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赛扬/i3/i7差距到底多大?
虽说处理器似乎已经进入了“性能过剩”的时代,即使是老掉牙的移动版酷睿2双核处理器,也能很好的应对如今office办公、简单PhotoShop处理 等应用,但科技的步伐不会停歇,老产品即使性能仍坚挺,也会被迅速取代并退出市场。正如我们常说的“买新不买旧”。

笔记本处理器
定位:
目前我们最常见的笔记本处理器为Intel生产的二代智能酷睿i3、i5、i7,以及奔腾系列(当然,还有更低端的赛扬以及Atom),分别定位入门、主流、高端以及基础,至于AMD的APU加速处理器,后面单独奉上。

命名规则:
i3、i5、i7就不说了,“B9”开头为奔腾系列,“B8”开头为赛扬,最后一位数字是“7”的,属超低电压版本(如i5-2467M),TDP 17W,一般用于超极本以及其它超薄笔记本当中;后缀字母只有一个“M”的,是双核处理器,“QM”是四核处理器,如i7-2630QM,“XM”是至尊 版处理器,也是唯一可超频的型号,如i7-2960XM。
最明显共性:
这些处理器都是64位的,基于Sandy Bridge架构,32nm制程,并内置核芯显卡。不含核芯显卡的处理器型号暂未在市场上见到。
最明显不同:
二代智能酷睿i系列(i3、i5、i7)均支持超线程技术,如i7的四核八线程,拥有更大的L3(三级缓存),支持AVX指令集(高级矢量扩展),浮点运 算性能更强。此外,所有二代智能酷睿i系列处理器搭配内置的核芯显卡,均可使用Intel Quick Sync Video硬件转码技术(经测试,该视频转码技术为当前PC上最快速、质量也最高的视频转换技术),如果您有视频转换的使用需求,那么i3是最基础选择, 奔腾以及赛扬就可以放弃不考虑了。

VT支持方面,赛扬反而好一些
性能表现:
wPrime是一款通过计算平方根来衡量一款处理器运算性能的测试程序,支持多线程以及多CPU技术,测试结果为完成指定运算所需要的运算时间,越短越好。

wPrime运算结果

从运算结果来看,由于不支持超线程技术,且主频较低,SNB架构的赛扬处理器性能约为酷睿i3的53%,而奔腾处理器也仅为i3的67%。
与标压i3相比,同为标压的i5性能领先幅度不是特别夸张,而i7处理器性能几乎达到了i3的两倍多。
最后,超低电压的酷睿i7性能略好于标准电压的i3,但超低电压的i5性能要略低于标压i3。处理器篇:关于SNB处理器的三大疑问 疑问1:酷睿i5-24xxM与酷睿i5-25xxM区别 简单的理解,酷睿i5-24xxM是面向消费领域推出的i5处理器,而酷睿i5-25xxM则面向商用领域。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i5-25xxM系列在频率以及睿频方面更具优势,加入了博锐技术、定向虚拟化、可信执行技术以及AES新指令。以博锐技术为例,通过内置于芯片的高级硬 件辅助特性,您可以在电脑上快速部署安全补丁、远程解锁加密的硬盘,即使在电脑关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管理数据安全设置(防盗,防恶意程序攻击)。(详情 参阅Intel) 补充一点,除了i7-26xxQM系列四核处理器,其余i7无论是双核,还是四核,亦或超低电压版本,均提供对博锐等技术的支持,性能也更强大。疑问2: 如何使用Sync视频转换技术 首先您的处理器必须是二代智能酷睿i3、i5或i7处理器,核芯显卡没有被主板屏蔽,可以使用。其次,您使用的转换软件必须支持Sync,如 MediaEspresso最新版,并进行相应硬件加速设置。再次,如果您的电脑还配有独立显卡,支持CUDA或者UVD,那么需先将独显禁用(至少 MediaEspresso是这样)。
疑问3:我到底该选择哪个处理器 这个和处理器的定位接近了,基础应用(上网、一般视频播放、简单文本办公)选择赛扬、奔腾即可;一般应用(高清视频、简单照片处理,并想获得流畅使用体 验)选择酷睿i3即可;中度使用(主流游戏、照片处理、简单视频制作等)选择酷睿i5即可;而重度使用的话,您只能选择i7了。

