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现状
产销量分析
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前提。1980年以前只有50ml、250ml和750ml三种排量的摩托车,销售对象主要是公务用车,私人购车者极少。进入80年代以后,摩托车像家用电器商品一样率先进入私人消费市场,目前市场份额的95%以上是私人购买。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市场的需求量与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及社会保有量密切相关。1980年是我国摩托车工业进入发展期的起步年代。“六五”期间摩托车产量年均增长66%,产销基本平衡。“七五”期间,1986年和1989年摩托车产量曾两次出现回落,这期间年产量平均下降1.3%。“八五”期间,摩托车产量回升,年均以56.2%的速度增长,“八五”期间的总产量达1970万辆,相当于“六五”、“七五”总和的三倍多。这样的增速在世界摩托车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八五”末期以来生产的高速发展,相对市场需求的低速增长,使摩托车产品从供不应求的状态,经过短暂的平衡,便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部分生产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惯性作用和部分小型企业产量的激增,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库存量加大。为了清仓压库,各个厂家及销售商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社会保有量
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较快的地区,1997年亚洲摩托车保有量为8700万辆,平均每28人一辆车。1998年我国摩托车保有量为4000万辆左右,平均32人一辆车。日本、意大利、泰国等每6人拥有一辆摩托车,我国的台湾省近2人拥有一辆车。从摩托车保有量来看,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及台湾省相比,我国今后的市场空间还很大。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较快的地区,1997年亚洲摩托车保有量为8700万辆,平均每28人一辆车。
出口状况
1984年以前,我国摩托车产品基本没有出口,"七五"期间只有少数企业出口,出口产品主要是50和70ml两轮车,五年间共出口16万多辆。"八五"期间摩托车出口58万多辆,创汇3.3亿美元。"九五"的前三年共出口约32万辆,创汇2.2亿美元。出口的产品扩展到现生产的各种排量,其中50、70和100ml型车占比例较大,摩托车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与产量的迅速增长相比,出口增长较为缓慢,未来产品出口市场非常广阔。
产业特征
我国经济近降价汽车20年高速增长,在9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完成量的累积,包括摩托车在内的许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多数商品相对过剩,供大于求,必然产生价格的竞争,摩托车也不例外,这一时期摩托车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就是价格战。
其特点是——初始降价源于新发展起来的民营或集体中小企业,凭借投入少、社会负担小,利用大厂已形成的配套零部件生产条件,使其产品成本比国有大型企业低20%一30%,大量推出低价格的产品并率先将其推向市场,促使各种车型分别降价1000一2000元,但其仍可保持一定的利润。由于销量大,这类企业凭借一两年的降价就确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大型骨干企业在市场大幅降价的压力下,也开始采取让利不让市场的对策,降低产品成本,调低市场价格。从1994年开始,摩托车市场价格一降再降,已经降到大型骨干企业几乎无法承受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逐渐规范及消费体走向成熟,可以预料除价格竞争以外,摩托车的产品功能、造型和销售服务质量也将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是摩托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2. 相关工业的市场与摩托车产品市场的相辅相成。棗当今,作为民用的代步工具、运输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摩托车和汽车。这三者在发展过程中既互相包容又互相取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摩托车的发展可能会取代一部分自行车市场和汽车市场,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同时对摩托车的需求量并不减少,社会保有量和千人保有率都很高。此外,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而这些相关工业的发展也会促进摩托车工业水平的提高和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而阻碍这些相关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会制约摩托车工业的发展。
政策是我国摩托车业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相关的交通管理和地方保护。
2. 我国摩托车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发展总趋势
由于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人们收入逐步增加,摩托车产品外观、质量、销售服务不断提高完善。再加上近年来我国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加快,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30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万多公里,除少数中西部未开发地区外,公路建设已基本网络化。交
通环境的改善为摩托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摩托车市场的需求将是持续缓慢增长、波浪式发展;未来的市场竞争仍然很激烈,竞争的内容及方式都将会向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产品品种(尤以符合环保要求的清洁能源产品)、品牌、销售服务等广度和深度发展。从市场需求来看,除新增市场需求外,还有旧车淘汰更新、产品出口等。到2010年,我国摩托车每年将有1000万-1500万辆的市场空间。所以说,国内摩托车市场潜力很大,并且还将具有一个较长的持续发展时期。
需求量预测
1. 2005年摩托车市场需求量为1200万-1300万辆,2010年为1400万-1500万辆。
2005年摩托车社会保有量9500万-10500万辆;2010年为11500万-12500万辆。
市场的地域性变化
