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先生(1892-1982)是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文字改革等诸多教育领域都有独创性研究和重大贡献。
  第一,陈鹤琴开创了实地研究儿童心理之先河,提出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陈鹤琴一贯提倡求真求是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他的大部分论著都是科研、实验和创新的总结。他认为,只有按照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儿童教育规律,才能教育好儿童。他一方面向国人介绍西方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同时为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自192012月开始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808天进行连续跟踪观察,作了系统研究,并总结了儿童的年龄特点。1925年他所著的《儿童心理之研究》问世,这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著作,为儿童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他的另一本著作《家庭教育》问世,此书堪称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陈鹤琴也是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
现代  陈鹤琴抓住儿童观、教育观问题作为幼教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他说,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有他自己的需要、兴趣、情感和性格。儿童一生下来是一个有生命力、生长力,能够分辨与取舍外界刺激,具有学习能力的
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实验中说明,“幼稚时期(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由此,他主张把“从小教起”的起点放在“从出生教起”。他强调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独特的个性,重视儿童的力量,保护儿童的权利。陈鹤琴提出的儿童观、教育观充分体现了科学和民主,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
  第二,陈鹤琴创办我国第一个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为了探索中国化、科学化教育的新路子,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与张宗麟及幼稚园的老师们一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工作,对幼稚园的宗旨、培养目标、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幼稚园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教具玩具设备等进行研究,取得开创性成果,并于1927年发表了办园总结《我们的主张》,提出“幼稚园是要适合国情的”等15条主张,为我国办幼稚园提供了可资遵循的标准和依据。陈鹤琴的办园思想和主张,以下几点特别值得重视。
  1.关于幼稚园课程
  陈鹤琴主张:以自然、社会为中心,课程编制要有目标又要合乎生活,
  教育要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可以根据儿童可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制订出《幼稚生生活历》(即教育历),课程安排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富有弹性的课程可以适应不同兴趣与能力的儿童,可以使儿童从多方发展并适应他的个性特点;适应社会需要,一国之中应有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但应允许各地补充,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陈鹤琴还提出幼稚园课程结构应采取“整个教学法”(单元教学),反对反对采取分科教学的课程。40年代,陈鹤琴提出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形象地称之为“五指活动”。这与《纲要》提出的课程内容五大领域是一致的。
  2.陈鹤琴主张幼稚园应该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
  他于1925年试行拟定《幼稚生应有的习惯与技能表》,其中包括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生活技能、游戏运动的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日用常识技能等 185条条目,从而开创了我国幼儿教育的讨估工作。
  3.陈鹤琴还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儿童健康
  不仅身体要健康,他还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他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性格,养成快乐情绪和勇敢精神,有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4.陈鹤琴主张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
音乐可以陶冶情感,改善意志,表现自己,导向创造性的发展。他强调“要使儿童生活音乐化”。
5.他主张幼稚园用游戏教学法教导儿童
他不仅介绍国外对游戏、玩具的研究成果,也亲自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在鼓楼幼稚园及他所办的小学、师范院校中都设有玩具、教具工场,制作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玩具、教具、运动器械。他还发表了(儿童玩具与教育)等一系列有关论著,主编《儿童玩具、教具设备小丛书》等。1938年他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儿童玩具工厂——民众工业合作社;1949年他还协助全国妇联在北京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玩具工厂————中国儿童玩具厂。他是我国现代幼教玩具理论、生产和科研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6.陈鹤琴主张幼稚园的教师应是儿童的朋友
  他说,幼稚园的教师要热爱儿童、了解儿童;要有研究精神,有创造性和改造环境的能力;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教师要参加到儿童的队伍里去,和儿童同游同乐。
  7.陈鹤琴主张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
  他指出,要为孩子创造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音乐的环境
、图画的环境和审美的环境)、阅读的环境,使孩子得到全面、均衡、和谐地发展。
  8.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他倡导幼稚园的教师和家长密切合作,做家庭教育的助手。
1928年陈鹤琴受教育部之聘,负责起草了我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经试行修订后于3040年代在全国推广实施,初步改变了我国幼稚教育的面貌,为幼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三,陈鹤琴是我国早期幼稚教育研究组织和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创办人之一