Intel 提供的处理器速配功能(点击此处进入)相关阅读: 《没游戏也能玩!核芯显卡转PSV视频实战》 芯片组篇:除了HM65我们还有什么? DIY玩家都知道,有了好的处理器,必须还要有一张适合的主板与之配套,H61与i7-2600K的狗血搭配相信谁都不会选择,E3-1230搭配Z68 更是浪费至极。笔记本也是如此,只是平时大家并不在意。 目前笔记本上最常见的芯片组为HM65、HM67、超低电压SNB处理器配套的UM67,以及针对商用领域推出的QM65、QM67芯片组。其 中,HM65最为常见,万元以内绝大多数笔记本都用的这个。

奔腾汽车SNB 芯片组主要区别(图片来自互联网) 从表格中您应该已经看到了,QM芯片组与HM系列相比最大的特性就是加入了对支持博锐技术的处理器的全方位支持。至于USB数量、Raid等方面,笔记本 不同于台式机,这个由不得您自由发挥,况且主流笔记本3个USB接口以及两个SATA设备仍远低于HM65的最大支持量,因此诸如i7四核处理器与 HM65的搭配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 少笔记本使用i7与HM65的搭配 而根据给出的数据,目前只有QM系列芯片组才能提供对博锐技术的支持(关于博锐技术的详细介绍,可参阅上一页或登录Intel查看),也就是说如 果您寻的是一款具备超高可靠性的真正商用的笔记本,QM系列芯片组以及i5-25xxM系列处理器是最基础的选择。高端用户可选i7双核、 i7-27xxQM、i7-28xxQM以及i7-29xxXM处理器。
最后,对于绝大多数以娱乐为主的用户来说,选择普通HM65芯片组的笔记本即可。13楼
显卡篇:入门独显绝对坑爹不解释! 显卡是笔记本的第二大心脏,它决定一款笔记本的图形性能,其重要程度在台式机上已经超越了处理器,而对于笔记本来说,笔者认为它仍处于次要位置,毕竟更多的时候您并不是处于游戏状态。

顶 级笔记本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580M 核芯显卡 核芯显卡是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提供的显示核心,之前我们称这种类型的显卡为“集成显卡”。不同于以往,核芯显卡使用了完全融合于处理器晶圆当中的设计方式,共享 L3与部分其它处理器资源,同样为32n
m制程,同样支持睿频加速技术。规范方面仍为DX10.1。性能方面,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提供的核芯显卡的 3DMark Vantage得分为9000左右(Entry模式,搭配双通道内存,搭配单通道内存得分仅为7000余)。

i5 核芯显卡成绩核芯显卡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核芯显卡也是一种集显,因此使用核芯显卡,可降低图形单元的功耗,降低发热,延长笔记本续航时间;此外,核芯显卡加入了Intel Quick Sync Video视频转码技术,它是当前PC上转换视频最快的,远快于N卡以及A卡,这也是最大优势之一。入门独显 虽然核芯显卡在理论性能方面已经基本与入门独显持
平,但由于不支持DX10.1,且对游戏的支持并不是特别优秀,因此仍留给了低端独显一定的生存空间,如 NVIDIA GeForce 410M、NVIDIA GeForce GT 520M、AMD Radeon HD 6370M、AMD Radeon HD 6470M,它们性能都很一般,仅适合一般网络游戏的运行,诸如最新的C9之类网游,估计很难拿下。至于性能强弱,笔者只能说,都很弱,就别“亮”成绩 QJ大家的双眼了。

某入门独显成绩中端独显 中端独显是目前4000元至6000元消费类笔记本中最常见的,NVIDIA阵营为GeForce GT 525M、GT 540M以及GT 550M,晶圆面积、晶体管数量、CU
DA核心数相同,频率随编号递增,性能也小幅递增。

