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职责共担、过程互动”
一、管理整体情况
(一)聚焦“立德树人”,以“精神文化”引领教学管理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凝练中国一汽60余年文化积淀,融合国内外先进企业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劳模与工匠精神为引领, 构建自主汽车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保障教学有序运行。
2.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文化
聘请汽车企业国家技术能手、首席技师等大国工匠为学生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技能竞赛和实习实训;加强师生与技能大师交流学习,共同开展生产现场改善、技术革新项目,引领形成崇尚技能、热爱劳动的文化风尚,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内化于心,
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聚焦“汽车产业”,以“全链对接”升级教学管理
1.专业链全面对接产业链,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对应性
满足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职业人才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沿汽车全产业链设置专业。在全国首开了汽车造型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上述四个专业填补了汽车产业链各环节职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全国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2.专业升级紧随产业升级,保证了专业调整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汽车研发领域中国品牌的打造;汽车生产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应用;汽车服务与贸易领域的衍生、共享经济发展等都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基于上述产业相关领域的变化,学校相继增设了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工业工程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等专业。
(三)聚焦“资源共享”,以“集优势”强化教学管理
1.机构保障,以专业整合为依据,着力完善资源配置保证专业充分发挥集优势,专业既是教学组织单位,又是基本的管理和建设单元,按专业设置机构、配置资源。对应五大专业设置了五个专业教学院部,校企合作建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汽车检测维修、汽车营销服务五大实训中心。
2.以核心专业为引领,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引领专业动态变化,不断适应汽车产业发展。如汽车工程专业的引领专业由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升级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的引领专业由电气自动化技术升级为工业机器人技术。近年来学校新开设的专业,均是以专业的发展方向为指导。如在汽车工程专业新增了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在自动控制技术专业新增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等。
3.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持续构建共享平台
学整合专业内部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实现高度的共享。各专业均构建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建设平台。4门专业平台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长春一汽丰田
(四)聚焦“机制突破”,以“校企共管”夯实教学管理
1.以职教集团为抓手,形成校企教学管理合力
学校牵头组建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汽车职教集团,牵头组建吉林省示范职教集团——吉林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携手一汽集团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携手长春市机械制造行业商会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搭建上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整合了校企教育教学和培训资源,形成了校企合作共管的一体化教学管理长效机制。高端国际合作标准体系培养学生覆盖率达到32%。
2.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提升企业培训管理水平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也为汽车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存量人员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并为企业持续输送满足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建立,不仅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校企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五)聚焦“制度创新”,以“分类建设”保障教学管理
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针对教学管理主体和对象的不同,分类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针对性。以学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为例:针对学校和企业方面,校企共建了《现代学徒制项目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选拔标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现代学徒制考评评价与督察制度》;针对校企双导师,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管理细则》《现代学徒制校内导师管理细则》;针对学徒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学徒守则》《现代学徒制项目学徒评价办法》《学徒能力素质模型》等教学管理文件。通过分类制定制度,针对性管理,进一步实现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