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没有出路
1、外国资本独享特权
2、中国资本曲折发展
近代经济部门中的中国资本主要由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构成。私人资本长期收到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的制约与压制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3、封建经济深陷危机
4、近代政府无所作为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
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明朝和战争前的清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保持和平与统一最长久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走向辉煌的巅峰时期。
一、战争前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
1、传统农业十分发达
明清农业通过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增加劳动投入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明代中期,农
业生产水平已经大大超过前代,间作套种的农作制技术相当发达。
中国传统农业的高度发展,使他有效的推动并维持了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强大。1,国家首先是通过贡赋等途径从传统农业中取得大量的剩余农产品和其他的财富。2,还要牢牢的控制传统农业较先进的地区,来达到维持自己统治、控制全国经济的目的。
2、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
全国性市场和地区性市场、综合性市场和专业市场均有较大发展。
明清时,苏州、杭州、武汉三镇、广州、重庆等城市均已工商业发达著称。
明清两代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后盾主要来自南方,资本主义萌芽也主要集中在南方。
明朝前期的对外贸易规模十分大,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南亚、南亚、西南亚、非东
北部等地。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的经济优势,使他对外界的经济需要十分有限。
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和封建经济关系
1、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现代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他以自然分工为基础,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
密的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助耕,不仅更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
最基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他实际上是若干租赁小
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并不是为了经营本身的诱惑,而
是为了自身消费的需要。
国家经济:总体上讲也是自然经济性质的,国家经济大厦的基石是由众多的小农经济
构成的,小农经济并未有在国家这个层次上形成为性质不同的新的经济组合、经济关
系和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自然经济性质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这种封建经济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需要,经济的内聚力远大于扩
张力。2、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型。3、经济具有显著的稳定性。4、具有典型的同构性。
2、中国封建经济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占有者是地主、国家和自耕农,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拥有大量土地所有权。这种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并不自行耕种土地,而是
将自己的土地租赁给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并以收取一定数量的地
租作为让渡土地使用权的报酬。(最主要、最典型、最充分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
的地主制经济和欧洲的领主制经济,并称为封建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形势。明清时
期,以纯粹租赁制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建立起来。
国家土地所有制:历代封建政府拥有大量土地的所有权,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是国家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拥有少量土地,并自行耕种自己的土地,以获得必须的农产品。
是否自行耕种自己的土地,是自耕农和地主的最重要的区别。而拥有土地数量的多少,则是决定土地所有者是否自行耕种,即土地所有者是自耕农还是地主的根本原
因。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这
种土地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小土地所有制,它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为一体的农业产
权结构。土地商品化是自耕农所有制广泛存在的经济前提。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由于其生产规模、生存条件、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使之表现出一系列不容忽视时代特征:1、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只能是小规模的,占有土地的数量受到自身经营能力的制约。2、这种所有制形式极不稳定。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自耕农经济本身状态、国家赋税轻重、社会程
度和自然灾害频率。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经营形势包括自耕的小农土地经营、地主土地的租佃制经营和国有土地的租佃制经营。
租佃制是中国封建会农业经济关系中最典型的经济形式。具体方式:地主或国家把所占有的土地租让给无地或少地的租佃农民,通过双方订立租佃契约,确定出租者
和承租者二者之间的租佃关系以及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承租者据此经营所承租的
土地,掌握一定时期内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者基于对土地的占有权和所有权,按照契
约规定的份额占有经营者劳动收获中的相当一部分作为报酬,即实物地租。地租收取
有定额制和分成制两种。
地主和国家广泛采用租佃制而没有采用向直接经营土地方向发展的基本原因:1个体小农经济所表现出的多方面的优越性2由于大土地所有制一直也没有到合适于自
己经营的最佳方法。
租佃制经营是对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最有力、最获益的土地经营形式。好处:1租佃制经营使土地所有者能够脱离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2租佃经营扩大了土地所有者的剥削对象。3由于土地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稀缺的生产资料,人们对他的需求十分旺盛。
(租佃制必然导致地租最大化,与此同时,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生产投资却趋于最
小、经营土地的风险承担也较小)4租佃制经营使土地所有者对租佃农不负任何其他非契约关系的责任,即无经济扶住的责任,也无政治保护的责任。
租佃制的盛行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他使中国地主阶级逐渐向非生产化、非农业化和非经济化发展2他使中国的租佃小农经济境况十分悲惨。
除租佃制外,另一种主要的封建经济关系是赋役制度,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体现了封建剥削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国家与民众见的经济关系,是一种政治性很
强的强制性经济关系,后者是土地不同产权主体见的关系,是一种自愿性民间经济契
约关系。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朝中叶万历年间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镇的手工业中,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1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上升为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资本家,一部分则是丧失生产资料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2商人通过各种方式控制和剥削小生产者转化为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资本家。3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雇工耕种的富农和经营地主向租地经营的农业资本家转化(一直处于艰难起步阶段,未大见成效)
萌芽状态未成燎原之势原因:1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体内存在和发展的,在商品经济中渗透着深深的自然经济性质。2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手工业虽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但封建社会手工业无力承担解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序幕的历史任务。3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商业十分繁荣和活跃,但是他瓦解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能力却有限。4中国封建社会政府实行的一整套重农抑商的政策和措施,不仅严重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也压抑和摧残了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节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