525M 与550M参数对比,除了频率,其余都基本相近 AMD阵营则为Radeon HD 6500M到6700M DDR3,常见为HD 6630M与HD 6730M,晶体管数量一样,流处理单元一样,后者性能略好一些。游戏表现方面,无论是NVIDIA,还是AMD,它们都能满足主流3D游戏的流畅运 行,DX11游戏不建议开启抗锯齿等额外高画质选项,会有明显卡顿。 至于选择,这是个敏感话题,看您个人对N或A的喜好了。笔者倾向于前者。相关阅读: 《五大测试轮
番上 GT550M能否称霸中端?》 高端独显:不是所有GTX460M都可升级 中高端独显 目前我们最常见的中高端独显有两个:NVIDIA GeForce GT 555M 144CUDA与AMD Radeon HD 6770M GDDR5,它们3DV成绩(Entry模式)都突破两万,比上面提到的中端主流独显强出很多。游戏性能,这两款显卡基本不相上下,GT 555M优势在于核心规格很庞大,无论是晶体管数量,还是超频能力,都超出HD 6770M不少,不足是它往往配备DDR3显存,限制了性能发挥,功耗也**D 6770M在搭配了GDDR5显存之后,性能算是被挖掘到了极致,几乎已没有多大的性能提升空间,核心面积小,晶体管数量少,功耗必然要低一些,不足之处 在于驱动,永远给人一种不完美的感觉,A饭都懂的。

GT555M 与HD6770M参数对比 游戏表现方面,这两张独显对DX9、DX10游戏通吃,画质选项基本可以随意开。而在DX11游戏面前,中等画质,2X抗锯齿,基本还是可以应对的。 注:GTA4、帝国这样的变态级游戏除外,一个吃显存,另一个吃处理器,您要真来个3万人 vs 3万人,估计没有几个笔记本能扛得住。

如 此高的成绩,您还有啥不满意的?高端独显 一年的时间,我们对高端独显的笔记本倒是没测过几个,能轻松拆开,见到独显的机器更是凤毛麟角。NVIDIA GeForce GTX级别,以及AMD Radeon HD 6800M、6900M系列独显,都算是高端货,前者加入了GDDR5显存,后者核心规格大幅提升,性能较之上面说的两款都有了质的改善,发烧游戏玩家最 爱。 目前有传言说,部分GTX 460M、GTX 560M独显使用了小尺寸的PCB,或者非MXM接口,可更换,但很难升级。笔者也翻阅了之前某GTX 460M笔记本的拆解,显卡图下面奉上,确实非MXM接口,形状也不规则,想升级GTX 580M?做梦!

某笔记本所用的GTX 460M独显

标 准的MXM接口独显 在此提醒广大网友,并非所有高端游戏本都可以更换显卡,切勿盲目升级。马甲卡 由于下一代硬件即将到来,现阶段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马甲横行的时节。小编负责任的告诉您,今天,您市场上能见到的名为NVIDIA GeForce 600M系列的独显,以及AMD Radeon HD 7600M以下(含)独显,都是马甲卡,性能最高不超过当前GT 555M以及HD 6770M GDDR5,因此在购买时切勿被JS忽悠。

除了名字,你还能看出来这两张显卡有何不同吗?
专业图形卡 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仅仅接触到了搭载NVIDIA专业图形显示卡的笔记本,那就只谈NVIDIA吧,AMD,对不住了。 NV专卡最常见的就是ThinkPad T420上面使用的NVS以及W520上面使用的Quadro,前者型号为NVS 4200M,针对商业应用程序进行过优化,拥有48个CUDA核心,不支持PhysX物理加速,显存容量1GB,位宽64bit,可最大输出 2560×1600分辨率图像,最多可驱动4台显示器,从而能够在一个巨大的桌面环境下实现卓越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ThinkPad T420笔记本 而W520使用的专卡则为Quadro 1000M(96个CUDA核心)与Quadro 2000M(192个CUDA核心),基于Fermi架构,在各种设计、动画以及视频应用程序上可实现最高5倍的性能提升以及8倍计算模拟速度提升。至于 这两种显卡的适合人,我想您已经明白了,主要拿笔记本玩游戏的朋友可以绕道了。相关阅读: 《不公平对决 GT555M与HD6770M游戏实测》
《强强对话!GT555M与GT635M性能大比拼》
AMD APU:为未来硬件发展指明方向 2011年,笔记本市场还有另外一朵“奇葩”,它就是AMD推出的Fusion APU,又名“加速处理器”。 顾名思义,作为同是将CPU与GPU完全融合的产物,APU当中的GPU部分支持OpenCL,可对CPU进行加速,做到异构计算,借此消除计算瓶颈,这 也是APU与Sandy Bridge最大的差异。此外,APU还支持DX11规范,集成的显示核心性能更强,正如Llano系列。

