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汽车能源
                  周颖 20080884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从世界范围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较快,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以及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急剧增加。
诞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汽车的发展主要以地球上有限的矿物燃料资源为基本前提。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汽车都是靠燃烧各
种化石燃料驱动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正智说,汽车是中国能源消费的“大户”,目前中国汽车保有约3000万辆,年耗油约8000万吨,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汽油年产量的80%、柴油年产量的20%被汽车消耗掉。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市场大举对外开放,带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长期以公车消费为主的轿车市场转变为以私人消费为主。私人购车成为当今轿车市场消费的主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私人购买轿车比例超过77%。随着私人轿车消费时代的到来,私人轿车成为拉动私车保有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因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到2005年,私人载货车仅增长85万辆,而私人载客车则增长了633万辆。2006年,全国汽车销量为710多万辆,其中轿车达到380多万辆,绝大部分为私人所购买。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信息,截止到20079月底,我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1812.967万辆,比2006年增长7.22%,其中私人汽车占保有量的61.25%,私人消费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 截止到200810月底,我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6671.33万辆,其中,汽车6222.18万辆,摩托车8886.64万辆,挂车9..06万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3.38万辆,其他机动车2.08万辆。
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的燃油消耗也相应快速增加,对我国燃油供应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资料显示:到2020年后,我国石油消耗总量的50%以上需要进口石油来提供,这无疑对我国能源安全形成严重威胁。日本、德国和美国的汽车耗能分别占到了原油终端消费的23%24%31%,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是27%,中国现在是6.2%,这个比例无疑会继续上升。在日本一辆汽车的年均耗油是1.1(标油换算),美国是2.2吨,而中国是2.1吨。即使中国的汽车耗油水平能降到年均1.6吨,那么到了2030年,中国仅汽车耗油也将达到5亿吨,汽车化社会引起的能源问题之大可想而知。
    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能有效实现节油目的,汽车动力系统必须向能源多元化与动力电气化方向积极推进,包括发展节能汽车、代用燃料汽车与电动汽车。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混合动力汽车。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
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发展节能汽车方面,近期内可产生显著效果的主要措施有优化现有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动力系统;实施汽柴油清洁化;大力发展各种合成燃料并与汽柴油混合,形成新型清洁燃料。发展先进的柴油轿车、发展节能汽油发动机技术、实现内燃机的混合化,并在技术经济成熟基础上迅速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应用的工作,可望在交通节油中做出重要贡献。
代用燃料汽车包括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醚类燃料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中国客车网报价4类。这些燃料的转型需要发展相应的新型车辆,以及代用燃料的基础设施与供应网络。气体燃料汽车包括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吸附天然气(ANG)与液化石油气(LPG)等,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全世界约有500万辆在使用。其他代用燃料汽车还有一些影响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的问题,需要在实际进程中逐步明晰。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积极研发电动汽车的潮流。虽然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汽车动力
的电气化率与电驱动功率的比例必将逐步提高。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车3大类。经过近20年的大力推进,混合动力车已渡过批量生产的起步阶段,迈入较快速增长期。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也已研制成多种样车。电动汽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当前所用动力蓄电池组和燃料电池的寿命低,成本高,可靠性与可使用性尚差;大规模应用还要解决充电与供氢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总体上看,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与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
由电气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与磁浮交通组成的电气化轨道交通采用电力驱动,电可由各种能源产生,从而可大幅度地节油,有效减少交通对于石油供应的依赖性。近年来,全世界发展电气化轨道交通的积极性日益增强,一些新技术(如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磁浮列车技术等)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为推进电气化轨道交通的发展与产业化增强了活力。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形成,构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的任务正提上日程。这为我国大力发展电气化轨道交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根据我国的国情与需求,结合国际上的发展经验,优先发展电气化轨道交通,统一规划未来综合交通体系结构,使整个体系能很好解决公路、铁路
、民航、水运、管道及磁浮六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近期的重大任务。只有电气化轨道交通达到相当大规模的产业化与应用,才能彻底降低交通油耗。
努力保持铁路交通的骨干地位,使铁路在客运与货运周转量中的份额保持在1/3左右,应成为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要原则。为此,必须努力扩大铁路网规模;建设客运专线网,实行客货分流;客运网应提高运营速度至200公里/小时以上,在长、大、干线方面要在与民用航空竞争中实现有效分流;要大幅度提高电气化率,实现由当前的26%增至2020的约50%
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减少交通油耗的另一重要方面。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节油效果将表现为汽车数量增速减缓和单位车辆平均年耗油量下降。我国起步较晚,当前设备多由国外引进。因此,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尽快形成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要对相关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予充分的关注。
积极推进新型磁浮交通的发展。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最高时速已达550公里/时的磁浮交通作为人类第6种运输方式已进入了实际应用。世界第一条磁浮运营线上海浦东机场线在
我国诞生,全长170公里的沪杭高速磁浮线建设也在筹备中。高速磁浮列车最适用于长距离、大城市间、大客流量的高速客运,应该成为我国计划建设的全长1.2万公里的快速客运专线网中四横、四纵长大干线的主导技术,并得到优先发展。磁浮列车的低噪音、高加速度、小转弯半径的优点,也能在城际与市内交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从长大干线与城市轨道交通两方面,大力开拓磁浮交通的应用,并与实用线的建设和运营紧密结合,努力推进成熟系统的产业化,加速新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使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实用化与产业化,为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任务,能源发展有着特殊重要性,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当前汽车产业的大力发展使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发展新能源来代替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发展新的交通运输方式,才能有效缓解能源紧缺压力,从根本上解决汽车行业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与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