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销量首超美国,
酷熊价格
跃升世界第一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中
新能源汽车市场世界第一的
地位已经没有悬念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
书长许艳华在“2015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上
透露,虽然全年“成绩单”还有一个月出炉,但据
中汽协1-10月统计来看,预计销量至少22万辆,
而全球约为60万辆,其中美国约占18万辆。从产
品结构看,商乘比约为3:7,呈现向成熟汽车市场
发展的趋势,私人消费占比较大,且按国家规划以
纯电动车型为主。
纵横点评:层层加码的政策和不断加速推出的新产品
支撑起这一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翻番式的快
速增长使得一些固有、潜在问题更加突出,“既要有量,
但更要关注质”已成为业内共识。
充电基础设施专项政策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宝马尾翼南京菲亚特西耶那连续密集出台
从今年10月到12月中旬,《关于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
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
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针
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专项政策纷至沓来。据了解,新的
充电设施相关标准也即将出台。
纵横点评:从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的组成部分到专项
政策,国家对此的重视和解决力度明显加大,政策涉
及具体工作指导、布局指导及培育新能源汽车服务和
应用环境等方面,重在工作的细化和落实。
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
补贴政策出台
今年4月出台的《关于2016-2020年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
指出,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新能源车
型补助标准将继续退坡,2019-2020年相比2016年
标准下降40%。对产品技术、质保要求更为严苛。
纵横点评:相比推广应用阶段,此次补贴政策提前半
年多出台,并提前一年多征求意见,为各方提供稳定
预期,也敲响产品技术升级警钟。补贴逐步大幅退坡,
让市场的归于市场,是政府产业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1
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33」
充电业务“圈地”布局加速,新模式待验证
2015年,以北汽新源为代表的中国车企牵头成立首个充电合资公司——北汽特来电。外资
品牌也启动其中国充电事业,如宝马即时充电项目。连宣布造车的“外行”乐视也投资数千万元入股“电桩”。最值得一提的是万帮新能源的“星星充电”,首次将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引入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得到国
家高导领导的认可,并开始在多城市推广应用。各企业充电设施的建设目标直指数万甚至百万级。
纵横点评:“众筹”新商业模式的引入或许有助于解决以往该领域盈利不明、资源复杂不好协调等老难题。前景大好和政策利好也促使各方力量加紧抢占山头,试错有成本,不试没机会。
宝马、特斯拉进入北京
新能源车摇号目录
2015年9月30日,北京首次将进口电动车纳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备案目录,上
榜车型为特斯拉和宝马i3纯电动汽车,即此后在北京购买这两款车可以享受新能源汽车单独摇号的优惠。
纵横点评:
这一信号意味着政策将对外资品牌陆续放开。国外车企巨头宝马、大众、通用等已争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宏图”。几乎一直独霸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车企将很快与外资品牌短兵相接。新战场硝烟将起。
汽车防盗器原理新能源车企忙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这个概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更多车企的认同和践行。比如北汽新能源发布的“卫蓝众享A+计划”,联合各方力量成立分时租赁、电动物流以及充电场桩联盟。上汽集团正在打造“使用便捷、资源共享、绿循环”的生态圈。
纵横点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沿续传统汽
车的发展模式,车企正从过去单一的B2C 模式转型为宏观的B+2C 或打造其他形式的产业链生态圈,发展更需要产业链上下、各种社会力量资源的合作与创新
融合。
4
56
电池路线分化加剧,“三元锂”阵营扩张
此前,国内江淮、北汽、比亚迪等生产的排名靠前的纯电动乘用车车型均配磷酸铁锂电池,还有不少
客车企业的产品。特斯拉等国外少数厂商使用三元锂电池。如今,国内多家车企相继投奔三元锂电池阵营,如北汽新能源、长安、江淮等,向来坚守磷酸铁锂的比亚迪或将在今后上市的SUV“宋”上配三元锂电池。
纵横点评:政府和市场越来越高的续驶里程要求催促企业在电池比能量上有更大突破,当前以三元锂为主的电池以及各种电池路线都有待验证。安全、成熟应是首要考量标准。
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34」
Reporting
数起新能源客车起火事件示警电池隐患
2015年以来,厦门、上海等地出现数起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着火事件。工信部甚至专门发布《关于
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城市和相关企业开展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纵横点评: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冲击力不如早期那么大,说明各方对此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产业更为成熟。但暴露出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产业在产品设计、整车制造、日常使用、管理运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矛头主要指向动力电池。当前电池技术水平未出现突破性进展,要支撑起超越电池水平的续航里程,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所言:“当前应量电池之力发展电动车”。
共享助力电动车普及,分时租赁项目扎堆
以分时租赁为代表的汽车共享模式已成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方式之一,除政府机关、中外车企(北汽、上汽、吉利、华晨宝马、奔驰等)、传统租车企业等不断加码,资本、新兴互联网创业大军也蜂涌而入。例如“苏打科技”就希望凭借成熟的车联网技术与汽车共享产品平台,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能科技手
段解决碎片化出行问题,将法国Autolib 的成功运营模式引入中国,未来将通过车辆运营、与商家的合作、碳排放交易等实现盈利。
纵横点评:“电动车+共享”堪称高效、经济、环保的绝配,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也有助于国内更多用
户体验、使用电动汽车。但当前仍处于探索与投入期,企业不仅要做好技术、运营与服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方可持续,才不至于“烧钱”、上量后没有实效。
动力电池产能频频告急,外资电池厂大举进入
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特别是商用车型的爆发式增长让不少动力电池厂准备
不及,屡屡出现产能告急,“生产了就用”,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某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年8、9月份时,产品合格率约80%,但最终另20%已经流向市场。并购也成为中国车企解决电池供应问题的手段之一。不少国外动力电池品牌已经或正在大举“入
侵”国内,有消息称,LG 化学将为中国长安汽车2016年以后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提供电池,其南京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已竣工,三星SDI 的中国新工厂也已落成。
纵横点评:又快又稳向来是发展新产业的理想追求,但“快”的数字指标太显眼,而“稳”没有具体标准。没有质就没有量,质在量先,不提高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产业也走不远,也无法与外资企业争夺核心零部件的控制权。
9
8
1
e3 2018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