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是我国很有成就的教育家,同时在文艺理论、文学
创作方面也颇有影响。他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一生与革命俱进,
特别是参加共产党以后,数十年如一日,一边奔走革命,一边举
办教育,为发展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成仿吾,原名成灏。原籍湖南新化县。1897年8月24日出身
于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祖父是清朝的进士,父亲为清末的秀才。
但是,成仿吾的出生并没有给家庭带来欢乐。成仿吾幼年父亲早
故,家境即已衰落,接着慈母离世,又使他失去应有的母爱,
1910年,刚刚13岁的孩子,就背井离乡,随兄东渡日本。在日本,
他先在名古屋第五中学读书,后又入东京补习学校、冈山第三高
等学校二部(工科)、东京帝国大学攻读造兵工程。近代的中华
民族本已是多灾多难,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更
激起每个热血青年对卖国政府的愤慨,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单纯
的科学并不能拯救祖国,必须团结起来,唤醒民众,改变这个黑
暗的世道。于是,1918年,学兵科的成仿吾与学医科的郭沫若、学
法科的郁达夫等,在日本准备结成一个新文学团体—— 创造社。
从那时起,他即选定以文学为职业,对武器和军队失去了兴趣。
1921年4月,成仿吾同郭沫若一同回到祖国,在上海从事创
造社革命文学活动,编辑出版了《创造季刊》等杂志,发表许多
小说、诗歌及文学评论,以抨击现实、启迪世人。从1922年起,
他辗转于当时革命中心广州、湖南等地。1924年任广东大学理工
学院教授,兼黄埔军校教官、兵器处代理处长。1925年加入中国
国民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第一次国
共合作宣告破裂。成仿吾目睹黑暗的现实,思想开始向共产主义
转变。就在这一年,他从日本转赴苏联,第二年秋,经张闻天介
绍赴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德国,他得以认真钻研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理论,第一次把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
还担负起主编中共巴黎—— 柏林支部的《赤光报》工作。从此,
成仿吾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亲身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
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931年8月,遵照党中央的决定,成仿吾从德返国,不久即被派
往鄂豫皖苏区工作。在这里,他保持极强的党性,积极地为党工作,
在进行理论宣传的同时,还提出和主持创办苏区列宁师范、各乡列
宁小学和众文化教育机构,提出  了文化教育工作应以社会教育
现代
为中心、学校教育也不能放松的方针。
当时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书记
是张国焘,他坚持“左”倾,使苏区陷入困境。1932年,张国焘
率部西去,苏区同党中央失去了电讯联系,省委决定派成仿吾到
上海寻中央,汇报情况,请示工作,并要求增派军事干部,加
强军事力量。成仿吾历尽艰难曲折,终于到达上海,可联络地点
早已破坏,幸有鲁迅等战友的帮助,他才同瑞金的党中央取得联
系。
1934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正在举行,成仿
吾赶赴瑞金,以鄂豫皖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大会,接着他又出席工农
兵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中央宣传部工作,同
时兼任中央党校高级班政治教员。是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
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虽然身体虚弱,吃尽了苦头,
但还是挺了过来。到达延安后,他协助恢复中央党校,又在红军
大学担任教师。从此把毕生精力投入党的教育事业。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国共团结抗日,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这时,许多革命青年投奔延安,急待进行教育培养。为此,党中
央委托成仿吾、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等负责筹备陕北公学,成
仿吾担任校长。1937年11月,陕北公学正式开课,到1939年仅2
年间,为革命培养出10万多名干部,分配到全国各战区工作,成
为抗日骨干力量。
1939年7月,陕北各学校合并,在延安组成华北联合大学,
成仿吾继续担任校长。他带领广大师生,挺进敌后,突破日寇在
同蒲路两侧的层层封锁,终于到达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
里,他们一边参加游击战争,一边抓紧教育工作,6年间,先后
毕业学生8千人,对华北抗战及边区各条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成仿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他重
返边区,继续华北联大工作,为大军南下准备干部。194 8年5月,
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成仿吾担任副校长,
2年间培养出2万名革命青年。
成仿吾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
建设新中国的教育,他责无旁贷地肩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工
作,以后又任华北师大、山东大学校长。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恢
复后,他受命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精神不减当年。1982年出席
党的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5月17日,在
北京与世长辞。
成仿吾一生致力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办教
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三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并校译过
《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
空想到科学》、《反杜林论》
等马恩经典著作。主要著述有《成仿吾文集》、《长征回忆录》、
《战火中的大学》、《成仿吾教育文选》等。其中提出的学校教
育与社会教育之关系,苏联经验与中国情况相结合的学校管理条
例、教研室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高年级学生外语学习制度等
理论或意见,都是非常宝贵的教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