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动汽车会全面碾压传统汽车吗?
————————
来源:得到APP 《吴伯凡·商业评论》
最近这段时间,最热的商业话题应该是:在国产汽车领域出现的造车新势力能不能成气候?能成多大的气候?
就在前不久,因为受到香橼公司做空,蔚来汽车一天的股价跌了7%,可以说是暴跌。同时,一些在美国上市的国产汽车也受到了牵连,以至于国内的一些产业观察家,包括一些普通的用户都产生了一种印象,国产电动车尽管目前看上去很热闹,但很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泡沫。同时,我们还听到一些相关的新闻,比如说传言华为马上要开始造汽车。
几天前,一个朋友说,当你讲拼多多、美团、字节跳动的时候,它们的市值大概是400亿美元。在半年多以后,拼多多的市值从400亿美元左右涨到了1800亿美元。国产电动车会不会有这种类似的爆炸式的增长、闪电式的扩张呢?当说到国产电动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想象。
中国的手机市场曾经是洋品牌的天下。后来,一些家电企业比如说TCL、长虹进入到这个领域,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产手机的份额一度超过了整个市场的50%。但没过多久,国产手机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电动汽车价格经过多少年以后,国产手机终于翻盘。到今天为止,在中国手机市场上排名一到五名的手机品牌是这样的,华为占38.5%,OPPO占17.8%,VIVO占17%,小米占10.5%,苹果占7.5%。国产手机这四大品牌加起来的份额已经接近85%,而洋品牌除了iPhone以外,其它
的品牌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国产手机今天已经是稳稳地占到了中国手机市场的90%。
当我们回顾国产手机在短短的10年之内,也就是从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之内发生的故事,我们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国产电动汽车正好也有四家。我们把它们叫“四小名旦”,蔚来、小鹏、理想、威马。
这四小名旦会不会十年以后能够像国产手机一样占到中国汽车市场的90%呢?如果没有90%,占到70%可不可以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诱人的设想。我今天就来尝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与这个设想相关的,还有一个故事,也就是占据着巨大竞争优势的老牌汽车厂商,会不会重演当初柯达和诺基亚的故事呢?有人说,传统汽车厂商最近日子过得还不错,这种过得不错的感觉会不会是一种回光返照呢?
【电动汽车的胜出】
初看起来,这个一体两面的故事好像真的要发生了。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说起。
目前仍然有95%的人开着传统的燃油车,它的技术和产品有三大基石,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一些老牌的企业正是凭着它们在这三个方面的优势生产出顶尖的产品,让国产汽车厂商一直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凭着这三大优势,像法拉利和布加迪这样的厂商就能够生产出百公里加速达到2.3秒的超级跑车。对于很多国内的汽车厂商来说,实现这样的性能近乎是难于上青天。
当然,对一个刚刚成立没几年的电动汽车制造厂商,这个指标并不是那么难,有些电动车的百公里加速能够达到2.39秒,比如特斯拉的Model S就能够达到。
前不久,我试乘了四小名旦其中一家生产的售价只有30多万的一款车。它的那种推背感,我把它称之为“让你恶心的推背感”,确实让我震憾。这种难于上青天的事儿,一下子被解决了。这就让我想到了一对我们经常说的概念,高维和低维,或者叫增维和降维。
所谓低维的事物,它有一种原罪性的缺失。什么叫原罪性缺失?就是你一出生,你就是这个样子。这种缺失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你不认为是缺失。只有在遇到某些障碍的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的无能。
比如说我们人,生下来就不会飞,而且我们几乎很少意识到我们不会飞是一种缺陷。但是在某些时候,在某个场景下,你会发现这就是一种致命的缺陷。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有一非常健壮的马,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对于它们可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可是,对于空中飞翔的雄鹰来说,根本不认为这是个障碍,甚至根本不会注意到这条河。
我们经常把一些实力悬殊的竞争称为不对称竞争。事实上,高维跟低维的竞争不是不对称竞争,因为不对称仍然是在同样维度的世界里。比不对称竞争更残酷的是那种维度不平等的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的闪电战,就是一种高维对低维的战争。有人说一战是一场残酷的,但是极其无趣、乏味的战争。战争就像一个绞肉机,对阵的双方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战壕里不断地发动攻击,这种战争很残酷,但是很乏味。以飞机和坦克为代表的闪电战,把战争从二维世界引入到了三维世界。处于二维世界的军队,面对的其实不是战争,而是一种屠杀。