  1927年陈鹤琴与陶行知、张宗麟共同发起成立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他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任主席。到30年代该组织发展到21个分社,社员4000余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1948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社,任理事长。他还致力创办儿童教育刊物。1927年他创办《幼稚教育》月刊,自任主编并亲自撰写《发刊词》,发动大家来研究幼稚教育。1928年《幼稚教育》改名为《儿童教育》,他继任主编。1939年和1941年,他先后创办《小学教师》月刊和《活教育》月刊(1950年改名为《新儿童教育》,内容均包括幼儿教育。这些刊物起到了宣传和推动作用。1979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他被推举为名誉理事长。
  第四,陈鹤琴创建我国第一个培养中、高级幼教师资和研究人才的教育体系
  陈鹤琴迫切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项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1940年,他离开上每后,毅然邀请一批有志者到江西泰和大岭山上,建立起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19432月改为国立,增设幼稚师范专修科以培养高级幼教师资和研究人才(1945年专修科改为上海国立幼专);从此,国立幼师包括专科部、师范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及国民教育实验区、农场、玩教具工场,构成完整的培训幼儿教育师资的体系,成为当时大后方一个重要的幼教基地。1944年夏,日寇南犯,他带领二百多师生安全转移到广昌坚持办学。
  新中国成立后,陈鹤琴出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率先开设大学本科的幼教专业,并重建南大附小、幼儿园等附属机构。1952年他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创办当时全国唯一的幼教系并自兼系主任,亲自授课,带头搞科研,并领导儿童教育研究室,建立儿童玩具研究室及附属工厂;该校还附设幼儿师范,幼儿园,托儿所,从而形成一个包含各级幼教机构并体现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特点的完整的幼儿高等师范教育体系。陈老对幼儿师范教育的开创性工作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幼教队伍,也为实现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幼儿师范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五,陈鹤琴创立“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幼教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上世纪40年代初,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包括“三大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导原则”、“学习四步骤”及“五指活动”等。
  “活教育”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后又提出做“世界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把教人做人定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之首。“活教育”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合理因素加以吸收改造、发展并赋予新的内容,从而构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又体现时代精神和科学发展内涵的人的全面素质的概括。“活教育”要讲做人,以求得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这就赋予做人以现代改革精神,具有时代的进步性。他提出的“做中国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做现代中国人的条件是: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活教育”不但要求做中国人而且要求做世界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关于“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陈鹤琴根据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实践,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要求得真实的知识一定要‘做中学’,而教师也应在‘做中教’,共同在‘做中求进步’。”他认为,一切教学不仅在做上打基础,还应当在思想上做功夫,最危险的是儿童没有思考的机会。他还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和大脑,要解放
儿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应把儿童禁锢在幼稚园里,局限于课堂上,主张让儿童到广大的自然和社会中去探索,让儿童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世界,丰富其经验,培养其思维能力,自动能力和创造精神。
  关于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
  1.试验观察:从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教学内容中儿童感兴趣的问题人手,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试验从中发现问题;
  2.参考阅读;教师指导儿童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科书,参考资料,访问调查,做实验,鼓励儿童研究问题答案;
  3.发表创作:通过各种形式活动,表演会、举办展览,开家长会汇报展示取得的成果;每一个儿童有一本自己的工作簿,记载自己的研究成果。
  4.研讨批评、总结评估。
这四个步骤旨在培养孩子的自动研究的精神、创造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体现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另外他还提出了诸如:“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儿童教儿童”,‘比较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等许多基于儿童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今天幼教改革仍可借
鉴。
  第六,陈鹤琴在193581日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
  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将1934年《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倡导全民族、全社会关爱和教育儿童、维护儿童权益的宣言书,也是他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宏愿》共有九条:第一、二、四条提出要“为一切儿童”,第三、九条强调要为儿童福利着想,第五、六、七、八条是对父母、教师和成人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