CPU+GPU+NB=APU APU定位: 目前,APU处理器主要分为C系列、E系列以及A系列,分别定位高清小本(上网本)、基础入门机型以及主流娱乐机型,无明确商用型号。 其直接竞争对手分别为Atom、赛扬,以及奔腾/i3/i5,无i7。至于处理器性能,各产品段均略低于竞争对手,毕竟APU的重点不在处理器单元部分, 而是强调的整合后的综合性能。此外,Llano系列APU所能提供的图形性能,也是对手现阶段产品无法比拟的。 APU特点1:功耗低
当前,Brazos系列APU处理器功耗仅为9W或18W,而Llano系列也不过是35W,整个平台非常省电,笔记本续航时间也可轻松达到7小时左右甚至更高,移动性能体验出。
APU特点2:可加速,异构计算 所谓异构计算就是要让CPU和GPU协同工作,互相帮助、消除计算时所存在的瓶颈,并且让CPU和GPU各自去运行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对此,同时拥有 X86处理器以及高性能GPU研发能力的AMD显然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将这两者设计到同一晶圆之上,拉近两大处理核心距离,减少运算资源浪费、降低 数据传输延迟,将异构计算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越 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开始支持GPU加速技术 APU特点3:支持DX11 所有APU处理器均融聚Radeon HD 6000系列显示核心,提供Tessellation曲面细分,ShaderModel 5.0,OpenGL 4.1全面支持;高品质抗锯齿和各项异性过滤支持,最高支持24xMSAA、SSAA、MLAA;以及OpenCL 1.1,DirectCompute 11,AMD APP异构计算加速技术。 APU特点4:可与外部AMD独显交火 交火技术是Llano系列APU处理器特有功能,将融合的显示核心与外部相应级别的Radeon HD 6000M独显进行混合交火,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图形性能提升。当然,您也可以选择只使用独显部分。

硬 件平台:AMD A6-3400M APU+HD 6650M 如何选择: 如果您对笔记本的需求仍停留在上网本阶段,那么不妨考虑C系列小本或者E系列大号“上网本”,它们都不贵,图形性能也还可以。而如果您还要玩一些大型3D 游戏,A6或A8处理器搭配HD 6650M独显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需求折中的话,可选择A4 APU处理器。相关阅读: 《AMD的融合伟业!Llano APU笔记本首测》
《双显卡交火提升显著!APU实战30款游戏》
《APU四核再配6650M独显!宏碁4560G评测》
《未来属于Fusion?APU一年融聚路回顾》
内存篇:4GB勉强够用 双通道很必要 内存是数据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因此一台笔记本要想获得优异的性能表现,处理器 必须强,内存也必须足够快。目前笔记本普遍使用了DDR3类型的内存,以DDR3 1333为例,其单根读取速度约为9~10GB/s,两根双通道模式下读取速度可达到15~16GB/s。

普通笔记本内存 4GB DDR3 1333

双 通道DDR3 1333内存速度测试 容量多大合适?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完全取决于您的任务量多少。Windows 7旗舰版系统空载,进程数约为50左右(含驱动程序),4GB内存此
时占用率约为25~30%,也就是1GB多一些。8GB内存的话,占用率同样为25% 左右,因为此时对虚拟内存的使用减少了,物理内存的占用自然也会高一些。个人观点:对于轻度的机型,4GB内存足够;中度使用,只要您能及时把不必要的程 序/窗口关闭,4GB内存也是够用的,否则请考虑6GB或8GB;重度使用,您只能选择8GB或者更多了。