高维对低维的打击其实是一种重新定义赛道的竞争,表面上它们好像是在同一个赛道上,实际上这个赛道对于双方是极其不公平的。如果是在完全相同的赛道上,乌龟和兔子的竞争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鸡和鸭赛跑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但是,如果是你具有重新定义赛道的能力,比如说乌龟把这个赛道定义在沼泽地里,兔子胜算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如果鸭把赛道定义在水面,而不是在陆上,那鸡胜算的机会几乎就没有了。
有时候,两个或两类企业好像是在一个赛道上竞争,但实际上是某一方已经悄悄地改变了赛道,从而导致这种竞争发生逆转,而且胜败变得完全没有悬念。
造车新势力是不是可能对传统汽车发动一场闪电战呢?
上面说到的100公里加速轻而易举地达到2.3秒,这样的事儿还只是局部性的。造车新势力闪电式扩张的能力远不是表现在这个方面。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这种闪电战,传统造车势力会不会像当年法军守在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被德军轻而易举地摧毁呢?我们先看看造车新势力闪电式扩张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正如《闪电式扩张》这本书里说过的,闪电式扩张的底层逻辑是指数性增长,或者说企业的成长被一种指数性增长的力量赋能了。
我们通常说有两种增长,一种是10%的增长,一种是10倍的增长。这两种增长哪一个容易,哪一个困难呢?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10%的增长往往更难。
当你选择10%的增长的时候,意味着你是在原有的维度和赛道上进行竞争。而当你选择10倍的增长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增长模式,获得了一个新的维度。这就好比传统的零售企业获得10%的增长,要比电商平台获得10倍的增长难得多,难到几乎没有可能。那么,造车新势力闪电式扩张的逻辑到底是来自于哪儿呢?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有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做过一个预测。1990年的一台电脑卖1000美元,根据这个数字我们就可以折算1美元能购买多少计算能力,那么,2010年,一台电脑的性能已经远远高于20年前的电脑了,以2010年的一台电脑的计算能力来算的话,需要花多少钱呢?计算的结果是1.27亿美元。而事实上,那它的价格是多少呢?是400美元。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作为电脑最核心的硬件每隔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它的性能提高一倍,价格反而降低50%。
你想象一下,一辆1990年的汽车和一辆2020年的汽车之间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呢?不会,2010年的汽车在性能上并不比1990年的汽车高出多少,而价格也不会降低多少。
汽车领域是一个与摩尔定律基本上绝缘的领域。摩尔定律是针对计算机的核心硬件——芯片而言的。但是,它的影响力并不只是在芯片上,因为这种核心硬件会直接影响软件的性能,而软件又反过来大大地放大硬件的性能。一个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产品,它的性价比是以指数级的方式增长的。
传统的汽车只有硬件,基本上是没有软件的。而对于计算机来说,软硬结合以后会产生一种性价比的魔法,或者叫巫术。
软件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基本上没有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原有的产品进行更新、刷新,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快速迭代。我们没法在零成本的情况下对硬件进行刷新和更新。硬件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而软件可以改变、重塑,再造的可能性是巨大的。
与快速迭代相关的还有一个东西,是我们很熟悉的MVP,就是在不追求完美的情况下,先推出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而不是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在用户使用的过程当中,通过跟用户的互动,厂商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它的性能,降低它的成本。
应该说电动车跟电脑还真不太一样,有人说电动车不过就是一个放大了的,有四个轮子的移动终端。正如我们后面还要详细说到的,尽管它看上去跟手机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它跟手机、电脑是很不一样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