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与中国汽车工业关系的思考
摘要:据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近年随着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大国。同时,汽车工业所取得的成绩与石化工业的发展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汽车工业对石化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在短期看来,世界石油高企的价格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影响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石化 汽车 节能
1 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实现了超越式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初期的机遇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1379.1万辆和1354.48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1%和52.93%;
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长33.02%和28.39%。在全球经济恢复举步艰难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汽车保有量仍然很低,巨大的购买潜力变成拉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力,预计中国汽车工业在未来十年里仍将呈现一个快速向上的发展曲线。但是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石化工业的支持。在石油的消费构成中,汽车产品消耗的石油已经占到了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以上。从1862年第一台汽车内燃机的出现到今天,汽车仍然是以消耗燃油的内燃机作为提供动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节油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汽车产业与石化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石油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年。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2美元猛涨到12美元,上涨了5倍,给当时处于重工业化阶段的西方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那次危机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7%,使欧洲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汽车工业既受到购
买力大幅下降的影响,又受到燃油价格大涨的影响,导致世界汽车产量由1973年3000万辆下降到1975年的2500万辆,下降了17%。美国受到的冲击更大,汽车产量从1270万辆下降到900万辆,下降了29%。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年。当时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上涨到每桶34美元,上涨了近2倍,这次危机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美国政府估计美国GDP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同时,汽车销售量再次跌入低谷1982年与1978年相比,世界汽车产量由1978年的3120万辆下降到1982年的2660万辆,降幅达到15%。同样,美国汽车产量也从1290万辆下降到700万辆,下降幅度高达46%。这次石油危机导致了另外一个戏剧化的结果,日本生产的小型节能汽车在本次危机中趁机一举占领了美国市场的25%。
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石油出口国,所以受两次石油危机并不严重,但从1996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国,对石油消费对多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现在有一半石油消费需求需要靠进口来满足,因此石油大幅度上涨必然对中国经济产业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从2004年1月的每桶34美元,上涨到2008年的每桶147美元,在4年
的时间里一共上涨了4.3倍。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石油价格高涨并持续较长时间,一方面会降低各国尤其是处于重化工业时期国家的经济增长,汽车工业作为该时期的支柱行业,必然受到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油价高涨将促使消费者注重油耗指标,选择较为节能的汽车,从而改变汽车品种的消费结构乃至生产结构。此外,世界石油工业也逐渐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原油价格逐渐下降,从而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燃油环境。
2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依赖于石化工业
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带动一大片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而中国早在1994年就提出要把汽车产业定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量也逐渐上升。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影响将占8%,间接影响将占30%,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将达38%。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也表明中国对石油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石油自给能力出现不足,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
亿吨。数据看似很大,但实际上中国现在的石油产量远不能满足汽车工业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对石油的需求量。从1996年到2004年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1.2亿吨,不到十年时间净进口量增加了5倍,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上已超过40%。从2003年始,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另据预测中国2010年对石油依存度为50%,到2020年将上升到60%。而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占到了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也就是说中国汽车用油的增长不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也是世界石油需求量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
3 高油价格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2004年5月国际油价涨至41美元/桶,之后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上徘徊,目前仍然在80美元/桶左右。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给美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成汽车销量剧烈下滑,而与美国当时成熟的汽车工业相比,中国的汽车产业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因此,高油价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应该有别于美国。从短期看,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汽车需求量影响较小;从长期看,中国已走上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的道路,石油价格对中国的影响将日益增大。
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逐年上升,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较低,而2009年达到了1300万辆的新高。但2009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总体上却是上升趋势,到2009年年底原油价格接近了每桶80美元。对于高端车用户而言,他们大多对油价变化很不敏感,而对中低端用户而言,车价仍然是汽车消费中重要的成本因素,也是影响他们购车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在汽车消费中,汽车用油花费目前在其中还占较小的份额。因此在目前油价上涨更多的是影响他们的使用方式、使用频率和品种选择,很少人会因此而推迟购买。但他们会更加关注油耗指标,从而增加市场对小型节能汽车的需求。但是,如果油价继续走高并维持较长时间,导致用油成本在汽车消费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将会对汽车需求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
4 环保节能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方向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是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有关,世界石油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所以尽管在短期看来石油价格对中国汽车工业影响不是很大,但是长远来看,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才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21世纪,中国逐渐显现出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年增幅低、消费年增幅高的现状。目前,中国剩余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274亿吨,排名世界第10
位,年产量为0.169亿吨,排名世界第4位,而石油的年消费量却为0.217亿吨,排名世界第3位。这样差距造成了国内石油供应短缺,原油净进口量大幅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节能和环保型汽车更符合消费者和公众利益,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替代能源的使用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应用、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通过不断改进节能技术,提高传统发动机排放控制水平和标准,加快了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能源转型。同时,开发新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迅速,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充满了希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