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
——以南京浦口区亭子山万寿园为例
方冬清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式的殡仪馆已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因此,我们需要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
综合性的殡葬建筑。本文以南京浦口区亭子山万寿园殡仪馆项
目为例,笔者尝试着在场地设计,氛围营造,空间感受等方面
做出革新,以求设计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殡仪馆建筑。
关键词:殡仪建筑;
殡仪馆;骨灰纪念堂;场地设计;氛围营造;空间感受
现代一、背景与要求
为满足南京江北新区相关人员的安葬需求,根据国家“实行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的殡葬改革政策方针,浦口区政府选址待复垦的星甸街道天禀矿区建设南京市浦口区亭子山万寿园。整个亭子山万寿园项目占地约250亩,其中核心区150亩。建设内容包括一栋约3.3万平的殡仪馆、总面积1.5万平的骨灰纪念堂(包含20万格位)、2.6万平的回民公墓及相应的配套用房和景观配套。交通设施包括6.67万平方米的停车面积以及建设两条6.5X6000
米长的道路来连接江星桥线与项目区域。业主希望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块的固有特点及殡葬文化元素,合理规划场地景观,处理好馆区道路的衔接,使得项目空间组织流畅、交通组织舒适便捷,力争做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建设高起点、高水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式、生态型的新型殡葬建筑。二、思考与感触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接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笔者有幸全过程参与其中,以下说说我的感想。2.1场地与景观
本项目属于低山丘陵区,原有山体经开山采石现已形成一座大型采石坑,整个场地地形复杂,凹凸不平,杂乱无序,不宜直接利用。通过SWOT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优势——地理环境优越、风水宝地、干扰小、远处景观佳2、劣势——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破坏严重、场地崎岖不平、建设难度大3、机遇——政府扶持、绿殡葬观念的提出4、挑战——人们对新式殡葬观念的接受程度、场地偏远和人流集中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场地条件,我们决定充分顺应地块的环抱之势,将废弃矿地改造成为一片山之中的安静生态的绿陵园。我们保留了场地中间原有的山脉,并利用它来分隔汉族和回族的殡葬区域。西侧稍大的场地,我们将其作为主要的殡仪馆,骨灰纪念堂及附属用房区,而东侧稍小一些的场地,我们将它作为回民墓地的场地,空置的区域放置一个回民专用的服务用房和附属停车场。在从南部的停车场到殡仪馆要经过两片广场。第一个广场——柏槚广场,是个切角广场,它的存在为场地与道路的交接形成了良好的过渡。通过绿植和水池的布置将一个方正的广场变成了四股宽敞
的步行道,强烈的引导性让人们快速地通过其中,两侧丰富的植物景观能够淡化人们悲痛或是紧张的负面情绪。通过之后我们就到达了第二片广场——柏槚广场。这是一个竖向的矩形广场,通过树池和景观柱加以点缀,在形式上更接近我们常见的市民广场。四块条状的树池将广场分成了上中下三个感受不尽相同的场地,中间的场所具有更强的通过性,它的作用主要是衔接柏槚广场和殡仪馆,形成同一条“快速通道”,引导人们进入殡仪馆建筑内部。而上下两块则是相对安静的场地,精神上得到稍许放松。至此形成了停车场——柏槚广场——柏槚广场——殡仪馆的序列形式。我们保留了殡仪馆和骨灰纪念堂的中间原本有一块凸起的山包并加以改造,配上弯曲的石板小路和精致的景观植物,使
这片生机盎然的休息场地成为了殡仪区和骨灰纪念堂区天然过渡。此外,为了营造了一种更为舒适的场所体验,我们对每个骨灰纪念堂都做了细致有序的排布,在紧凑的纪念堂区域中空出了两个精致的景观广场,使得每个纪念堂至少有一个面能朝向开敞的景观,使得骨灰纪念堂区处处都风景怡人,处处都鸟语花香。在植物的选择方面,我们根据不同的位置来选择植物的种类。1、入口轴线以林荫树阵和修剪灌木为主要种植模
式,以体现宏大的广场氛围及配合建筑轴线。强化种植设计的形式感、节奏感与肌理感,彰显庄严肃穆的氛围。2、主体建筑落两侧以疏林草地为主要种植模式,打开视线廊道,慢慢向山体过渡,渐渐和周边山体植被相融合。3、山体植被以落生态种植模式为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自然环
境。4、由于山体的开挖,在局部形成断崖面进行山体防护措施,在景观种植上使用山体防护植物,兼顾景观效果,形成乔、灌、
草相结合的景观落。
2.2氛围与材质
我国的殡仪类建筑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国内大多数的殡仪馆都是在建国之后到70年代末建设起来的,由于当时经济条件较为恶劣,不少殡仪馆条件非常简陋,设备陈旧,使用起来黑烟滚滚。另外由于缺乏相关殡葬文化建筑的资料,设计者对殡仪流程和丧葬礼俗也停留在初步了解的阶段,在部分问题上考虑不够全面,致使殡仪馆的建造出现了不少问题。
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社会使传统的“入土为安”、“隆
丧厚葬”的丧葬理念根深蒂固甚至延续至今,导致国内部分殡仪馆多为模仿中国传统样式或提取符号片断建筑,在形式上大同小异。有的殡仪馆内充斥着雕梁画栋、龙凤呈祥的图案,迷信与风俗文化胜过了高雅艺术的发展。有的在设计中忽视了绿植物对人们心理的抚慰作用以及对殡葬区的环境净化作用,
技术工程·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