资本主义扩张具有两面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是在英国确立并发展起来的。英国是资本主义的故乡,是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最早的、最典型的国家。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产业革命的开展。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近代工厂制度确定起来,英国成为时间诶上第一个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国。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开放型和扩张型经济。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常常伴随着不断扩大的对外经济剥削和掠夺。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政策,是它们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国际性分工,一类是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一类是发达资本主义欧洲和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间的分工,这种分工更多的是表现为工业与农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分工。
资本主义扩张运动对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1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封建社会和以前的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以资本主义在改造世界时,往往会使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发生深刻的综合性危机,由于适应而导致不能正常发展。2资本主义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经济体系,他势必要打破其他处于非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把他纳入自
己的经济体系中,失去独立发展的多样性选择3资本主义的入侵改变了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面貌,也带来一些问题,诸如畸形的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其对资本主义工业世界具有极强的依附性。
非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选择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本)
第三节日趋扩大的中外贸易
一、清政府的对外贸易策
闭关政策:清政府实施的对外贸易政策,通过限定通商口岸限制进出口货物限制洋商活动,以及设立专门的对外贸易机构等办法严格控制对外贸易,虽对殖民掠夺和殖民侵略有所防范,但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对外交流,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措施: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2对进出口可货物实行严格的限制,粮食、军火、书籍等禁止出口3对外国来华贸易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即洋行
洋行制度:1759年清政府再次采取闭关政策,对外贸易上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开始实行洋行制度,也就是对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等外交事务都有广州的十三行进行经营,即由行商充当中介人,沟
通中外关系,以限制地方政府、海官官员与外国人直接沟通。
清政府闭关原因:1清朝封建经济的反映2防范欧洲海盗商人在中国沿海的劫掠活动,以及为了防范中国人民同外界接触,以维护其封建统治。
评价:具有一定定制侵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心得思想和心得生产技术的输入,
阻断了中国人民同西方世界的接触,限制了他们对当时现今的资本主义思想的接受,从而延缓了中国民族进步的脚步,延长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二、西方资本主义者对华贸易扩张的努力
最早来到中国的是16世纪垄断海上霸权的葡敨牙和西班牙。
对西方殖民者言,与中国的茶叶贸易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相当可观:1欧美各国茶商是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的最大受惠者2英俄美等国政府也从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中获利匪浅3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也促进了相关国家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并振兴了一些地区的区域经济。
第二章战争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一节贸易与第一次战争
贸易:西方殖民者为了获取财富而进行的贸易,原为药品进口,雍正时禁止进口,后成为走私贸易的主要商品,对中国危害甚烈,第二次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以洋药纳税进口,贸易合法化。18世纪后期开始有意识输入。
的危害性:1贸易的急剧增加,改变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2的大量输入,使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和反动3的泛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体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萎缩4的大量输入,不仅使中国成为入超国,而且引起了白银的外流,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
《南京条约》:1割让香港2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3巨款2100万银元4协定关税(丧失关税自主权、外国商品拥有优厚的税收条件)5取消洋行制度(形成买办阶级)6开设租借、7领事裁判权8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美《望夏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明确协定关税、肆意侵犯中国的领海权(使美国第一次显现了帝国主义的彩)
中法《黄埔条约》:迫使清政府对天主教弛禁,并要求清政府允诺保护教堂和传教自由的特权。为天主教在中国的广泛转播打下基础。
第二节商品输入及中国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
战争重要的经济目的:迫使中国打开大门,把中国广阔的城乡和亿万人民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成为他们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消费者,并为他们提供工业原料和巨额财富。
第二次烟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等过提出的重新修订条约的要求。他们修约的真实目的是进一步提出不平等的要求1中国全境开放通商2在北京设立使馆3贸易合法化
第二次战争同第一次战争有明显不同,在第一次整整中,清政府的直接对手只有一个,而在第二次战争中,清政府所面对的是一批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同清政府作战或趁火打劫的有英法美俄四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面对的是空前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
《北京条约》:1驻京公使:是外国侵略者延伸其政治势力借以控制清朝中央政府,从而控制全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2开放口岸(长江口岸,镇江南京九江汉口)3内江通商4内地传教5控制海关英国赫德+6掠卖华工合法化7贸易合法化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开放和变革的近代化程度,从而客观上包含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西方列强在华经济实力的扩张
西方列强在华进行经济扩张和经济掠夺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就是外国洋行,从事贸易为主,逐步转变为贸易与工业制成品输入、原料输出并重:同孚洋行、旗昌洋行、怡和洋行、琼记洋行、宝
顺洋行、沙逊洋行
买办: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替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经营对外贸易、商业、银行业、工矿业、运输业等经营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纪人。胡雪岩、唐廷枢、徐润1877年轮船招商局买下旗昌轮船公司后,中国才有自己的轮船公司。
外国在华航运业中规模较大、资本雄厚的是美国的旗昌、英国的怡和和太古三家
吴淞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
外国在中国投资兴办的船舶修造业,主要集中在广州、香港、上海
1875年上海外资船舶修造业,主要是祥生船厂、耶松船厂
茶叶在整个19世纪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汉口是当时最主要的茶叶贸易中心。
1861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外国投资丝厂,由怡和洋行兴办的怡和纺丝局
英国的汇丰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深远,1987年盛宣怀办了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汇丰一行是第一家以中国为总部的外国资本银行,全称是“香港上海股份银行”,总部在香港,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家银行
汇丰银行的主要业务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承办对中国政府的借款(支配国家税收)2积极扩大储蓄,吸收存款3垄断中国的国际汇兑4发行纸币
