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思考题 2013
1.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及定义【定义: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 加速时间 最大爬坡度】
2. 应用汽车的行驶方程求取动力性指标的方法。
3. 比较三种不同形式的汽车行驶方程的异同。
4. 汽车的驱动力图,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及功率平衡图的绘制方法。
5. 发动机特性曲线有哪几种?[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速度特性曲线]
6. 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产生的地面切向反作用不能大于附着力]
7. 滚动阻力产生的原因。【轮胎与路面接触区域产生的法向、切向相互作用力】
8. 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压力阻力: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 摩擦阻力】
9. 不同驱动形式汽车由地面决定的最大等效坡度。[后驱L h L
a q g -=ϕ 前驱 L h L
b q g +=ϕ ]
10. 在加速上坡时,四轮驱动汽车前、后轮的转矩如何分配,才能充分利用地面附着条件?【后轴转矩分配系数t2 t1t2
T T T +=ψ】
11. 画出驱动轮在匀速和加速运动工况下的受力图,并推导地面切向力的表达式。
12.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
13. 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的计算方法。【Qs= P e b/1.02 U a ρg 】
14. 发动机负荷率与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关系。【负荷率越高,燃油经济性越高】
15. 我国规定商用车、城市客车以及轻型汽车测定燃油经济性分别采用哪种循环行驶工况?
16. 要节省燃油消耗,应如何选择行驶车速和挡位,为什么?【接近低俗的中等车速 高档位】
17. 什么是发动机的负荷特性曲线?万有特性曲线?【发动机的转速不变时,其性能指标随负荷的变化
关系
18. 利用发动机最小燃油消耗特性分析无级变速器省油的原因。【(1)把各功率下最经济工况运转的转速与负荷率标明在外特性曲线图上便得到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2)无级变速器应有的传动比i 与发动机转速n 及汽车行驶车速关系如下i=0.377nr/iua=An/ua 其中A 为常数,A=0.377r/i0根据Pe=(Pf+Pw )/T 由最小燃油消耗曲线可以求出发动机经济的
工作转速ne ,将ua 、ne 带入上式,就得到无级变速器应有的传动比i 在同一
值的路面上,不同车速时无级变速器应有的i 连成曲线就得到无级变速器的调节特性】
19.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节油的主要原因?【①为了满足急加速、以很高车速行驶行驶与快速上
坡对驱动功率的要求,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所配备的发动机功率往往相当很大②在汽车停车等候或低速滑行的等工况下关闭内燃机,几月燃油③利用发电机回收部分制动能量】
20.确定传动系最大传动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21.确定货车的功率与轿车的功率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2.为什么减小最小传动比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传动系各挡传动比理论上应怎样分配?实际上又是按什么原则分配的,为什么?【按等
比级数分配传动比1)保证换挡平顺,无冲击2)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功率利用区域大3)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24.什么是“C”曲线,有何作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选定最佳主加速器传动比】
25.制动性评价包含哪几个方面?【1.制动效能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
稳定性】
26.滑动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27.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以及地面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28.滑动率与车轮运动状态的关系?滑动率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
滑动率越大,滑动成分越多】
29.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的计算。
30.汽车制动的全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制动距离是如何定义的?[驾驶员见到信号后做出
行动反应、制动器起作用、持续制动和放松制动器。制动距离:是指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两个阶段汽车驶过的距离。开始踩着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的距离]
31.比较不同结构的制动器的制动效能的恒定性。【盘式制动器制动效能没有鼓式制动器大,
但其稳定性好】
32.分析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
学上不协调。】
33.比较前、后桥左右制动器制动力不相等引起跑偏的差异。
34.车轮抱死或不抱死时的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
35.比较货车空载与满载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6.为什么汽车后轴侧滑比前轴侧滑更危险?【增大了汽车角速度,汽车在一定条件下可能
出现难以控制的急剧转动】
37.什么是同步附着系数?对汽车的制动性有何影响?【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
系数】
38.如何判断车轮的抱死顺序?【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稳定工况,但丧
失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附着条件利用较好。】
39.分析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的顺序,车轮不抱死的最大减速度以及制动器制动力和地面制
动力的变化。
40.什么是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利用附着系数曲线有何作用?
