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感受民俗魅力】
如果说陕北的“安塞腰鼓”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那么流传于山西临汾地区的“威风锣鼓”则是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威风锣鼓”突出表现在一个“威”字上,无论是声响、节奏,还是阵势、舞姿,都极为震hàn。鼓声一响,静穆的队伍蓦然腾跃起来:时而紧锣密鼓,如骤雨猝至,瓢泼而下;时而变换节奏,如山间溪流,回旋激荡;时而阵势yǒnɡ跃,如烈火燎原,漫天升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风锣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bàn,那恢宏壮阔的场面真叫人( )。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震hàn( ) yǒnɡ( )跃 羁bàn( )
(2)写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粗犷________ 蓦然________
(3)填入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拍案而起 B.望洋兴叹 C.叹为观止
(4)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填上恰当语句,使之语意连贯。(2分)
【推荐民俗图标】
(5)同学们为元宵节设计了多幅图标,你会推荐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了解民俗文化】
(6)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散文《社戏》中少年鲁迅在赵庄看到的戏便是社戏。
B.《回延安》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窗纸”“红窗花”等,使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陕北地域风俗。
C.吴伯箫的《灯笼》写了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古代名将等,结尾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D.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就颇具这一特。
【吟咏古今民歌】
(7)同学们对充满民俗风情的诗歌进行了梳理,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作者 | 地域/特 | 诗句摘抄 | 小结 | |
式微 | 邶地民歌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①_____________? | 民歌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 |
子衿 | 郑地民歌 |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
回延安 | 贺敬之 | 诗歌采用陕北民歌④_______的形式写成。 |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 |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 ||||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6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1)这段文字摘自《傅雷家书》,是作者写给他的儿子__________的书信中的一段话。(2分)
(2)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的“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指什么?(4分)
3.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习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
(1)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节气)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2分)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 ②山意冲寒欲放梅
③喜见树前闹杏花 ④开门迎春春满院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春节)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____________(清明节)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今宵织女欲过桥(七夕节)
上联:岸容待腊将舒柳 下联:____________(冬至)
(2)校团委拟邀请民俗研究专家李教授来学校报告厅做“春节习俗知多少”的报告。李晓明同学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有三处不当,请你帮忙修改。(3分)
邀请函 尊敬的李教授: 您好! 为了让同学们领略春节习俗的魅力,汲取营养,我校邀请您于3月9日到我校报告厅做“春节习俗知多少”的报告。希望你按时参加。 此致 敬礼 希望中学校团委 2023年3月7日 |
①格式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容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语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3分)
二、阅读探究(39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无敌改装5.颈联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说一说其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敝:同“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割股以啖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耽嗜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限两处)(2分)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9.【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2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