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为了与张嗣瀛院士等编写的教材《现代控制理论》相配套而编写的习题解答。
本书对该教材中的习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可帮助同学学习和理解教材的内容。由于习题数量较多,难易程度不同,虽然主要对象是研究型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但同时也可以作使用其它教材的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书中第5、6、8章习题由高立教授组织编选和解答;第4、7 章由井元伟教授组织编选和解答,第1、2章由郑艳副教授组织编选和解答。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可能存在错误,请读者批评、指正。另外有些题目解法和答案并不唯一,这里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和答案。
编者
2005年5月
第2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描述”习题解答
2.1有电路如图P2.1所示,设输入为 ,输出为 ,试自选状态变量并列写出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P2.1
解 此题可采样机理分析法,首先根据电路定律列写微分方程,再选择状态变量,求得相应的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也可以先由电路图求得系统传递函数,再由传递函数求得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这里采样机理分析法。
设 两端电压为 , 两端的电压为 ,则
(1)
(2)
选择状态变量为 , ,由式(1)和(2)得: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即:                   
2.2 建立图P22所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P2.2
解 这是一个物理系统,采用机理分析法求状态空间表达式会更为方便。令 为输入量,即 , , 的位移量 , 为输出量,
选择状态变量  , =  , = , 。
根据牛顿定律对 有:
对 有:
经整理得:
状态方程为:               
输出方程为:                 
写成矩阵形式为:
2.5 系统的结构如图P2.5所示。以图中所标记的 、 、 作为状态变量,推导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其中, 、 分别为系统的输入、输出, 、 、 均为标量。
图P2.5系统结构图
解 图P2.5给出了由积分器、放大器及加法器所描述的系统结构图,且图中每个积分器的输出即为状态变量,这种图形称为系统状态变量图。状态变量图即描述了系统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又说明了状态变量的物理意义。由状态变量图可直接求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着眼于求和点①、②、③,则有
①:
②:
③:
输出 为 ,得
2.7 试求图 中所示的电网络中,以电感 、 上的支电流 、 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这里 是恒流源的电流值,输出 是 上的支路电压。
图P2.8 RL电网络
解  采用机理分析法求状态空间表达式。由电路原理可得到如下微分方程
整理得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2.8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    (1)  ;
(2)  ;
(3)  。
试列写出它们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 解 选择状态变量 , , ,则有: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2) 解  采用拉氏变换法求取状态空间表达式。对微分方程(2)在零初试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得:
由公式(2.14)、(2.15)可直接求得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3) 解  采用拉氏变换法求取状态空间表达式。对微分方程(3)在零初试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得:
在用传递函数求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时,一定要注意传递函数是否为严格真有理分式,即 是否小于 ,若 需作如下处理
再由公式(2.14)、(2.15)可直接求得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2.9 已知下列传递函数,试用直接分解法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
(1)    (2)
(1) 解
首先将传函(1)化为严格真有理式即:
令 ,则有
即:
由上式可得状态变量图如下:
由状态变量图或公式(2.14)、(2.15)直接求得能控标准型状态空间表达式
(2) 解 由已知得:
令:                    ,
得:                   
状态变量图如下:
状态表达式如下:
2.13 列写图P2.10所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图P2.10
解 设
(7)
(8)
则由系统方框图 可得
(9)
(10)
对式 进行拉氏反变换得
则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2.14 试将下列状态方程化为对角标准形。
(1) 
(2) 
(1) 解
现代
① 求特征值
解得                             
② 求特征向量
、对于 :
有                   
解得                         
、对于 :
有                 
解得
③ 构造 ,求
④ 求 , 。
,
则得对角标准型               
(2) 解
① 求特征值:
② 求特征向量
、对于 有:
、对于 有:
、对于 有:
③ 构造 ,求 。
④ 求 , 。
则得对角标准型
2.15 试将下列状态方程化为约当标准形。
解 ① 求特征值:
② 求特征向量
、对于 有               
即                   
、对于 有               
即                   
即                 
③ 构造 ,求 。
④ 求 , 。
则得约当标准型
2.16 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求其对应的传递函数。
, , ,
2.19 设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求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 对差分方程取Z变换,得:
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式为
第3章  “状态方程的
解”习题解答
3.1计算下列矩阵的矩阵指数 。
(1)解                       
(2)解                   
(3)解             
(4)解:                     
3.2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和初始条件为
(1) 试用拉氏变换法求其状态转移矩阵;
(2) 试用化对角标准形法求其状态转移矩阵;
(3) 试用化 为有限项法求其状态转移矩阵;
(4) 根据所给初始条件,求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1)解                  ,
其中,                     
则有                       
而                  ,   
所以状态转移矩阵为
(2)解           
对于 ,
对于 ,
(3)解 矩阵的特征值为 , 
对于 有:             
对于 有:           
因为是二重特征值,故需补充方程 
从而联立求解,得:
(4)解:             
3.3 矩阵 是 的常数矩阵,关于系统的状态方程式 ,有
时, 
时, 