作用:自身去的巨大利润,也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了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中国中央银行的作用,在中国银行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发挥了金融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推动作用。卓越的经营业绩也为中国银行业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经验。
第三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
第一节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中国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过程,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在传统小农经济结构的痛苦解体,表现为: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耕织分离: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
耕织分离:在西方极其纺织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农业种植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联系程度,即他的自给率或商品率等情况。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农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只有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提高、农业组织经营有了改变,农产片剩余增多的情况下才能较迅速的发展起来。其次商品性农业的发展还依赖于非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农业产业势必增加对农产品的需要,包括对消费资料的粮食和作用生产资料的原料。
中国近代商品性农业是在双重压力下艰难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基础是脆弱的,在保持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组织经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并牺牲小农经济必要的劳动来维持,加剧了农业的危机和小农经济的贫民破产。
西方工业制成品对中国的大量输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转型:1生产手段由原来的手工或半手工成产转变为机器生产2体现为经营方式由原来的封建主义经营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通商口岸集中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1这些口岸城市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根据点2西方列强在这些通商口岸城市设立租借,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3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并逐步去的垄断和独占地位4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1845年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上海设立租借,1863年英美在上海联合组成公共租界,是中国最早的租借
第二节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化
进口最主要特征:19世纪70年代前,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中,工业制成品输出的增长比较缓慢,最大宗的输出商品是。70年代后,列强对话的商品输出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进口减少,棉纺织等等重工业品大量进口,并在进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直线上升。
主要:、棉织品、棉纱
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活动中存在着典型的不等价交换。
中外贸易的不等价交换:1世界市场上,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农产品,其中大量的是未
经加工的农产品,而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的则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工业制品2在中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波动中,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3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承受的不等价交换的剥夺,还由于外国在华社区大量的特权,进口商品在特权保护之下4白银贬值,使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冲击。
第三节农村经济的萧条与危机
在整个经济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大量农副产品被迫卷入国际市场,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多重经济影响:1它使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世界市场的需要2它使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不合理,进口的价高,出口的价低,导致严重的对外贸易价格剪刀差。3他还使一些地区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趋势增强,促使传统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工业西方,农业中国”
清政府采用各种方式把经济困难转嫁到农民头上:1推广捐例: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公开卖官鬻爵2利用银贵钱贱,加征田赋税收3默许各级政府与官吏浮收勒折4在田赋征收中“宽于富户,而苛于平民”5向民间征调的无偿劳役
农村经济危机表现:1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丝毫没有改善2土地集中趋势加强,土地兼并加剧,许多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租佃小农3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业技术停滞4农产品价格低落也使农村经济难有发展
太平天国的经济与社会改革思想
《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洪秀全直接领导下制定的太平天国政权的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纲,集中反映了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内容:1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均天下田给农民耕种2在社会生产方面赞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3在对待劳动者性别地位方面,提倡男女平等,特别在经济生活
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立地位4在对外关系方面,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发展对外经济、政治、文化
洪仁轩《资政新篇》:1“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弊”,要求统一集中,反对在革命队伍中“结盟联党”2“风风类”,主张树立新的社会风尚,提倡资本主义物质文明3“法法类”:提出各种经济改革措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4“刑刑类”,主张建立和健全法制。
《资政新篇》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改革方案,使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谋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
第四章中国近代工业的生产
发展近代工业,以期多少能够抵制西方的商品倾销,成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第一节中国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因素的形成过程,即资本与雇佣劳动者形成的历史过程。典型国家英国
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侵略,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它极大动摇和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沉重地冲击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有理的刺激和促进了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床在了条件,揭开了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序幕。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表现出不完全相同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1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原因不同:西方国家主动发起,中国是受到外部刺激后被动反应过程。2劳动者来源不同:西方生产资料的小生产者,失去土地的农民,而中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劳动者的来源主要是传统手工业危机中失去的手工业工人。3货币财富的积累方式不同:西方国家货币原始积累都是通过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得来,而中国货币财富的原始积累基本上是取之于国内,通过地主、官僚、商人、买办的经营积累和转移得来。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创办资本构成特点:1地主官僚商人等原有社会财富占有者的投资占了很大比重2一些海外华侨回国投资近代工业,也是中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业资本的来源之一。4所处的内外环境及政府作用不同: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内稳定,政府主要是为本国资本主义者的资本原始积累活动保驾护航;而中国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