十几年来,摩托车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沿海开放地区,近年来上述地区保有量已经较大,再加上一些大城市由于环保、交通管制的限制,这就使该地区摩托车市场萎缩,需求量减少。随着中央关于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战略的实施和广大农村及小城镇的经济发
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变化,摩托车市场需求量将有所增长。预计今后数年,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都是摩托车市场发展的热点,满足农村路况差、载荷量大、可靠性高、价格低、维修方便的车型是摩托车生产企业在农村市场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
市场需求方面的变化
1. “八五”以前,摩托车市场对产品排量的需求以90ml以下的中小排量为主,城市则对50ml车需求甚大。“八五”以后,由于有些城市限发牌照,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造成50ml车型的增长速度下降,而90ml、100ml和125ml中排量摩托车发展较快,鉴于近年来市场需求多样化,预测今后数年内,100ml、125ml和150ml等排量的市场需求比例还将继续加大,而且250ml排量以上的车也会占有一定市场。
2. 随着摩托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各个消费层次对车型的要求将会更高:踏板车增多,电启动车增多,盘式制动车增多,四冲程发动机车增多,豪华娱乐车型增多,越野车增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车开始进入市场且前景广阔(目前摩托车产业中的新技术应用之多、之广、之快是创历史纪录的)。
需求的变化要求骨干企业走开拓名牌精品之路,所谓的名牌不仅仅是优质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更应该是着重于高档次深加工、能够与国际流行车型相媲美的车型。
出口潜力
世界摩托车年产量约2000多万辆,其中日本出口量及出口覆盖地区最大。近年来,台湾省摩托车出口也呈上升趋势,车型以中排量踏板车为主,意大利每年出口也在20万-25万辆。近几年,我国摩托车产品出口也呈现增长趋势。
目前国外市场需求:①发达国家:美国、欧洲以大排量为主,用于运动、娱乐的较普遍,日本则以小排量为主,短途代步。②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以使用中小排量为主,用以代步和运输。另外,东欧地区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对摩托车市场需求增长。而东欧地区几乎没有摩托车生产,所以近年来,主要出口国均看好这一地区。
我国摩托车出口的有利条件:①部分企业已积累了十几年的出口经验,对国外市场比较了解,并建立了一些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已经在国外建立组装厂,如轻
骑集团、金城集团、嘉陵集团等。②我国从1983年开始引进中小排量的摩托车生产技术,国产化率很高,零部件国内配套能力很强,并且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我国生产50-100ml车型已经较为成熟,质量一直较为稳定,这些年一直是出口的主要产品。③我国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近几年来,我国摩托车出口主要是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
国内市场中摩托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 全国“禁牌”、“限牌”的城市逐渐增多,其实质是针对环保动力能源的要求加大,对于企业的技术开发实力提出严峻考验。另外,油价上涨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
2. 行业内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盛行:目前国内有摩托车厂家150多,而国外一般只有两三家。目前国家已制定了摩托车生产的一些严格标准,当这些标准贯彻实施后,行业应该可以进入一个有序状态,但这一过程需要经过4、5年的时间。
3. 不合理的税费制约摩托车消费:国外汽车税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统一的税费政策,种类少,以税为主,而我国是税费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费多税少。已经开始实行的汽
车购置费改税尽管有所调整,但10%的税率仍然较高(据统计,1997年全国各地涉及交通和轿车的各种收费有数百项。2000年国家明令取消的税费项目也仅占全部税费的1/6。按惯例,为了发展主支柱产业,应执行低税费的政策,地方"壁垒"必须拆除)。
出口方面:最近国家在摩托车了出口问题上作出了新的规定,规定在1000万的生产基础上,限量出口10%,而且采用投标的方式进行。这一规定所针对的是目前出口所呈现出的混乱局势而定。摩托车出口曾是行业内获得高额利润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一年多时间里,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下滑,众多的生产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出口量,不断压价,致使价格从1999年的900美元下跌到700美元左右,而目前每月仍以50美元的趋势下落。而在摩托车出口量最大的越南,摩托车的平均出口价竟然低至320美元,在这种无序的竞争中,靠出口来赚钱已是非份之想,很多企业只能靠17%的出口退税勉强度日。
3. 我国摩托车配件行业的概况
在我国,摩托车制造业和摩托车配件业是紧密联系相当于一体化的东西,我们很难将这两者硬性分开,人们往往将配件业从属于摩托车生产行业之内来加以分析,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似乎我们也很难到关于配件的相关行业和市场的资料,本次调查就深刻体会到了
这一点。
1)行业特性和简要概况
从技术结构角度上说,摩托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总系统,它由发动机、供油、点火、传动、行走、制动、操纵等各分系统等组合而成,总的说来涉及几百种零配件,非常复杂。这样,摩托车配件行业也就基本上是包罗广泛,产品类型众多,但又与摩托车行业整体的产销状况息息相关。一般来说,摩托车行业需求的旺盛会直接带动配件行业的发展,而当摩托车行业整体发展受阻时,配件行业总的趋势也是呈逐渐下滑局面,但是,由于存在故障因素和配件的替换需求,这样,配件业下滑的趋势又会明显好于摩托车。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最近2年因城市“禁牌”、“限牌”造成摩托车业衰退时配件业的衰退却不明显的问题。
在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最初,除了发动机等零部件依赖进口外,其余配件大部分由摩托车生产厂家进行“大而全”的生产。这些自主生产的配件,一部分整合在出厂的车辆上,另一部分则走入流通领域,满足人们使用中发生故障后的替换需求。随着行业的发展,分工日益细密,更大数量的零配件开始外包采购,交给社会其它企业生产。由于这些处于流通
状态配件的存在,前些年一些民营或集体中小企业,利用大厂已形成的配套零部件生产条件,凭借投入少、社会负担小造成的成本优势,利用低价格的产品率先挑起降价竞争,造成了目前摩托车价格逐年下滑的局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