试确定这个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和矩阵 。
解:
因为系统的零输入响应是
所以
,   
将它们综合起来,得
而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可知,状态转移矩阵 满足微分方程
和初始条件                     
因此代入初始时间 可得矩阵 为:
3.9 已知系统 的转移矩阵 是
时,试确定矩阵 。
解 因为  是状态转移矩阵,
所以有                   
将 , 代入得:
3.10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1) 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 求系统的脉冲响应。
(1)解              ,
时,               
时,                 
将 代入求解公式得:
+
若取 ,则有           
(2)解  由(1)知
取 ,则有
若取 ,则有 ,
3.11 求下列系统在输入作用为:① 脉冲函数;② 单位阶跃函数;③ 单位斜坡函数下的状态响应。
(1) 
(2) 
(1)解
①  ,   
取 ,则 
②  ,   
若取 ,则有     
③  ,       
若取 ,则有
(2)解
所以 
时,               
时,               
①  ,
取 ,  则有
②  ,
取 ,    则有 
③ ,   
取 ,    则有 
3.12 线性时变系统 的系数矩阵如下。试求与之对应的状态转移矩阵
(1)    (2) 
(1) 解                     
因为                 
说明 和 是不可交换的,亦即 和 是不可交换的。
则按下式计算状态转移矩阵
为此计算:       
所以状态转移阵为
(2)解               
对应系统自治状态方程为
求解得到
再任取两组线性无关初始状态变量:
可导出两个线性无关解:
由此,得到系统的一个基本解阵:
于是,利用状态转移矩阵关系式,即可定出状态转移矩阵 :
3.14 已知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如下:
若设 ,试用递推法求出 。
解     
同理,递推得:
3.15 设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   
取采样周期 ,试将该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离散化。
① 首先计算矩阵指数 。采用拉氏变换法:
② 进而由公式(3.19)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系数矩阵。
将 代入得
③ 故系统离散化状态方程为:
3.16 已知线性定常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为
设 与 是同步采样, 是来自斜坡函数 的采样,而 是由指数函数 采样而来。试求该状态方程的解。
① 首先用Z变换法求状态转移矩阵:
② 利用 即可求得。 或用Z变换法,由 求得。
第4章“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习题与解答
4.1 判断下列系统的能控性。
1) 
2) 
3) 
解:
1) 由于该系统控制矩阵 ,系统矩阵 ,所以
从而系统的能控性矩阵为
显然有
满足能控性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系统能控。
2)由于该系统控制矩阵为
系统矩阵为
则有,
.
从而系统的能控性矩阵为
满足能控性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系统能控。
3)由于该系统控制矩阵为
系统矩阵为
则有,
于是,系统的能控性矩阵为
可知
不满足能控性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系统不完全能控。
4.2判断下列系统的输出能控性。
1)
2)
解:
1) 系统输出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 的秩为 。由于
所以
等于输出变量的数目,因此系统是输出能控的。
2) 系统输出完全能控的充要条件是,矩阵 的秩为 。由于
所以
等于输出变量的数目,因此系统是输出能控的。                                  □
4.3判断下列系统的能观测性。
1)
2)
3)
1) 系统的观测矩阵 ,系统矩阵 ,得
系统能观性矩阵为
可知
满足能观性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系统是能观测的。
2) 系统的观测矩阵 ,系统矩阵 ,于是
系统能观性矩阵为
易知
满足能观性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系统是能观测的。
3) 系统的观测矩阵 ,系统矩阵 ,于是
系统能观测性矩阵为
易知
满足能观性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系统是能观测的。
4.4 试确定当 与 为何值时下列系统不能控,为何值时不能观测。
解  系统的能控性矩阵为
其行列式为
根据判定能控性的定理,若系统能控,则系统能控性矩阵的秩为2,亦即 ,可知 或 。
系统能观测性矩阵为
其行列式为
根据判定能观性的定理,若系统能观,则系统能观性矩阵的秩为2
,亦即 ,可知 或 。                                                        □
4.5试证明如下系统
不论 , , 取何值都不能控。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解得特征值
分别将其带入特征方程得
我们知道
基础解的个数 ,所以存在着两个线性无关的向量 ,可将 化为:
因为在约当块中有相同的根,由能控判据2可知无论 , , 为何值,系统均不能控。□
4.7已知两个系统 和 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分别为
: 
: 
若两个系统按如图P4.2所示的方法串联,设串联后的系统为 。
1) 求图示串联系统 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2) 分析系统 , 和串联后系统 的可控性、可观测性。
图P4.2 串联系统结构图
1) 因为 , , ,因此
串联组合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输出方程为
2) 串联后系统的能控性矩阵
可见,
因此,系统不能控。
串联后系统的能观性矩阵
可见, , 因此,系统能观测。                        □
4.10将下列状态方程化为能控标准形
解  该状态方程的能控性矩阵为
知它是非奇异的。求得逆矩阵有,
由 得
同理,由 得
从而得到
由此可得,
所以,
此即为该状态方程的能控标准形。                                          □
4.11将下列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化为能观标准形。
解  给定系统的能观性矩阵为
知它是非奇异的。求得逆矩阵有,
由此可得,
根据求变换矩阵 公式有,
代入系统的状态表达式。分别得
所以该状态方程的能观标准型为
4.15 系统的状态方程:
试讨论下列问题:
1) 能否通过选择 , , 使系统状态完全可控?
2) 能否通过选择 , , 使系统状态完全可观?
1) 可控性矩阵
显然,第三行乘以 即为第二行,故第二行与第三行成比例,因而不论怎样选择 , , ,系统状态均不完全可控。
2) 可观性矩阵
第一列等于第三列乘以 ,故不论怎样选择 , , ,系统均不完全可观。        □
4.19 已知控制系统如图P4.4所示。
图P4.4 系统结构图
1) 写出以 , 为状态变量的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
2) 试判断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若不满足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条件,问当 与 取何值时,系统能控或能观。
3) 求系统的极点。
1) 由图P4.4可知, , ,则有
将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写成矩阵形式,有
2) 系统能控能观性判断。
能控性矩阵
无论 与 取何值,系统均能控。
能观性矩阵
此时无法判断系统的能观性。要使系统能观, 应满秩,即 , 。
3)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则,系统的极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