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塞满了普通人赖以获得消息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最糟的是,他们不仅不起社会领袖的作用,反而为犯罪和暴行开脱。④
·38 万方数据
新闻知识(2003.8—9)·问题探讨·
我国学者李磊对黄新闻的定义是:黄新闻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
2、黄新闻的特征
从新闻内容及版面形式上来看,黄新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由此区别于其他新闻样式。
以夸张刺激的手法,刻意报道诸如天灾人祸、暴力犯罪、政治丑闻、黄艳遇、明星秘闻等低俗趣味的题材:使用各种欺骗手法,捏造新闻和访问记,以假科学、假学术及歪曲性的标题蒙蔽读者;出版星期日刊,刊登各类肤浅刺激的文章及彩滑稽连环画取阅大众;滥用图片,甚至偷窃和伪造照片;
运用煽动性大字号黑体字或套红印刷标题,夸大普通新闻,制造轰动效果;对民众表示虚假同情,发动社会改革运动,以图增加报纸销量。
3、与煽情主义新闻的区别
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对二者的区别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黄新闻与煽情主义新闻并非同义语。尽管黄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之上,也是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但煽情主义新闻是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的特征之一,而黄新闻则是19世纪末现代资产阶级报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煽情主义新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定产物。黄新闻不仅在煽情的程度上超过早期的廉价报纸,而且在编排版面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上文所述:
三、黄新闻的泛滥(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叶,美国报业走向垄断时期所出现的媒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日益成为新闻媒体最高准则的追求高额利润原则,是引起黄新闻泛滥的根源。
1、黄新闻的由来
淡到黄新闻的产生,就不能不提到两个报人与两份报纸:普利策和《世界报》,赫斯特和《纽约新闻报》。
1883年,普利策到纽约办报,买下即将破产的纽约《世界报》,他通过多刊登有人情味和耸人听闻的新闻打开报纸销路,吸引读者注意报上有关社会改革的新闻和文章。他对该报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注重报道重大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的同时,大量报道犯罪、灾祸、意外事件和趣闻,甚至人们在街头和咖啡馆里闲谈的事,也被绘声绘地报道出来。《世界报》还致力于创新版面,率先采用木刻插图和彩
连环画活跃版面。
至1892年,报社资产由34万美元发展为1000万美元,每年纯赢利达百万,成为资本主义大企业。@《世界报》的成功引起其他各报的纷纷仿效,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便是其中之一。
该报与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与《世界报》相比,《纽约新闻报》版面的刺激性与新闻内容的煽情性,可谓“青出于蓝而远远胜于蓝”。
当时《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滑稽漫画专栏“黄孩子”,主人公黄孩子是一个身穿黄睡衣,无齿傻笑的男孩,走街穿巷,对以社会新闻为主题的时事发表观感,是纽约家喻户晓的人物。为
了在竞争中取胜,赫斯特不择手段地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人马挖了过去,在《纽约新闻报》也开辟了“黄孩子”专栏。于是,两报同时出现“黄孩子”,纽约的戏院上演黄孩子戏剧,商店也打出黄孩子的广告,一时间黄孩子风靡纽约,成为《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的象征。人们联想到两家报纸充斥的刺激性新闻,于是称这种新闻为“黄新闻”。由于赫斯特将黄新闻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被称为黄新闻大王,其名字成为黄新闻的同义语。
2、黄新闻的发展
在《世界报》与《纽约新闻报》的领头之下,黄新闻迅速蔓延,许多报纸争相登载黄新闻,动辄对一些小事极尽渲染、煽动之能事,唯恐天下不乱。各报还经常发动虚伪的社会改革运动,力争扩大报纸发行量。
1898年,在美国黄报纸的大肆渲染鼓动之下,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了。美西战争是美国对外扩张、侵略的开始,在美国黄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喧嚣鼓动的报纸中,赫斯特与其《纽约新闻报》更是积极踊跃,制造了许多轰动一时的事件,报道了不少其真实性也值得考究的新闻。他曾于1897年派画家雷明顿前往西班牙殖民地古巴挖掘新的新闻资料。雷明顿到达后看到一切平静,希望回去,赫斯特立即回电:“请留下,你提供图片,我将提供战争。”尽管事后赫斯特极力否认,但他对美西战争的爆发所起的催化作用不可否认,史学家们经常称这场战争为“赫斯特的战争”。
对美西战争的狂热报道,赫斯特和普利策都发了大财。《纽约新闻报》、《世界报》的销量均超过100万份,前者最高时达到了150万份。至此,美诬战争和赫斯特、普利策黄大战把美国的黄新闻推上了最高峰。
·39 万方数据
·问题探讨·新闻知识(2003.8—9)
普利策与赫斯特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新闻,很快引起全国报纸的效仿,并于1899—1900年达到高潮。据调查,1900年21个报纸集中的城市里,约有l/3的报纸纯粹是黄报纸,其中辛辛那提、圣路易和旧金山更是黄新闻的中心。⑦《丹佛邮报》是最“黄”的报纸,《波士顿邮报》、《费城询问报》也是典型的黄报纸。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新闻在美国出现后,迅速蔓延到美洲以外的其他地区。欧洲的英、法、俄,亚洲的日本、中国等相继出现了一段黄新闻的潮流,黄新闻最终在世界范围内泛滥起来。