41.制动效率的计算方法。
42.比较限压阀,比例阀,感载限压阀和比例阀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43.汽车上为什么要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提高汽车
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的安全装置】使用ABS时最大的制动减速度是多少?
44.车轮抱死的力学条件是什么?
45.制动时车轮抱死的顺序与制动稳定性的关系。
46.车辆坐标系与汽车的运动形式。
47.如何用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来评价操纵稳定性的好坏?
48.轮胎坐标系是如何规定的?【x轴车轮行驶方向,z轴正回正力矩,y轴正侧翻力矩】
49.什么是轮胎的侧偏特性?【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
50.轮胎的结构、气压和垂直载荷对侧偏特性有什么影响?
51.车轮外倾对侧偏角有何影响?
52.汽车稳态响应特性有哪几种?
53.什么是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54.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的计算。
55.有哪些参数可用来评价汽车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稳态响应?节油汽车
56.为什么操纵稳定性好的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57.改善车厢侧倾对稳态响应特性影响的结构措施有哪些?
58.如何确定车厢的侧倾中心?
59.车厢侧倾对稳态响应有何影响?
60.如何判断车厢侧倾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对稳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61.如何判断车厢侧倾引起的独立悬架侧倾转向对稳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62.利用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曲线来判断车厢侧倾对稳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63.汽车在水平弯道上行驶时不发生侧翻的最高车速?
64.汽车在水平弯道上行驶时不发生侧滑的最高车速?
65.为了保证安全,应使侧滑在翻倾之前,要满足什么条件?
66.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
67.ISO2631-1:1997(E)标准对人体坐姿受振模型是如何规定的?
68.GB/T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中评价汽车平顺性只考虑哪几个
轴向振动?其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如何计算?
69.垂直方向敏感频带和水平方向敏感频带各是多少?
70. 平顺性的基本评价法中,如何根据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来计算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
值?
71. 如何描述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72. 路面不平度的速度功率谱、加速度功率谱与位移功率谱之间的关系?哪一种功率谱是白
噪声谱?
73. 路面不平度的空间谱和时间谱之间的关系,空间频率和时间频率之间的关系?
74. 汽车振动模型常见的有哪几种?7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中指哪7个自由度?
75. 如何利用单质量振动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求阻尼比?
76. 求单质量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77. 平顺性分析的振动响应量有哪几个?
78. 车身加速度和悬架的动挠度功率谱密度及均方根值的计算方法。
79. 已知 求 80. 为什么用系统的幅频特性可以定性分析振动响应量受固有频率、阻尼比的影响?
81. 比较阻尼比和固有频率对车身加速度和悬架的动挠度的影响规律。
82. 为什么越野汽车的悬架系统的固有频率比轿车的要高?
83. 汽车的通过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84. 支承通过性的评价指标。
85. 间隙失效的类型有哪几种?
86.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有哪些?
87. 汽车触头及托尾失效的条件。
88. F.F.和F.R.汽车越过台阶的能力与车轮的关系。
89. 汽车越过壕沟的能力与越过台阶的能力的关系。
90. 名词解释:坡度;等效坡度;使用外特性曲线;旋转质量换算系数【δ】;流线型因
数;道路阻力系数【Ψ=f+i 】;动力因数[D=Ψ+δdu/gdt];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附着率【汽车在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等效坡度;后备功率;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发动机负荷率;比功率;C 曲线;发动机最小燃油消耗特性;滑动率;制动效能因数;同步附着系数;临界减速度;制动力系数;制动效率;制动强度;利用附着系数;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地面制动力;I 曲线;β线;f 线组;r 线组;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器的作用时间;侧偏角;侧偏现象;轮胎扁平率;附着椭圆(附着圆);外倾侧向力;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稳定性因数;特征车速;临界车速;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中性转向点;静态储备系数;侧倾中心;悬架的线刚度;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侧向稳定性系数;悬挂质量分配系数;敏感频带;随机振动;频率加权;轴加权;路面不平度系数;白噪声谱;衰减系数;阻尼比;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悬架限位行程;牵引系数;牵引效率;
q z q
z
燃油利用指数;间隙失效;顶起失效;触头失效;托尾失效;接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最小转弯直径;转弯通道圆;前悬;后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