4GB 内存,空载28%,办公时最高可到70% 双通道有用吗?笔者负责任的告诉您,这个必须有用!组建双通道,您获得的不仅仅是内存容量的提升,更有内存带宽的增加,内存读取/写入速度的增长,CPU 可以一次性访问的数据更多了,您说这是有用还是没用?此外,双通道内存还可以明显拉高集成显卡的性能。 添内存,必须使用同品牌同型号吗?不需要!只要您选择相同规格的内存,如笔记本标配内存为DDR3 1333,您只需要再买一根DDR3 1333内存即可,容量、品牌,甚至显存颗粒制造工艺都没有限制,装好之后双通道模式也会自动开启(2GB标配,加4GB第二根是完全可以的)。诸如“苹 果电脑专用内存”之类的幌子绝对是骗人的玩意,切勿上当! 怎么知道我的笔记本可以装几根内存?这个方法很简单,拆!只有实际拆机,您才能看到您笔记本的实际情况。包括CPU-Z、AIDA64,目前没有任何一款 软件可以准确检测主板提供的内存插槽数量,所谓的软件检测结果不可信!

不 拆,您不会知道您的笔记本只能装一根内存! 想更换DDR3 1600内存,可以吗?由于当前控制内存的北桥芯片被处理器整合,因此这首先取决于您的CPU类型。目前,仅Intel酷睿i7-2700QM及以上级别 处理器才提供对DDR3 1600内存的支持,如果您的处理器并不在这个范围内,那么还是别烧这笔钱了。相关阅读: 《是否有必要?笔记本升级内存性能实测》
硬盘机械固态各有千秋 光驱仍存活 硬盘算笔记本的外部存储设备,用来存放您的个人资料。容量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
机械硬盘最大优点:容量大,损坏后数据可恢复,寿命长,价格相对便宜 最大不足:速度慢,抗震性能差,不耐低温 速度表现:5400转产品一般为60~70MB/s左右,7200转产品能达到80MB/s

上图中硬盘速度实测 挑选准则:容量够用,碟片数量少,转速高,缓存容量大固态硬盘
最大优点:速度快,抗震,耐低温,稳定性好 最大不足:容量小,有读写次数限制,价格昂贵,损坏后不可恢复 速度表现:SATA 3Gbps可达250MB/s读取速度,SATA 6Gbps接口可达450MB/s
挑选准则:容量越大越好,视经济承受能力而定,优先挑选SATA 6Gbps接口或者PCI-E 2.0接口,Intel主控、SandForce主控以及Marvel主控产品。经济基础优秀者可考虑SLC固态硬盘希捷混合硬盘 最大特点:在7200转机械硬盘的基础上加入了4GB或8GB的SLC闪存颗粒,经常使用的文件会被存储到SLC颗粒当中,借此与HDD部分组成 Raid,大幅提升读取速度。

希捷混合硬盘外观与普通机械硬盘无异
光驱 这个还用解释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使用率极低,闲置过久还会因为光头被“PM2.5侵蚀”而产生不读盘的现象(有网友指出清洗后可恢复读盘功能)。不 过好在这东西不使用的时候几乎不会费电,特殊情况还可拿来应急,如播放DVD,装光盘中的驱动
程序等。最优存储方案 依旧因人而异,小编就喜欢把电影、音乐、照片等文件存在移动硬盘中,笔记本硬盘容量64GB,仅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平时经常需要用到的文件,光驱 未被改造。也有人喜欢把光驱拆了,装上光驱位置专用的硬盘托架,组建双硬盘,尤其是SSD配HDD,前者装系统,后者存文件。此外,也有部分笔记本提供了 mSATA插槽,您可以通过安装该接口的小型化SSD,以获得更快的硬盘速度。相关阅读: 《绝境重生?当低配苹果MBP遭遇高端SSD》 电池篇:锂电池芯数到底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