3、黄新闻的衰落
1901年以后,《世界报》与《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趋于缓和,普利策早已厌倦了这种竞争,逐渐取消了《世界报》中的黄新闻。庄重报纸如《纽约时报》的兴起,赢得了众多读者的欢迎,人
们对黄新闻及其负面影响越发厌恶,因此,黄新闻由盛极逐渐走向衰落。
1901年9月,赫斯特通过《纽约新闻报》煽动刺杀了麦金莱总统,引起社会公愤,读者纷纷起而抵制《纽约新闻报》。诚如《赫斯特传》的作者史潢堡所评述:“这一种黄新闻的竞争,惹起读者们的憎厌,到了一个高潮,不少俱乐部同时不订阅这两家报纸不少公民团体要求政府出面抵制。……”@
从此,黄新闻一蹶不振,数年后,黄新闻的浪潮才平息来下。
四、黄新闻的新浪潮(20世纪20一30年代)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又出现以《纽约每日新闻》为代表的、以暴力情文字加大幅图片的“黄新闻”为特征的现代小型黄报纸,由此掀起了席卷全国的黄新闻的新浪潮,并持续了10年之久。
1、黄小报的兴起
在耸人听闻的刺激性新闻方面,这种新的浪潮比起前期的黄新闻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型黄报在美国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受到英国同类报刊的影响,但也是顺应了那个荒唐、怪诞、疯狂、喧闹的时代的精神,为文化低下、心灵空虚、寻求刺激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处所,因而大受公众欢迎。
1919年6月26日,帕特森在纽约创办《纽约每日新闻》(原名《插图每日新闻》),他将该报
办成了小型的黄报纸,把读者对象定位于纽约居民中的外来移民和在美国出生而文化水平低的那部分人。运用耸人听闻的手法,偏重消遣性和大量使用图片是该报主要特征。1925年,该报销数突破百万大关,成为美国销量最大的报纸。
《纽约每日新闻》的成功,惹得同行眼红。1924年,赫斯特创办了《每日镜报》,紧接着,臭名昭著的《每日写真报》也创刊了。它们同样采用耸人听闻和夸张的庸俗小报的手法,与《纽约新闻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些报纸热衷于刊登大人物的轶事和丑闻、怪异的爱情纠葛以及惨不忍睹的凶杀案,加上煽惑性的大字标题和巨幅图片,以求获得轰动性效果。
2、“黄小报时代”的结束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失业、犯罪、饥饿困扰着公众。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这些黄小报纸醉金迷、低级庸俗的风格遭到社会普遍厌恶、反对和抵制。1928年,美国宗教团体和庄重报纸发起了对黄小报的道德战争。至此,“黄小报时代”逐渐衰落。赫斯特卖掉了《每日镜报》:《每日写真报》在亏损几百万美元之后于1932年停刊:《纽约每日新闻》则迅速转变编辑政策,去除黄内容,增加严肃报道的篇幅才得以生存。
于是,黄新闻的新浪潮终告平息。
黄新闻时期,黄报纸的种种为迎合读者而传播刺激性新闻甚至捏造事实的不光彩行径确实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然而这种以读者为本位而进行的大众化努力值得我们深思,它使新闻事业成为大众的事业。此外,黄新闻的许多技巧与手法,如大字号标题、活跃的版面、人情味的写作风格及对独家新闻的追求等等,也值得我们借鉴。
这种由美国报纸间激烈竞争发展起来的黄新闻,在美国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重要的记忆。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
邮编:2l0093)
参考文献
①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l982年,270页。
②郑超然等著:《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32页。
⑧同②。
④同①,323页。
⑤李磊著:《外国新闻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262页。
⑥高金萍编著:《外国新闻事业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41页。
⑦莫特:《美国新闻事业史》,转引自:张隆栋,傅显明编著:《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220页。
(萤w.A.swanbergcitiHearstP8.转弓I自:程之行:《新闻传播史》,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5年。
·4O 万方数据
美国现代报业竞争与黄新闻浪潮
作者:王蕾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210093
刊名:
新闻知识
英文刊名:NEWS KNOWLEDGE
年,卷(期):2003,""(8)
被引用次数:1次
1.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 1982
2.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 2000
3.查看详情
4.同[1],323页
5.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 2001
6.高金萍外国新闻事业史 1998
7.莫特美国新闻事业史 1988
8.W.A.Swanberg Citizen Hearst 1995
1.冯广圣美国报刊大众化与社会转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d.wanfangdata/Periodical_xwzs200308016.aspx
授权使用:青岛大学IP账户(sdqddx),授权号:70ebe914-e36c-4e72-86f9-9e1201655ca6现代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7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