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3.04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拓展学习空间,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将参观成果集结成册。老师审阅后,建议大家从内容、
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1.用正楷字书写“赴文献之约探中华文脉”十个字作为手册的标题。(1分)
第一部分展览概述
2月15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募。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连合主办。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甲】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分别收藏于多家机构和博物馆。本次展览首次将分散.各处的文献汇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了多种类型的珍贵古文献共249种、382件。在这里,我们可以一站式了解中国典籍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载体及丰富的装帧形式,近距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一段溯原中国历史【乙】探寻中华文脉的旅程。
2.检查文段,同学们发现了书写错误。下列说法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表达的是“文献展览开始”的意思,所以应写为“开幕”。
北京现代怎么样B.因为表达的是“共同主办展览”的意思,所以应写为“联合”。
C.因为表达的是“文献聚集在一起”的意思,所以应写为“会粹”。
D.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历史的本源”的意思,所以应写为“溯源”。
3.有同学对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下列判断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档”应读为“dǎng”
B.【甲】处应填句号,表示陈述句末的停顿。
C.“散”应读为“sàn”
D.【乙】处应填顿号,表示短语之间的并列。
第二部分文脉探寻
“四大发现”文献时间跨度达3000年,贯通中国历史和中华文脉,记载着历朝历代的规章制度,述说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在“殷墟甲骨”展厅,一件小的碎片——“甲骨6006”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甲骨文专家董作宾将这片看起来不怎么样的甲骨与其他甲骨
碎片缀合
..,据此确定了商王世系。“居延汉简”展厅生动地展示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图文并茂地介绍
了边防武器管理、戍边吏卒功过奖惩等制度。
从典籍中,我们见证的除了古人的生活,都是宏观的制度。如果说前者构成了历史的骨架,那后者则为文明提供了血肉。“居延汉简”展厅设置了还原居延地貌的微缩场景,陈列
了“习字简”“衣物简”“大麦简”“求盐简”等展现戍边吏卒日常生活的展品。观众置身其中,能切身体会到两千年前居延戍边生活的方方面面。
4.有同学发现文段画波浪线处表达口语化,用下列成语替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默默无闻
B.貌不惊人
C.差强人意
D.一文不值
5.文段中提到了文献修复中的一个用语“缀合”,有同学想弄明白“缀合”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缀”的主要义项有:①用针线等使连起来;②组合字句篇章:③装饰。根据词典释义、文段内容及右图,“缀合”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2分)
6.有同学发现画横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可以修改为______。(2分)
第三部分体验传承
“殷墟甲骨”展厅设计了“立体画卷”“姓属林”“模拟占卜场景区”等特场景,利用空间立体复原和声光电相结合的手段,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殷商气息。“敦煌遗书”展厅大面积采用了极具敦煌特的洞窟壁画,展现出盛衰相继、融合中西、彩斑斓的中古世界。整场展览如同一部沉浸式电影,文物是剧中演员,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文明是需要传承的。一代代学者不懈钻研,努力发掘“四大发现”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让汉学的话语权重新回到中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共识,构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中学生,______。
7.在表达参观感受的环节,一位同学撰写了一副对联,但有几处词语需要进一步推敲。根据前面三个部分的内容,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聚合文献,徜徉①,探寻②;
创新③,沉浸光影,共筑④。
A.①文学②中华文脉③内容④精神家园
B.①文学②精神家园③形式④中华文脉
C.①典籍②精神家园③内容④中华文脉
D.①典籍②中华文脉③形式④精神家园
8.同学们发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结合手册内容,在结尾横线处写一句话,用上“学习”“坚守”“创新”三个词。(2分)
答: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默写(共4分)
9.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10.博学而笃志,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1分)
11.临近学考,同学们在班级留言墙上用古诗文相互激励,你选择的两句是“①,
②”。(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12—13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2.这首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片以“①”统领,写出了边塞的独特景象;下片的“羌管悠悠”呼应了上片的“边声”,与“霜满地”一起,渲染了一种②的气氛。(2分)
13.《十五从军征》中“八十始得归”和本词“燕然未勒归无计”都有“归”字,简要说说这两个“归”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答:______
(三)阅读《曹岁刿论战》,完成14—16题。(共7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齐师伐我”中“师”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班师.回朝
B.为人师.表
C.三人行,必有我师.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2分)
【甲】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理解:曹刿的同乡劝他不要进见鲁庄公,是因为同乡认为鲁庄公和高官们见识非常浅陋,曹刿难以劝说成功。
【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理解:鲁庄公认为分给别人安身立命的东西,这样人们就会服从他,可以凭借这样的条件取得战争的胜利。
【丙】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穷尽了而我方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敌军。
理解:曹刿认为作战中士气和战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选择在齐国军队士气衰竭时进军,进而克敌制胜。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离不开曹刿的远见。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分别说说“远见”在曹刿、张文节和苏轼身上的体现。(3分)
