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产能不足和产能过剩
作者:杨辰初 张君
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05期
        摘要:我国汽车整车工业产能过剩是全球整车生产向新兴市场转移和扩张的结果,整车企业依照惯例形成自己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体系外的我国零部件企业面对技术和贸易壁垒罕有机会进入这些体系,自然形成了对外资品牌零部件的路径依赖,这使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产能严重不足。
        关键词:汽车工业产能演化经济学
        一、汽车生产全球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自20世纪末,欧美日的汽车产量达到顶峰后出现了停滞或下降(美国加拿大在1999年达到产量顶峰1607万辆,欧洲和日本在2007年达到产量顶峰2285和1159万辆),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韩国、南美、印度)的汽车生产量一路走高,与工业化国家(欧洲
、日本、美国和加拿大)形成二分天下的局面(见表1)。中国从21世纪开始,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这挽救了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汽车产业崩塌。2012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超过欧洲;2014年,其产销量大于工业化国家的1/2,大于全球的1/4。
        市场研究表明,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于汽车的普及是全球汽车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所产汽车主要为本地市场消化而非出口,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1]。
        二、我国汽车产能过剩是全球汽车产业重新分布的结果
        2001年,美国统计全球汽车产能5800万辆/年,产能过剩2000万辆/年(相当于西欧),汽车产能过剩国家主要分布在欧美,这导致全球汽车工业长期低利润。汽车工业的资本密集性[2]要求盈利的产能利用率为80%~85%。2005年工业化国家平均产能利用率约80%,金融危机后,2011年欧洲产能利用率为40%,美国为67%,2013年欧洲产能利用率为68%,美国为73%,2014年欧洲为70%,美国为76.5%。金融危机前后全球汽车主要公司产能利用率剧降,见表2,最可怕的是美国从2007年的73.8%降到38.8%,这严重打击[3]了许多厂家在欧美地区坚持和发展汽车生产的信心。
>2014年5月汽车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