材料一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①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估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②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③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
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材料二
时新政日下,钱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④行手实法⑤,不时施行者以违
制⑥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⑦,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⑧。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称。②[公孙布被]汉公孙弘勤俭节约,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子。③[顾]但。④[司农]古代官名,主管钱粮。⑤[手实法]让百姓自报田地财产的法令。⑥[违制]违反制度。⑦[坐]定罪。⑧[罢之]废止手实法。
答:______
三、名著阅读(5分)
17.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回答记者有关全民阅读的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蒙曼谈道:“读书就是建立起读者与书之间的联系。”请你结合读过的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答: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共7分)
材料一
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驱力,乡村文化是乡风文明的前提与基础。《规划》实施五年来,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全国各地开展了积极实践。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塑造着乡土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也规定着地域的是非标准、行为方式和理想追求。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全国各地依托富有特、具备一定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非遗工作坊,提升传承人的文化水平。北京鼓励“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和“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等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支持各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阐释和利用工作。
材料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一环。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文化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整个乡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可以为乡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形成乡村的新风税、新风尚。全国各地连续三年举办“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带动上亿人次参与乡村阅读推广活动,推动乡村营造“爱读书、
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2021年,道1200个县实现“一县一丰收节庆品牌”,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新颖,乡土味道更浓,农民参与度更高。北京持续开展书画摄影创作、农民剧团演出等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
材料三
______、乡村文化管理缺失、乡村文化资源不足,这些制约着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提
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式。《规划》实施以来,国家持续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村(社区)建设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有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北京的“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以高水平的文艺表演丰富农村基层众文化生活,真正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大戏、看演出的需求,弘扬主旋律,凝聚文化力量,提升文化自信。
(图1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18.根据以三则材料,下列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说法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2分)【甲】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根基,规定者地域的理想追求。
【乙】乡村文化生活体现乡村文化素养,极大满足了农民的物质需求。
【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19.依据图1的信息,结合下文,在材料三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2分)
20.从上面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方式有①、②、
③。(3分)
(二)阅读《归乡记》,完成21—24题。(共10分)
归乡记
①泰安,浙江常山县中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村口的古廊桥边,竖着一盏流传了数百年的古灯。这盏灯,每天在古老村庄的夜晚亮起,又在天亮后熄灭。一盏在古村里点亮了数百年的灯火,早已成为人们心头牵挂的光芒。
②这个村庄,除了那盏代代相传的古灯,还有一条宁静的溪涧,许多明清古民居散落在溪涧旁,与一树树梨花相映。溪水上架着六十六座石桥和一座木质平梁古廊桥,桥头“苔痕上阶绿”,溪畔“绿树村边
合”,那些古树的年龄动辄几百年。几百年间,牛角挂书、耕读传家,是泰安村的传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流淌在村民血液里的基因。
③天一点点暗下来,村里民宿的主人黑孩把那盏古老的灯点亮后升到灯杆顶端,小小的火苗摇曳在空中。他和妻子糖糖返乡创业已经好多年了,也越来越喜欢这山里宁静缓慢的生活。
④黑孩毕业于美术学院,内心懂得一座古老村庄的好处。其实在中国大地上,像泰安这样的村庄原本有很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数十年间已然消失无数。他内心隐隐想要留下这样的村庄。
⑤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糖糖的支持。在举行婚礼的第二天,他们看到村里一栋两百多年的老房子要拆掉,心觉可惜。于是两人把刚收的几万元礼钱拿了出来,又朋友借了一点,买下了这幢老房子,然后花了一整年时间把老房子改造成了一座民宿一想让更多人懂得村庄的好处。
⑥这是一幢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改造成民宿之后依然洋溢着古风。房子里有一座高大